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58例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徐维斌;陈统献

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 慢性精神分裂症,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两家医院精神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均停服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加用口服利培酮片(维思通),初始剂量为1 mg/d,逐渐调整为平均(4.0±1.6)mg/d;观察组加用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起始剂量为6 mg/d,1周后调整为3~12 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袁(PANSS)总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减分率及治疗后各因子减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为29.3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奥曲肽局部应用对兔眼的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兔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奥曲肽和/或术前3d点眼对兔眼有无毒性反应.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A,B,C,D,E共5组,各组均行双眼标准小梁切除术.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仅行标准小梁切除术;B组作为标准对照组;术中切小梁前用蘸有0.2 g/L丝裂霉素C的棉片巩膜瓣下作用5 min;C组术中切小梁前用蘸有0.1 g/L的奥曲肽的棉片巩膜瓣下作用5 min;E组术前3d以0.1 g/L的奥曲肽点眼,每日4次;D组采用B组、C组的联合处理.于术后3,7,14,28 d时分别观察眼前节及眼底情况,以及眼电生理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C,D,E组均未出现对角膜、结膜以及对视神经和视网膜功能的明显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在兔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或术前3d点眼,均未观察到其对眼部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杨涛;刘丽霞;冯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60例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25R(优泌乐25),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2 mg治疗,高剂量为每日不超过4 mg,疗程12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格列美脲与胰岛素的用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低血糖发生率及每日胰岛素用量,并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 (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 (P<0.05),且治疗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BM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平稳地降低FBG,2 hPBG,HbA1c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对BMI影响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童为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强心通脉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心通脉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汤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BNP水平变化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心功能级别越高,BNP水平越高(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BNP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12例痊愈,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10例痊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增高,采用强心通脉汤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启磊;林东;黄昌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术中止血带致疼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术中止血带致疼痛、躁动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四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各150例.上肢手术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肢手术选择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于10 min内静脉泵入,后以0.2μg/(kg·h)微泵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用药后10 min,上止血带后60,75,90 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浆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躁动、疼痛不适评分.结果 与C组相比,D组患者在上止血带后60,75,9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浆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躁动、疼痛不适发生率也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轻术中止血带致疼痛,降低术中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曹云;叶克平;胡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的血药浓度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对医院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化学治疗的血药浓度数据.方法 大剂量用药后分别于24,36,48,72 h时对患者进行采血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不同测定时间点均出现中毒患者;患者机体对甲氨蝶呤的代谢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临床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时,要严密监测治疗72 h内的血药浓度,指导临床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的用量,从而确保毒副作用减轻及增加疗效.

    作者:刘小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第二产程末静脉应用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200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末静脉应用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给予静脉应用和肌肉注射缩宫素,比较两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产后2h和24 h出血量和出血例数均少于B组(t=20.03,t=23.54,x2=12.8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x2=0.048,P>0.05).结论 静脉应用缩宫素能有效、持久地加强宫缩,更好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袁丽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127例

    目的 观察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5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7例给予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128例给予口服双黄连颗粒,观察两组疗效、病程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皮疹消退、热退、临床痊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干扰素稀释液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缩短病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跃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10年至2011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1年病区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数据,以消耗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消耗金额逐年增加,舒芬太尼注射液DDDs在2010年和2011年均居首位.结论 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严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安坤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175例

    目的 观察安坤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无药物流产禁忌证的早孕妇女350例,随机单盲对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流产采用相同服药剂量与方法,见孕囊排出后,观察组服用安坤颗粒1包、每日4次,对照组服用益母草冲剂1包、每日2次,连续7d;两组均同时加服奥硝唑0.5 g、每日2次,连续6d.结果 观察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2周后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药物流产后服用安坤颗粒,可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完全流产率及2周后尿HCG转阴率.

    作者:杨英;叶纪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松阳县中医院2011年儿童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患儿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5 489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5489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3 845例,使用率70.05%.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94.23%,5.18%,0.59%.临床使用以头孢菌素及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提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徐定娥;潘智明;何永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抗菌药物粉针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目的 正确保存、使用抗茵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用药.方法 对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储存过程中温度、光线和环境湿度对药物稳定性影响很大,给药过程中给药时间间隔、溶剂的选择、给药方法、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等,都是影响药效与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结论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储存和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发挥疗效,保障安全用药.

    作者:张春香;盛玉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袁(VAS)、鼻窦CT评分和糖精传输时间(S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鼻窦CT评分和ST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鼻窦CT评分和ST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且在整个服药期间未发现任何患者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安全有效.

    作者:李伯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D2磷酸氢钙片中维生素D2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维D2磷酸氢钙片中维生素D2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lhima C18色谱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1∶9),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 维生素D2进样量在0.005~0.06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38%,RSD=0.68%(n=9).结论 该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检验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维D2磷酸氢钙片中维生素D2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4例,按顺序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均给予顺铂注射液40 mg胸腔内灌入,每周重复1次,连续使用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0 mg胸腔内灌入,每周2次,连续使用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率为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38% (P< 0.05);治疗组近期临床有效率为65.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 (P <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胸痛以及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等,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何立峰;施益挺;华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9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上报的390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引发ADR占93.97%;抗微生物药物所致ADR占95.32%,其中抗生素占79.73%;联合用药占31.8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4.8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儿童ADR的监测,及时发现与上报,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龚小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胃刻宁片中薄荷脑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胃刻宁片中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以萘为内标物,安捷伦HP-5毛细管柱(30m×0.32 mm,0.25 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为11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5∶1.结果 共测定了6批样品,在该色谱条件下,薄荷脑和内标物萘能得到良好分离.薄荷脑加样回收率为101.04%,RSD =0.81%(n=6).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王梅娟;曹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院患儿家长抗生素使用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对抗生素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安全使用抗生素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5月就诊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要求当场作答.问卷内容包括家长对抗生素概念及用药指征、选择抗生素和对合理应用抗生素的认知情况.结果 儿童家长普遍缺乏抗生素相关知识,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不足.结论 需要扩展合理应用抗生素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消除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药物的隐患,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秋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金刚藤片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40例

    目的 探讨金刚藤片与康复消炎栓联合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2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联合使用金刚藤片及康妇消炎栓治疗炎,对照组则仅用金刚藤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 (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金刚藤片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效果明显,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娟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肿瘤专科医院临床药学的工作实践与体会

    目的 促进药学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方法 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开展处方点评、专项点评等方面,阐述临床药学的工作模式.结果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医师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上报以及患者用药安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药学服务工作.

    作者:郑小卫;王增;程斌;翁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岩黄连直肠栓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岩黄连直肠栓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岩黄连直肠栓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岩黄连碱(脱氢卡维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岩黄连碱质量浓度在12.5~1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2% RSD=1.46% (n =6).结论 该质量标准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岩黄连直肠栓的质量.

    作者:诸葛明丽;农慧亮;黄兴振;许崇摇;刘雪萍;蒋伟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