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继荣;刘小辉;成建荣
目的:测定峨参提取物中的多糖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作用。方法:按照硫酸-蒽酮法,在分光光度计620 nm 处测定吸光度,按标准曲线所得回归方程计算峨参多糖的含量;同时采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自氧化的原理,根据抑制率=[A0-(Ax-Ai0)]/ A0×100%,计算不同浓度的峨参多糖对超氧阴离子产生的抑制率来观察其抗氧化作用。结果:峨参提取物中多糖浓度为0.3899 mg/mL,含量为38.99%;且在0.1~1 mg/mL 浓度内,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6~1 mg/mL 浓度之间,其抑制率明显增强,大抑制率达到31.22%。结论:峨参提取物中的多糖含量较高,且具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把峨参多糖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岳峰;丁昭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辨证施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比较2组患者伤后、术后便秘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价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后和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49.0%和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PAC-QOL 评分总分为(58.11±15.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中,辨证施护可明显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陈燕梅;王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从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升降相因、散收相合、刚柔相济、阴阳同补等方面就药物相反相成的配伍特色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尚华;朱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溃疡病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效果的常见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同期165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的患者资料,按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 A、B、C 组,评估3组患者一次性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老年患者疗效的术前负性情绪和伴发病发生率。结果,一次性内镜下止血成功率:A 组明显高于 B、C 组(P<0.05),B 组高于 C 组(P<0.05);再出血率:C 组明显高于 A、B 组(P<0.01、<0.05),B 组也高于 A 组(P<0.05);住院时间 C 组明显长于 A、B 组(P<0.01),B 组也长于 A 组(P<0.05);负性情绪出现率:C 组明显高于 A、B 组(P<0.01),B 组也高于 A 组(P<0.05);并发病总发生率:C 组明显高于 A、B 组(P<0.01、<0.05),B 组也高于 A 组(P<0.05)。结论:老年溃疡病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疗效较中、青年患者差,其原因主要与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和伴发病发生率较中、青年患者明显增高有关。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督导患者术前积极治疗伴发疾病,以利于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开泄复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肝胆湿热型 A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开泄复方辨证论治,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62%,对照组为8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热、恶心呕吐、胁痛、白细胞计数、胆红素、B 超胆囊恢复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泄复方治疗肝胆湿热型 AC 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狄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壮药前列舒外洗剂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内血流阻力指数及前列腺按摩液中锌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0例湿热挟瘀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症状分为Ⅱ,ⅢA 和ⅢB 型,各型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壮药前列舒外洗剂,对照组予以前列安栓,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前列腺内血流阻力指数及前列腺按摩液中锌离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前列腺内血流阻力指数及前列腺按摩液中锌离子含量变化,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药前列舒外洗剂可降低前列腺内血流阻力指数、提高前列腺按摩液中锌离子含量。
作者:朱闽;荀建宁;覃兆伟;梁永协;戴芳;刘英;徐楠;胡恩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通窍开玄法对鼻窦炎模型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AQP)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鼻窦炎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实验组和模型组据 Y.Gel 的改良方法造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分别给予三和通窍开玄汤低剂量组、三和通窍开玄汤中剂量组、三和通窍开玄汤高剂量组、青霉素 V 钾片灌胃7天,处死动物取鼻黏膜组织,应用 Agi-lent 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中药各组均上调 AQP1表达,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又上调 AQP2,青霉素 V 钾组上调 AQP12b 基因;4组均下调 AQP9基因,中药低剂量组还可下调 AQP2、AQP12b,青霉素 V 钾组还可下调 AQP1、AQP2。结论:三和通窍开玄汤与青霉素 V 钾片均对鼻窦炎具良好治疗效果,但调控的 AQP 相关基因表达机制不同,且中药组作用更为广泛,表明对 AQP 相关基因的调控可能是通窍开玄法治疗鼻窦炎生物学机制之一,AQP 是玄府重要实质之一。
作者:敬樱;张天娥;罗再琼;赵静;张勤修;杨九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Combined with clinical cases, professor Zhou Zhichun'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using boosting fire to engender earth method is elucidated from two aspects: warm heart-Yang to invigorate spleen-Yang and warming kidney-Yang to invigorate spleen-Yang.
作者:汤凤池;李晓芳;周智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从古典文献入手,引用《内经》及其他经典著作关于得气的注释、论述,并结合针灸学现代研究对得气的相关研究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得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得气的因素。
作者:屈红艳;王瑞辉;殷克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治疗,抑制胰腺分泌,禁食水、胃肠减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和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并同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及清胰汤口服、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疗效,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血清反应蛋白(CRP)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观察组为9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 CRP 治疗后2组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2.50%,对照组为5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中药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 SAP 导致的肠道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孝东;吴伯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通乳颗粒联合中频激光治疗仪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30例。2组均给予中频激光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通乳颗粒,2包/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5天。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83.08%,对照组为61.54%;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8%,对照组为85.14%。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面色、精神、饮食、舌苔、脉像等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通乳颗粒配合中频激光治疗仪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结合教学经验就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见习带教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总结,旨在指导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见习带教,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静;张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平均止血时间干预组为(6.0±0.9)天,对照组为(6.9±1.3)天,;咯血量干预组为(241.4±30.7)mL,对照组为(265.5±53.82)mL。平均止血时间、咯血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咳血量。
作者:王永兰;王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根据2006—2012年流腮流行特征分析,为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县疾控中心年度传染病疫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度发病率3~4年呈现出一次由高峰下降后再次大幅度上升的周期,季节性高峰明显,不同年龄段、乡镇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直接效益:成本=27.10。结论:对所有中小学生实施以流腮成份疫苗的强化免疫为主要手段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或流行,也是经济的方法。
作者:李文梅;龚惠玲;白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低体重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都积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营养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体重指数(BMI)值干预后观察组正常46例(92.0%),过高2例(4.0%),过低2例(4.0%);对照组正常40(80.0%),过高4例(12.0%),过低6例(8.0%)。观察组的 BMI 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日常生活、健康行为、药物治疗及遵医行为评分干预后2组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改善低体重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复机体营养状况与肺功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曹彩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对麻黄发汗与平喘药效的影响。方法:制备生麻黄、清炒麻黄及蜜炙麻黄供试液,并制备生物碱、挥发油、醇溶性及水溶性部位。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足跖汗液分泌着色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豚鼠为研究对象进行喷雾致喘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平喘作用的影响。结果:生麻黄、清炒麻黄、蜜炙麻黄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生物碱部位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生麻黄的挥发油部位的发汗作用强。蜜炙麻黄、生麻黄和清炒麻黄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生物碱部位、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蜜炙麻黄的生物碱部位的平喘作用强。结论:炮制降低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增强了平喘的效果,还应深入探讨麻黄发汗及平喘的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
作者:廖芳;张丹;兰明辉;李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63例首次发病银屑病患者和163例无任何皮肤疾病的正常体检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结果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外伤手术史(OR=2.330)、感染(OR=1.874)、精神因素(OR=1.996)、伴发疾病(OR=1.836)及家族史(OR=3.499)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外伤手术史、感染、精神紧张、伴发疾病和家族史可能使银屑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吴爱萍;李湘君;张丽;张安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糖耐量减低伴高水平 C 反应蛋白人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2组均进行饮食、运动治疗,观察组加用血脂康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FPG)、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LDL、hs-CRP、HbAlc、FPG、QGGT2h、BMI、WHR、TC、TG、HDL 等观察指标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对血酯正常的糖耐量减低伴高水平 C 反应蛋白人群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可降低 CRP、HOMA 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独立的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刘永孝;梁荣;王艳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经期头孢曲松钠4 g 和甲硝唑葡萄糖1 g 静脉滴注,1次/d,连用5天。观察组每于经期同时于给予桂枝茯苓丸,水煎分服,每日1剂,连续5天。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持续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2组相当(P>0.05);异位妊娠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输卵管通畅率高,持续妊娠率高,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低。
作者:杨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生化汤合失笑散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盐酸环丙沙星片0.5 g/次,3次/d,口服;肾上腺色腙片5 mg/次.3次/d,口服;缩宫素注射液10 U,肌注,2次/d。观察组加服生化汤合失笑散,水煎黄酒送服,1剂/d。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出血量、出血时间及尿 HCG 转阴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时间、尿 HCG转阴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化汤合失笑散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流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出血量少,出血时间及尿 HCG 转阴时间短。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