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杰
目的 观察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86例腹部肿瘤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6例手术患者中有12例出现精神障碍(3.1%),其中年龄不小于65岁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63%,小于65岁患者为1.17%,手术前肝功能正常与不正常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96%和3.89%.经治疗后,9例患者均在7d内痊愈.结论 腹部肿瘤患者的年龄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是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咪达唑仑合并奥氮平治疗术后精神障碍效果较好.
作者:杨洪;符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480例,随机分为A组(单纯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观察麻醉诱导前、术中5 min、术毕苏醒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量和总用量、检查中不良反应及检查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术中SBP,HR,SpO2变化较稳定,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丙泊酚诱导量和总用量、术中发生呼吸抑制和体动例数均低于A组,术毕30 min腹痛VAS评分B组也低于A组,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鸿军;许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用体外扩散池法评价银杏酮酯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经大鼠肠透过性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大鼠不同区段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用体外扩散池法选出银杏酮酯透过性能的佳区段肠后,再对银杏酮酯原料、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和杏灵颗粒在佳区段肠中进行透过性能的比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酮酯中的黄酮醇苷在接收池中的累积透过量,表观渗透系数(Papp)作为指标评价银杏酮酯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的肠透过性能的变化.结果 银杏酮酯在十二指肠中的透过性好,其次是空肠,由于一般药物在十二指肠停留的时间较短,所以选择空肠作为佳区段肠,对银杏酮酯原料和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透过性能进行比较,结果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表观渗透系数高于银杏酮酯原料和杏灵颗粒.结论 用体外扩散池法对其初步评价,银杏酮酯原料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体外肠透过性能比银杏酮酯原料和杏灵颗粒有显著提高,为提高体内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有利依据.
作者:赖乐;莫红缨;赖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五味沙棘颗粒中异鼠李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Kromsail C18柱(250 mm×4.6 mm,5μm),四氢呋喃-乙腈-0.4%磷酸水溶液(12:18:7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70 nm,流速为1 mL/min,室温下测定.结果 异鼠李素进样量在0.3~3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1.55%(n=6),检测限为0.031 2 μg/mL.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五味沙棘颗粒中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耿婕;薛培凤;赵子龙;魏慧;王丽;王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法,对攀枝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1收集的965例ADR报告分别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 965例ADR涉及药品486种,抗感染药引起ADR 139例,占28.60%;皮肤、黏膜损害562例,占37.85%;ADR报告填写质量较差.结论 ADR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密切相关,应加强严重ADR的监测工作.
作者:祝秀珍;陈彦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四物口服液体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浓度的四物口服液稀释、混匀,254 nm紫外光照射后加入苯甲酸溶液,室温放置后在激发波长304 nm、发射波长401 nm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IC50(荧光强度降低50%时药物浓度)作为四物口服液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大小的评价指标.结果 四物口服液体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0.009 3倍原药.结论 四物口服液具有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胡大强;傅若秋;卢来春;宋宏宇;徐靖;向明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5例NSCLC患者,其中手术治疗组116例,化学治疗组119例.各组治疗前后与1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随访1年,记录术后、化学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及NSCLC患者化学治疗后的中位生成时间.结果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0±0.24)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4±0.02) mg/L(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化疗组)D-二聚体水平为(2.30±0.32)mg/L,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组)的(0.86±0.36)mg/L(P<0.05).化疗组化学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学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13.6个月(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汪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降粘胶囊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2%磷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 大黄素质量浓度在4.3~215 μg/mL(r =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2%(RSD=1.5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结果稳定,可为降粘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程诚;王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联合氯磷定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氯磷定,B组应用阿托品联合氯磷定,观察达长托宁化或阿托品化的时间及胆碱酯酶活性回升达50%时间.结果 A组达长托宁品化时间短于B组达阿托品化时间(P<0.05),胆碱酯酶活性回升达50%时间短于B组(P<0.01),且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稍低于B组.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氯磷定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品联合氯磷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承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氨酚羟考酮片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流动相为磷酸盐溶液[1000 mL水中,加入950 mg磷酸二氢钾,加1 mL磷酸,振摇溶解,加入1 mL正壬胺,振摇得澄清溶液,用氢氧化钾试液调pH至(4.9±0.1)]-甲醇(90∶10),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0μm),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氨酚羟考酮片可与杂质完全分离,低检测限为0.05 ng,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氨酚羟考酮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作者:金鑫;杜振中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以含有TpN47基因的表达菌体为原料,纯化梅毒螺旋体重组抗原TpN47,并提高产品收率.方法 表达菌体经超声破碎后离心取沉淀,沉淀变性溶解后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对层析异常现象的分析和优化层析工艺操作提高收率.结果 所得纯品经SDS-PAGE分析表明可用于检测梅毒相关抗体,优化后的操作工艺使产品收率大幅提高.结论 利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可纯化得到符合要求的梅毒螺旋体重组抗原TpN47,通过改善层析操作提高目标蛋白收率是可行的.
作者:章刚;黄德新;骆晓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注射液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K+、Ca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mL)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00%和72.50%,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6.67%和90.4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减慢时间、紫绀缓解时间及浮肿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K+、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血Ca2+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用药后血Ca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兆琴;刘金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结果 氨茶碱质量浓度在81.00~405.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Y=4.56×104X+ 8.95×104,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0.3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健;王芳;钱青;蒲秀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电子处方的合格率,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员工潜力.方法 门诊药房员工自发组成品管圈,在自我和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品质管理方法进行活动.结果与结论 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之后,不合格电子处方由原来的16 521张/月降至2 175张/月.
作者:焦乾升;刘艳秋;高超;戴燕鸣;黄富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大型综合医院专职急诊药师工作的风险及其干预.方法 研究急诊药师夜间及班后调剂工作面临的环境、条件、心理及社会因素,应用临床药理学、文献资料和工作实际案例,思考如何建立风险干预的系统机制,杜绝调剂差错,维护急诊药师心身健康,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与医院的利益.结果 干预急诊药师工作风险的因素:重视资源建设;优化环境配置;加强药品管理.同时,应合理设置药房格局,严把药品调剂质量,提升药师综合素质,和谐药师与患者的沟通.结论 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合理的处方调配,能为急诊患者和药师提供安全、高效、和谐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环境.
作者:李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6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0 min内输完,间隔6~8h1次;对照组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输完,间隔6~8h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疗效确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可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作者:曹东;杨晰晰;石宇;刘双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联合蛇血凝素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蛇血凝素酶治疗,对照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6.70%和93.40%,均高于对照组的46.66%和73.33% (P<0.01).结论 泮托拉唑钠联合蛇血凝素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郭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抽取的全院静脉输液的全部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临床静脉输液需要关注输液时药物是否需要避光、输液时的滴速、输液的顺序及配伍禁忌,否则易造成静脉输液治疗无效.结论 临床药师应有针对性地深入临床开展宣传,减少导致静脉输液使用不当的医源因素,实行静脉输液有效风险管理.
作者:李星;梁广斌;赵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在脊柱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脊柱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A组术中应用硝酸甘油降压;B组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降压.于血压稳定后降压前即刻(T0)、降压30 min (T1)、60 min (T2)、停止降压后15 min(T3)4个时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并进行Fromme术野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MAP的下降均显著低于降压前(P<0.01),降压期间B组的心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30,60 min时的Fromme术野质量评分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应用于脊柱手术有协同作用,使术野更清晰,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兰晓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督促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用法、用量及疗程用药,严格执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有关规定.方法 药师参加医疗质量查房,面对面与被查科室交流不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医嘱,提出合理使用建议.结果 杜绝了中药注射剂超剂量、超疗程及重复用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上报成为医师自觉行为.结论 药师参与医疗质量查房是极为有效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一种模式.
作者:李文杰;李冬梅;李小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