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CDIO理念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

秦建设;贺敏;欧阳霞

关键词:CDl0模式, 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
摘要:目的:探索CDIO教育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1级中医学专科2个班级。按班别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实验班引入CDIO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方法教学。学期课程结束后以学生问卷和综合考试结果分析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班。结论:借鉴CDIO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红楼梦》一书分析脉诊在情志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通过对《红楼梦》中秦可卿病案的分析,探讨脉诊在临床心理诊察中的应用,指出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其他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认为七情可以反映在脉象上,同时也可从脉象变化中推测出病证中隐含的七情因素。

    作者:崔晓敏;于晓晗;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消定膏的药效学实验及临床应用概况

    就近年来消定膏药效学和现代临床运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并从抗炎、皮肤过敏反应以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跗骨窦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镜术后肿胀、踝关节扭伤几方面分析整理,以期为消定膏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沛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等相关指标。并对2组患者服药期间相关药物副作用进行监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三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且副反应较少。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耳穴埋籽加放松疗法对肿瘤患者睡眠质量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加放松疗法对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肿瘤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和放松疗法,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中运用耳穴埋籽和放松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徐伟;王守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脑效应中的应用研究

    从fMRI成像原理以及关于fMRI研究针灸机制的试验设计、针灸与假针灸、不同的针灸方法、不同穴位的针灸等方面对fMRI在针灸机制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贾润慧;周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耳穴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将COPD失眠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28例予热水足浴。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进行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P<0.05)。结论:耳穴压豆对改善COPD患者的失眠状况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兰亭;朱益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解毒消银汤配合青黛散外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消银汤加减配合青黛散外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PV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青黛散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自拟解毒消银汤加减治疗,疗程4周,停药后观察临床症状、白介素-22、TGF-β1等的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2组IL-22、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消银汤加减联合青黛散外敷治疗PV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汪雪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药术语文化因素英译浅析

    针对中医药术语中蕴涵丰富的中国文化,而文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的难点,所以中医药术语的英译面临诸多困难这一问题,指出对中医药术语的英译应遵循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总原则,根据需要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意结合法等,同时译者应加强自身的中医文化素养,尽可能提高英译质量。

    作者:陈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均匀设计法优化三黄巴布剂基质配方

    目的:优选出三黄巴布剂基质的佳配比。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成型巴布剂基质的黏着力、外观评价、皮肤追随性为指标进行基质配比的优选。结果:优选出三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比为甘油∶PVA∶氧化锌∶明胶∶氮酮=60.85∶19.01∶6.85∶9.89∶3.41。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实验,并可减少实验次数;三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比简单,稳定,可大力推广。

    作者:王昕;顾秀琰;徐玉娥;肖正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目的:调查分析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确诊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按统一设计的研究病例报告表逐项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9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04:1;平和质46例,偏颇体质47例;男性患者平和质和偏颇体质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高发体质均为平和质。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高发体质是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质类型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且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李盛华;周明旺;潘文;孙凤歧;郭铁峰;穆欢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6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建;刘国华;李水桥;高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每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7%、100.0%,对照组分别为27.8%和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肯定。

    作者:田雪梅;王海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藏药镰形棘豆4种提取物的分离以及止咳祛痰作用的研究

    目的:对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进行提取并对各提取物进行止咳、祛痰的药效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止咳作用;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祛痰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镰形棘豆各提取物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P<0.01或P<0.05),并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泌量(P<0.01)。结论: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尤以氯仿提取物作用效果好。

    作者:姜华;詹文强;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CDIO理念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

    目的:探索CDIO教育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1级中医学专科2个班级。按班别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实验班引入CDIO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方法教学。学期课程结束后以学生问卷和综合考试结果分析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班。结论:借鉴CDIO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作者:秦建设;贺敏;欧阳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气虚角度探讨眩晕与高血压病机的相关性

    从气虚为基本病机结合气之升降、血瘀、痰阻和寒凝等探讨眩晕与高血压的相关病机,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蒋文潇;王保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对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鸡内金中天冬氨酸转移率及药材水煎煮液的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表设计实验法对药材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按处方比例取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2h/次。结论:设计的条件对天冬氨酸转移率及提取液出膏率影响显著,优选的工艺稳定,且简便经济,适合于生产。

    作者:卢利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王自立教授治疗肝郁脾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通过验案介绍王自立教授治疗肝郁脾弱型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王老师认为本病以肝郁脾弱型居多,治宜养血柔肝,健脾和胃,采用自拟方归芍运脾汤化裁治疗体现了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

    作者:李竞;李初谊;王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吴茱萸敷脐联合电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及实验B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实验A组在对照组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电针足三里,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实验B组在电针足三里同时用吴茱萸热敷脐部,2次/d,直至患者自然排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首次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P<0.05),且实验B组较实验A组更明显(P<0.05)。实验B组、实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与实验A组比较,实验B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实验B组中重度腹胀发生率低于实验A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与吴茱萸敷脐联合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景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恐怖等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恐怖等心理状态评价指标干预后2组患者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75.00%,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满意度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76.6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手术患者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恐怖等心理状态评价指标,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赵玉庸辨治乙肝相关性肾炎经验

    通过典型验案介绍赵玉庸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经验,指出老师以“久病入络”为理论指导;以病程绵长、反复发作,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细涩为辨证依据;以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尤其以血管襻狭窄或闭锁等病理改变为参照,提出“肾络瘀阻”病机学说,以益气化瘀通络为大法,给予以虫类药为主的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腰痛、水肿等症状,减少蛋白尿、血尿,延缓肾脏疾病的进程。

    作者:王筝;许庆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