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藏药镰形棘豆4种提取物的分离以及止咳祛痰作用的研究

姜华;詹文强;张丽

关键词:镰形棘豆, 提取物, 止咳, 祛痰
摘要:目的:对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进行提取并对各提取物进行止咳、祛痰的药效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止咳作用;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祛痰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镰形棘豆各提取物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P<0.01或P<0.05),并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泌量(P<0.01)。结论: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尤以氯仿提取物作用效果好。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市四卫头社区为例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方法:选取南京市鼓楼区四卫头社区300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洗澡、做家务、亲人或朋友探望、陪同去医院就诊以及防跌倒知识宣教是老年人主要需求项目;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及患慢性病情况对老年人养老需求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多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需求。

    作者:王慕然;徐贵华;孟娣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赵玉庸辨治乙肝相关性肾炎经验

    通过典型验案介绍赵玉庸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经验,指出老师以“久病入络”为理论指导;以病程绵长、反复发作,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细涩为辨证依据;以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尤其以血管襻狭窄或闭锁等病理改变为参照,提出“肾络瘀阻”病机学说,以益气化瘀通络为大法,给予以虫类药为主的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腰痛、水肿等症状,减少蛋白尿、血尿,延缓肾脏疾病的进程。

    作者:王筝;许庆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焦虑、自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焦虑、自尊、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自尊感,提高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梁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伤寒杂病论》栀子豉汤之“得吐者,止后服”辨析

    通过众多医家对栀子豉汤方后“得吐者,止后服”的探讨,认为其中流传为广泛的是栀子豉汤是吐剂或非吐剂,甚至还有些医家认为此话是后世添加;指出栀子豉汤非吐剂,呕吐只描述了一种临床表现,并非服过此汤药后皆吐,而吐与不吐和患者的体质强弱以及病邪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且栀子豉汤重在调畅气机,若配以他药,尚有发汗和利下等多种祛邪途径。

    作者:陈若菲;冯兴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墨子教育思想在中职护理男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以墨子“平民教育”、“兼爱”和“非攻”思想为核心,阐述将墨子主动教育、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引入中职护理男生思想教育之中的成效,提示中职护理男生的思想教育可从墨子教育思想中汲取新方法。

    作者:伍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MIRI兔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MIRI兔心功能及血清NO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各8只。分别预处理1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RI模型。运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动态监测各组兔心电图的变化,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兔左心室功能指标数值和血清中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扎冠状动脉及再灌注过程中补阳还五汤组ST段上抬幅度明显降低(P<0.01),LVSP、+dp/dt、-dp/dt的数值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NO的含量来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淑贞;杨晓晖;顾宇;张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严格按中医临床路径表实施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入院1周时眩晕障碍量表(DIH)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

    作者:蒋娟;赵树琴;封爱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刘云山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刘云山治疗小儿咳嗽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云山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105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频次统计在前3味的药物分别是桔梗、陈皮、川贝母;核心的3味药物为桔梗、陈皮、川贝母,具有止咳化痰作用;常用药物有桔梗、陈皮、川贝母、桑白皮、炙紫菀、苦杏仁、白前、百部、紫苏子、前胡、白芍、甘草、生百合、荆芥穗、知母;常用药对包括桔梗、陈皮,桔梗、川贝母,陈皮、川贝母等;处方中药物的核心组合为桔梗、陈皮、川贝母、桑白皮、炙紫菀、苦杏仁、白前、百部。结论:刘云山治疗小儿外感咳嗽以宣肃并举为主,理肺涤痰贯穿始终,培土生金为防治之根本。

    作者:张卫东;刘婷;刘佳淳子;张锦;张淑霞;薛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乌梅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乌梅丸组)、对照组(洛哌丁胺组)各45例。试验组予乌梅丸汤剂,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予洛哌丁胺4 mg,2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结束及3个月时随访,采用症状积分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专用生活质量表(IBS-QOL)进行症状评分。结果:乌梅丸与洛哌丁胺均能显著降低IBS-D患者的症状积分及IBS-QOL评分(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1.1%,明显优于洛哌丁胺的82.2%(P<0.05),且乌梅丸在改善症状积分与IBS-QOL评分方面均优于洛哌丁胺(P<0.05),在改善行为障碍、健康担忧、进食逃避、性行为及关系拓展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洛哌丁胺(P<0.05)。结论:乌梅丸可从整体上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副作用。

    作者:倪树文;孙金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大枣片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大枣片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200只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0.167、0.333、1.000 g/(kg·bw)]组及对照组4组,连续给药30天,分别进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并检测抗体生成细胞、测定血清溶血素;同时进行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NK细胞活性实验,测定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1.000 g/(kg·bw)剂量组能增加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血清半数溶血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33、1.000 g/(kg·bw)剂量组能增加小鼠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剂量组对小鼠体质量、脾脏/体质量比值、胸腺/体质量比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复方大枣片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娟;卿德刚;孙宇;倪慧;贾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缓解紧张医患关系

    对医患矛盾愈加突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医患矛盾不仅会损害到医患双方的基本利益,还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一时很难做到彻底根治,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手段是通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郭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桂枝汤加减方治疗,1剂/d,每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28天;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西替利嗪片及雷尼替丁胶囊联合治疗: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次,每晚1次;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雷尼替丁胶囊,150 mg/次,2次/d,连续治疗28天。采用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28天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29%和88.10%;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和73.68%;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3,P=0.0334)。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对照组有26例患者出现嗜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85,P<0.0001)。结论: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作者:王康生;李常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目的:调查分析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确诊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按统一设计的研究病例报告表逐项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04:1;平和质46例,偏颇体质47例;男性患者平和质和偏颇体质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高发体质均为平和质。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高发体质是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质类型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且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李盛华;周明旺;潘文;孙凤歧;郭铁峰;穆欢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对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鸡内金中天冬氨酸转移率及药材水煎煮液的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表设计实验法对药材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按处方比例取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2h/次。结论:设计的条件对天冬氨酸转移率及提取液出膏率影响显著,优选的工艺稳定,且简便经济,适合于生产。

    作者:卢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解毒消银汤配合青黛散外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消银汤加减配合青黛散外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PV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青黛散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自拟解毒消银汤加减治疗,疗程4周,停药后观察临床症状、白介素-22、TGF-β1等的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2组IL-22、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消银汤加减联合青黛散外敷治疗PV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汪雪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均匀设计法优化三黄巴布剂基质配方

    目的:优选出三黄巴布剂基质的佳配比。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成型巴布剂基质的黏着力、外观评价、皮肤追随性为指标进行基质配比的优选。结果:优选出三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比为甘油∶PVA∶氧化锌∶明胶∶氮酮=60.85∶19.01∶6.85∶9.89∶3.41。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实验,并可减少实验次数;三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比简单,稳定,可大力推广。

    作者:王昕;顾秀琰;徐玉娥;肖正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止痛膏抗炎镇痛和皮肤刺激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止痛膏对动物急性炎症、疼痛的干预效果及其皮肤刺激反应。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止痛膏组,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止痛膏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冷热痛觉测试仪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豚鼠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观察止痛膏是否引起小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止痛膏对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对小鼠热刺激痛反应耐热痛能力无明显作用;止痛膏对豚鼠皮肤无红斑及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止痛膏在抗急性炎症及镇痛方面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药效学作用,同时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

    作者:杨晔;焦正花;张小华;李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内皮功能及血总胆固醇改善情况。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红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丹红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丹红组血总胆固醇含量(4.64±0.9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0.83)mmol/L(P<0.01),治疗后丹红组的内皮素(46.61±6.87)pg/L亦明显低于对照组(52.96±5.85)pg/L(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总胆固醇含量,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孙文;谢春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及实验B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实验A组在对照组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电针足三里,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实验B组在电针足三里同时用吴茱萸热敷脐部,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首次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P<0.05),且实验B组较实验A组更明显(P<0.05)。实验B组、实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与实验A组比较,实验B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实验B组中重度腹胀发生率低于实验A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与吴茱萸敷脐联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景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脑通配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MP-2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脑通配方对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喂养、左侧颈总动脉血管钳夹术加高脂饮食喂养及血管钳夹术加分别含有低、中、高3个剂量浓度心脑通配方的高脂饲料喂养。于3周、8周、12周测血脂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MMP-2在颈动脉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心脑通3个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P<0.05),提高HDL-C(P<0.05);②MMP-2在正常对照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内低水平表达,在钳夹高脂饲养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心脑通3个剂量组中MMP-2含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结论: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颈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斑块中有MMP-2表达;②心脑通配方可能通过抑制MMP-2表达而抑制斑块增殖和破溃,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张和平;谈建新;王敬敏;郭宗艳;张苏明;毋亚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