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90例的疗效观察

陈云武;高翔;刘绍飞;魏正莲

关键词:谊赛普, 甲氨蝶呤, 甲泼尼龙, 类风湿关节炎
摘要:目的 探讨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及甲泼尼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氨蝶呤组及甲泼尼龙组,各90例,分别接受谊赛普注射联合甲氨蝶呤片口服或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持续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后甲氨蝶呤组关节肿胀个数明显少于甲泼尼龙组,治疗6周及12周甲氨蝶呤组晨僵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甲泼尼龙组(P<0.05);两组患者关节压痛个数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甲氨蝶呤组改变程度较甲泼尼龙组更为显著(P<0.05);甲氨蝶呤组关节压痛和肿胀关节数改善20% (ARC 20)35例,ARC 50 41例,ARC 70 14例,甲泼尼龙组分别为49例,32例和9例,甲氨蝶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甲氨蝶呤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甲泼尼龙组出现2例肌酐升高,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可起到互补作用,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体征,且起效快、用药时间短,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皂苷Rg1干预线虫帕金森病模型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1对秀丽隐杆线虫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试验设模型组和3个用药组,浓度依次为0.1,l,10 mmol/L,观察其对线虫转基因帕金森病模型多巴胺神经元树突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模型组和用药组(10 mmol/L)帕金森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上述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干预鱼藤酮诱导线虫帕金森病模型,对线虫体内活性氧水平及多巴胺神经元树突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模型多巴胺树突减少表型有明显的抑制,表现其干预帕金森病的功能,10 mmol/L用药组lrk-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0 mmol/L用药组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鱼藤酮组,并且正常多巴胺神经元树突的线虫存在比例显著提高.结论 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模型多巴胺树突减少表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活性氧生成与lrk-1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李玉娟;王香明;王丹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我院眼科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使用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目的 评价医院眼科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6月医院眼科出院手术病历114份,对其诊断、手术、抗菌药物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信息进行统计,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围术期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100%,但存在用药时间过长问题,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和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典必殊)术前术后交替应用多见.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大都选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针(福德)或头孢拉定针,以术中用药为主,部分病例用药疗程过长.结论 眼科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以局部用药为主,辅以全身用药,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作者:冯瑾;温燕;位华;陈万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6例

    目的 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缓解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1);观察组下肢浮肿、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金阿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葛根提取物抗心肌缺血机制的初步试验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抗心肌缺血药物葛根提取物主要作用机制和药效,为进一步药物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正常和负荷异丙肾上腺素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试验、血瘀大鼠试验、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试验,考察葛根提取物对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活血、保护心肌作用.结果 葛根提取物不能延长正常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P>0.05);4.8 g生药/kg能显著延长异丙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P <0.05);9.6 g生药/kg能显著减少垂体后叶素致大鼠J点的位移(P<0.05);19.2,9.6,4.8g生药/kg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后引起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的增高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肾上腺素-冰浴致大鼠血瘀各指标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 葛根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活血化瘀作用不强,未见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心肌的耗氧量存在双向调节.

    作者:范虹;丁大琼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同时测定烟肼丁醇片中盐酸乙胺丁醇和异烟肼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烟肼丁醇片中盐酸乙胺丁醇和异烟肼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方法 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2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条件,撞击器状态为关闭,漂移管温度为50℃.结果 盐酸乙胺丁醇和异烟肼质量浓度分别在105.80 ~ 529.00 μg/mL和39.60 ~ 19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乙胺丁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9%,RSD=0.45%(n=6);畀烟肼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5%,RSD=1.02%(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适用于烟肼丁醇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春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格列卫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0例

    目的 探讨格列卫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接受格列卫联合干扰素-α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缓解情况、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情况、细胞学反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格列卫联合干扰素-α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雅彬;陈立;钟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多西他赛用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Ⅰ期~ Ⅱa期肺癌患者胸腔镜切除术后应用多西他赛辅助化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胸腔镜治疗的Ⅰ期~ Ⅱa期肺癌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个月始应用顺铂辅助化学治疗,剂量为100 mg/m2;观察组加用多西他赛化学治疗,剂量分别为80,75 mg/m2,两组均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结果 化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x2=9.76,P<0.01).两组化学治疗期间毒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3年生存率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是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有效化学治疗方案,毒副作用小,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郑斯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改变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PWV、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PWV、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WV、血脂及hs-CRP,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钱中良;李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既往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促认知药物的61例AD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促认知药物,评定12周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使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疗效.结果 61例AD患者治疗后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症状等4项因子分显著改善(P<0.05),社会兴趣、迟缓、抑郁等3项因子分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AD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改善,在临床上可适当考虑使用促认知药物和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闫乃宽;程群;袁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炎琥宁注射剂的临床配伍安全研究近况

    目的 探讨炎琥宁注射液的临床配伍安全.方法 对炎琥宁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进行综述.结果 药物的性质、环境温度、pH和用药方法等是影响其配伍安全性等重要因素.结论 应采取药品上市后的观察和评价,掌握配伍禁忌信息,尽量单独用药等措施,提高炎琥宁注射剂的安全性.

    作者:张鲲;解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2009年至2011年我院门诊药房调血脂药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药房调血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对门诊药房2009年至2011年调血脂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血脂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他汀类、贝特类药销售金额增幅明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85%,35.19%.结论 医院调血脂药临床应用合理,他汀类、贝特类药占主导地位,高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受到临床青睐.

    作者:雷嘉川;宋金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布洛芬栓塞肛治疗高热患儿65例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与布洛芬栓塞肛治疗高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医院的130例高热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洛芬栓塞肛治疗,比较两组高热患儿的退热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1);观察组患儿生存质量评分为(135.66±7.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洛芬栓塞肛治疗高热患儿的临床效果尤佳,且能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李艳霞;贺新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大鼠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目的 观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大鼠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结扎组;结扎组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手术前、手术后1,2,3,6,9,12h和1,2,3,4,5,6,7,14d眼球后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中H-FABP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结扎组血清H-FABP含量均在术后1h即开始升高,3h达到高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一直持续到术后9h.结论 血清H-FABP可作为评价试验动物心肌损伤的灵敏性检测指标.

    作者:李峰杰;段昌令;张金艳;李贻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9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及甲泼尼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氨蝶呤组及甲泼尼龙组,各90例,分别接受谊赛普注射联合甲氨蝶呤片口服或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持续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后甲氨蝶呤组关节肿胀个数明显少于甲泼尼龙组,治疗6周及12周甲氨蝶呤组晨僵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甲泼尼龙组(P<0.05);两组患者关节压痛个数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甲氨蝶呤组改变程度较甲泼尼龙组更为显著(P<0.05);甲氨蝶呤组关节压痛和肿胀关节数改善20% (ARC 20)35例,ARC 50 41例,ARC 70 14例,甲泼尼龙组分别为49例,32例和9例,甲氨蝶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甲氨蝶呤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甲泼尼龙组出现2例肌酐升高,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可起到互补作用,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体征,且起效快、用药时间短,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云武;高翔;刘绍飞;魏正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组分板蓝根药材的研究

    目的 建立通过不同产地和批次板蓝根药材中尿苷、腺苷、鸟苷、表告依春的组分调配达到组分优化效果的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批次板蓝根药材含量,再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特定预测含量下的各批样品的调配比例,按此比例调配混合样品,后测定混合样品的含量.结果 组分调配的样品含量与经计算预测含量符合程度中,尿苷、腺苷、鸟苷、表告依春含量的RSD分别为1.63%,1.17%,1.64%,1.95%.结论 建立通过不同产地和批次板蓝根药材中尿苷、腺苷、鸟苷、表告依春的组分调配达到组分优化效果的方法可行,对组分板蓝根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张博;王建雷;杜会龙;赵志强;陈进钱;陈光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乐舒洗液中黄柏碱和小檗碱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乐舒洗液中黄柏碱和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SPD-20A C18柱(250 mm×4.6 mm,5.0 μm)为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A)-磷酸调pH=3.95的0.2%三乙胺(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黄柏碱的质量浓度在6.3~201.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在12.6~ 403.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黄柏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3%,RSD为3.16%(n=9);小檗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7%,RSD为1.50%(n=9).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乐舒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毛桂福;陆肖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肺热普清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肺热普清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403 nm,柱温为30 c℃,流速为1.0mL/min.结果 线性回归方程为Y=17785X+9 962.9(r=0.999 9),线性范围为6.5 ~78 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6%,RSD为2.22%(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可用于肺热普清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测定.

    作者:何珊珊;万军;谭睿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衡阳市部分医院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地区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对该市收集的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表现、主要涉及品种、原因、剂型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27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无死亡病例,44.06%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过敏样反应,17.83%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系统损害.结论 国家基本药物在该市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江勋;杨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药调剂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以时间为线索,调研大量文献资料,对中药调剂的起源与发展作了总结性阐述.结果显示,中药调剂起源早远,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医药实践过程中调剂技术和内容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后形成系统、全面并受国家政策保障的一项专门技术.

    作者:胡慧华;刘丹阳;陈云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脉平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脉平片中维生素C和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维生素C测定以甲醇-0.2%磷酸溶液(2∶9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 nm;大黄素测定以乙腈-0.2%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维生素进样量在0.110 4~1.10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为1.68%;大黄素在0.020 9 ~0.20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95%,RSD为1.42%.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脉平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秦英;宋愿智;刘应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