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马多用于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手术30例的超前镇痛效应研究

程惠平;吴城;路建

关键词:儿童, 腺样体切除术, 曲马多, 超前镇痛
摘要:目的 观察麻醉前静脉注射曲马多在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择期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随机均分成曲马多超前镇痛组(T组)与对照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T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P组静脉注射0.9%氯化纳注射液5 mL,两组患儿均在靶控输注(TCI)盐酸瑞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异氟烷吸入麻醉下手术.患儿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记录此时点起0,2,4,6,12,24 h患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等.结果 0~6h各时点内T组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P组(P<0.05),12 ~24 h各时点内两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曲马多可为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提供有效、安全的超前镇痛.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40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医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麻黄素滴鼻液)和观察组(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组40例,治疗2周后,对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IL-4水平明显降低,IFN-y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治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的血药浓度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对医院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化学治疗的血药浓度数据.方法 大剂量用药后分别于24,36,48,72 h时对患者进行采血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不同测定时间点均出现中毒患者;患者机体对甲氨蝶呤的代谢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临床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时,要严密监测治疗72 h内的血药浓度,指导临床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的用量,从而确保毒副作用减轻及增加疗效.

    作者:刘小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中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血清用正己烷提取,α-溴苯乙酮为衍生试剂,环己烷羧酸为内标,采用Zorbbx SB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9∶21,V/V),检测波长为248 nm,流速为1.0 mL/min,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内标环己烷羧酸和丙戊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3 min和9.3 min,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5 ~ 200 μg/mL(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8%,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66%.结论 该法快速、简单、准确性好,适用于临床进行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胡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凝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动脉和静脉血栓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疾病.虽然目前可用的抗凝血剂可有效防治血栓性疾病,但各有缺点.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素能产生可预见的抗凝水平,且不需要凝血功能监测,但需注射给药,不便长期用药.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维生素K拮抗剂,但由于遗传多态性、膳食维生素K的摄入以及多重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使其产生可变的抗凝反应,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和频繁调整剂量以确保达到抗凝治疗水平.鉴于此,以凝血因子X和凝血酶为靶点的新型口服有效的抗血栓药成为开发热点.

    作者:周莹;何志龙;孔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药房退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医院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门诊患者625例退药登记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主要退药原因,大处方过度用药、特殊人群禁忌及药品供应短缺是次要原因.所退药品主要为价格较贵的抗生素、消化系统用药及治疗辅助用药.结论 合理用药,个性化用药,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制订退药规范等,是降低门诊药房患者退药率的关键.

    作者:朱定春;翟羽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虎杖吸收入血移行成分分析

    目的 分析鉴定虎杖吸收入血的移行成分.方法 对照虎杖灌胃给药前后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和含药血清的HPLC图谱,结合化学对照品,鉴定识别中药虎杖吸收入血移行成分及来源.结果 从大鼠含药血清中共检测出5个成分,3个为原形成分,2个为代谢产物.结论 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或者代谢产物可能是虎杖中直接作用的有效成分.

    作者:郝小燕;王霞;肖海涛;梁妍;裘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曲马多用于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手术30例的超前镇痛效应研究

    目的 观察麻醉前静脉注射曲马多在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择期行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随机均分成曲马多超前镇痛组(T组)与对照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T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P组静脉注射0.9%氯化纳注射液5 mL,两组患儿均在靶控输注(TCI)盐酸瑞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异氟烷吸入麻醉下手术.患儿拔除气管导管后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记录此时点起0,2,4,6,12,24 h患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等.结果 0~6h各时点内T组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P组(P<0.05),12 ~24 h各时点内两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曲马多可为儿童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提供有效、安全的超前镇痛.

    作者:程惠平;吴城;路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鹿瓜多肽注射液用于促进四肢骨折愈合109例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109例.两组患者均经复位和固定后,对照组患者给予三七片,每次口服5片,每日2次;治疗组患者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液10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d,用药直至骨折愈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7%(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可显著促进四肢骨折愈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震东;刘丹;应志豪;冯坚国;张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给予溶栓、抗凝、抗心力衰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睡前给予辛伐他汀20 mg/d.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和9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桦;夏春;周学继;王心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天麻的真伪鉴别

    目的 鉴别天麻的真伪.方法 分别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反应、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综合分析鉴别.结果 正品天麻与伪品存在很大差异.结论 几大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别天麻.

    作者:汪群红;胡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药学本科生毕业科研课题专题实习探讨

    药学本科生毕业科研课题专题实习是药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研课题专题实习的实践性训练,在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该文对科研课题专题实习带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作者:方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测定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的质量浓度.方法 血清样品采用甲醇和二氯甲烷萃取后进样测定,以VP-ODS C18柱(250 mn×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卡马西平质量浓度在4~ 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n=5),低、中、高质量浓度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3.12%,103.77%,101.69%(n=5).结论 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为临床监测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蔡茁;郭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葵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例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联合口服黄葵胶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用药过程中,个别患者出现滴注部位不适,减慢滴速后症状得到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世军;谢卓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肿瘤专科医院临床药学的工作实践与体会

    目的 促进药学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方法 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开展处方点评、专项点评等方面,阐述临床药学的工作模式.结果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医师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上报以及患者用药安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药学服务工作.

    作者:郑小卫;王增;程斌;翁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10年至2011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1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数据,以消耗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消耗金额逐年增加,舒芬太尼注射液DDDs在2010年和2011年均居首位.结论 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严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胃刻宁片中薄荷脑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胃刻宁片中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以萘为内标物,安捷伦HP-5毛细管柱(30m×0.32 mm,0.25 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为11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5∶1.结果 共测定了6批样品,在该色谱条件下,薄荷脑和内标物萘能得到良好分离.薄荷脑加样回收率为101.04%,RSD =0.81%(n=6).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王梅娟;曹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强心通脉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心通脉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汤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心功能级别越高,BNP水平越高(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BNP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12例痊愈,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10例痊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增高,采用强心通脉汤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启磊;林东;黄昌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患者对医院药房用药教育的需求调查及对策

    目的 探讨患者对医院药房用药教育的需求以及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门诊取药患者845例发放调查问卷,对其用药教育需求情况进行了解.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383例给予常规药物发放;观察组患者462例给予主动的用药教育.对患者进行疗程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对药房用药教育满意程度评价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对药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储存方法、禁忌证和适应证了解需求较高,分别达100.00%,99.88%,98.93%,95.03%和94.20%;患者对药品单位含量和数量的了解需求度并不高.观察组患者对药房发放药品及用药教育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1%;观察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患者对医院药房用药教育有着很高的需求,针对患者的需求给予积极主动的用药指导,在临床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作为常规工作.

    作者:冯洁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低浓度左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浓度左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用0.125%左布比卡因,Ⅱ组用0.125%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用0.062 5%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3组硬膜外分别注射各自的注射液5mL,观察5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追加各自注射液10 m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3组自控镇痛(PCA)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0 min,背景剂量为5 mL/h.观察镇痛效果、镇痛药物用量、运动阻滞、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pH.结果 与镇痛前比较,3组镇痛期间VAS评分降低(P<0.05);镇痛30 min,1h,2h,3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PCA有效按压次数和左布比卡因总用量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产妇左布比卡因总用量和催产素使用率下降(P<0.05).3组产妇产程时间、胎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左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0.062 5%左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更适合临床需要.

    作者:胡世特;陆斌;吴安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患者血清sFlt-1水平及胎盘膜型Flt-1的表达

    目的 研究硫酸镁治疗前后,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水平以及胎盘中膜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膜型Flt-1)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同期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各20例;选择年龄、孕周等相匹配的正常孕妇16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sFlt-1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胎盘中膜型Flt-1水平.结果 子痫前期(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sFlt-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Flt-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及未治疗组的sFlt-1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子痫前期(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患者胎盘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定位与对照组染色结果一致,但较对照组表达强度低(P<0.05),而子痫前期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Flt-1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胎盘中膜型Flt-1表达下降,提示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硫酸镁治疗可使外周血sFlt-1水平下降.

    作者:秦洁;潘升华;林小莉;何令伟;戴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