学术投稿

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观察

田雪梅;王海东

关键词:关节痛, 风湿寒性, 小针刀, 温阳通督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每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7%、100.0%,对照组分别为27.8%和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肯定。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对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鸡内金中天冬氨酸转移率及药材水煎煮液的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表设计实验法对药材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按处方比例取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2h/次。结论:设计的条件对天冬氨酸转移率及提取液出膏率影响显著,优选的工艺稳定,且简便经济,适合于生产。

    作者:卢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解毒消银汤配合青黛散外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消银汤加减配合青黛散外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PV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青黛散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自拟解毒消银汤加减治疗,疗程4周,停药后观察临床症状、白介素-22、TGF-β1等的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2组IL-22、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消银汤加减联合青黛散外敷治疗PV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汪雪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脑效应中的应用研究

    从fMRI成像原理以及关于fMRI研究针灸机制的试验设计、针灸与假针灸、不同的针灸方法、不同穴位的针灸等方面对fMRI在针灸机制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贾润慧;周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脑通配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MP-2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脑通配方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喂养、左侧颈总动脉血管钳夹术加高脂饮食喂养及血管钳夹术加分别含有低、中、高3个剂量浓度心脑通配方的高脂饲料喂养。于3周、8周、12周测血脂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MMP-2在颈动脉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心脑通3个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P<0.05),提高HDL-C(P<0.05);②MMP-2在正常对照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内低水平表达,在钳夹高脂饲养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心脑通3个剂量组中MMP-2含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结论: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颈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斑块中有MMP-2表达;②心脑通配方可能通过抑制MMP-2表达而抑制斑块增殖和破溃,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张和平;谈建新;王敬敏;郭宗艳;张苏明;毋亚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止痛方穴位贴敷加电磁波照射治疗肺癌骨转移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方穴位贴敷加电磁波治疗肺癌骨转移痛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西结合治疗肺癌骨痛的新方法。方法:将肺癌骨转移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阿是穴穴位贴敷中药加电磁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吗啡控释片口服治疗,观察骨疼痛强度的变化、止痛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止痛持续时间。结果:止痛方加电磁波穴位治疗肺癌骨转移痛止痛总有效率为96.67%,无不良反应发生;平均起效时间40分钟。结论:中药止痛方加电磁波穴位治疗对肺癌骨转移痛止痛有效、安全、使用方便。

    作者:王惠琴;李天浩;雷琰;任加良;常永莉;马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藏药镰形棘豆4种提取物的分离以及止咳祛痰作用的研究

    目的:对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进行提取并对各提取物进行止咳、祛痰的药效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止咳作用;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祛痰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镰形棘豆各提取物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P<0.01或P<0.05),并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泌量(P<0.01)。结论: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尤以氯仿提取物作用效果好。

    作者:姜华;詹文强;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严格按中医临床路径表实施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入院1周时眩晕障碍量表(DIH)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

    作者:蒋娟;赵树琴;封爱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恐怖等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恐怖等心理状态评价指标干预后2组患者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75.00%,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满意度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76.6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手术患者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恐怖等心理状态评价指标,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苁黄补肾片中松果菊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苁黄补肾片中松果菊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TSK-GEL D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25∶75),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30 nm。结果:松果菊苷在0.0752~7.5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78,平均回收率为96.95%,RSD=1.59%。结论:该方法测定苁黄补肾片中松果菊苷的含量简便可行、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苁黄补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世龙;杨玉华;牛承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学生自主设计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学生自主设计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2008级针灸本科63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名学生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32名学生采用学生自主设计法进行实验教学,课程结束后用统一试卷进行考试测评,记录2组学生的成绩。结果:观察组优秀率为90.63%,对照组为45.16%,观察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学生自主设计法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效果显著。

    作者:赵耀东;严兴科;韩豆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及实验B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实验A组在对照组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电针足三里,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实验B组在电针足三里同时用吴茱萸热敷脐部,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首次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P<0.05),且实验B组较实验A组更明显(P<0.05)。实验B组、实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与实验A组比较,实验B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实验B组中重度腹胀发生率低于实验A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与吴茱萸敷脐联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景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肠组织中TGF-β1、SP-A表达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肺、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表面活化蛋白-A(SP-A)表达的改变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探讨UC发生肺损伤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结肠黏膜致敏加三硝基苯磺酸-50%乙醇灌肠的方法建立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中药复方(从肺论治组和从肠论治组)、中药单体(苦参碱及鱼腥草素钠)及西药对照(柳氮磺胺吡啶)灌胃干预,分别于给药0、4周取材,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肺、肠组织及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肠组织中S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0、4周时模型组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0周时,模型组肺、肠组织中抗炎性因子TGF-β1表达增多,4周时表达下降,治疗后各组TGF-β1均有上升趋势,从肺论治组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升高为明显,而从肠论治组、苦参碱组和鱼腥草素钠组能明显升高肠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0、4周时,肺组织中SP-A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并不能促进其表达;0、4周时肠组织SP-A mRNA、SP-A表达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其表达。结论:4周时,TGF-β1含量在血清中升高而在肺、肠组织中下降,说明UC的肺部炎症反应不是缘于局部对整体的影响,而是具有组织特异性;归经于肺的鱼腥草素钠能明显升高肠道TGF-β1表达水平,说明肺肠的特殊联系,即肺、肠组织在结构上存在共同的物质基础SP-A,且与UC发生肺损伤的机制相关。

    作者:景姗;王新月;杨雪;杨舒;盛益华;闫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焦虑、自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焦虑、自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自尊感,提高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梁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缓解紧张医患关系

    对医患矛盾愈加突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医患矛盾不仅会损害到医患双方的基本利益,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一时很难做到彻底根治,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手段是通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郭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MIRI兔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MIRI兔心功能及血清NO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各8只。分别预处理1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RI模型。运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动态监测各组兔心电图的变化,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兔左心室功能指标数值和血清中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扎冠状动脉及再灌注过程中补阳还五汤组ST段上抬幅度明显降低(P<0.01),LVSP、+dp/dt、-dp/dt的数值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NO的含量来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淑贞;杨晓晖;顾宇;张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等相关指标。并对2组患者服药期间相关药物副作用进行监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且副反应较少。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内皮功能及血总胆固醇改善情况。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红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丹红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丹红组血总胆固醇含量(4.64±0.9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0.83)mmol/L(P<0.01),治疗后丹红组的内皮素(46.61±6.87)pg/L亦明显低于对照组(52.96±5.85)pg/L(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总胆固醇含量,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孙文;谢春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红楼梦》一书分析脉诊在情志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通过对《红楼梦》中秦可卿病案的分析,探讨脉诊在临床心理诊察中的应用,指出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其他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认为七情可以反映在脉象上,同时也可从脉象变化中推测出病证中隐含的七情因素。

    作者:崔晓敏;于晓晗;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市四卫头社区为例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方法:选取南京市鼓楼区四卫头社区300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洗澡、做家务、亲人或朋友探望、陪同去医院就诊以及防跌倒知识宣教是老年人主要需求项目;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及患慢性病情况对老年人养老需求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多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需求。

    作者:王慕然;徐贵华;孟娣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止痛膏抗炎镇痛和皮肤刺激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止痛膏对动物急性炎症、疼痛的干预效果及其皮肤刺激反应。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止痛膏组,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止痛膏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冷热痛觉测试仪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豚鼠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观察止痛膏是否引起小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止痛膏对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对小鼠热刺激痛反应耐热痛能力无明显作用;止痛膏对豚鼠皮肤无红斑及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止痛膏在抗急性炎症及镇痛方面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药效学作用,同时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

    作者:杨晔;焦正花;张小华;李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