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刚;黄德新;骆晓栋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静脉注射地佐辛2.5mg,5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分次追加丙泊酚0.5mg/kg.对照组仅用丙泊酚.记录两组用药前(T1),检查时(T2)和检查结束清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恶心程度评分(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术,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稳定循环和呼吸功能,缩短苏醒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5例NSCLC患者,其中手术治疗组116例,化学治疗组119例.各组治疗前后与1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随访1年,记录术后、化学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及NSCLC患者化学治疗后的中位生成时间.结果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0±0.24)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4±0.02) mg/L(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化疗组)D-二聚体水平为(2.30±0.32)mg/L,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组)的(0.86±0.36)mg/L(P<0.05).化疗组化学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学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13.6个月(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汪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溴隐亭对泌乳素腺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15例、侵袭性泌乳素腺瘤6例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口服溴隐亭在控制术后高泌乳素血症、随访中控制肿瘤复发方面均与未口服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终预后水平.对于手术切除肿瘤后部分患者仍存在内分泌紊乱的激素异常和临床症状,术后合理地口服溴隐亭能有效恢复垂体正常生理功能,缩小肿瘤和降低肿瘤复发,增强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宋毅;刘明冬;冯清林;张铃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度门诊药房处方2 084张,依据北京市处方点评小组制订的处方点评指南,按处方基本指标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平均用药品种为1.36~2.00种,抗菌药物使用率维持在20% ~ 31%,自9月后呈下降趋势;注射剂平均使用率为30.64%.结论 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也有不合理处方存在,应引起重视,遇到不合理处方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谢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2年医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56例,对其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n=78)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n=78),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 1年后康复疗效,干预组优36例,良27例,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77%;对照组优23例,良26例,可20例,差9例,优良率为62.82%.干预组术后1年的康复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x2=8.82,P<0.05).干预组术后疼痛改善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2.30,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36,P<0.01),健康教育、主动服务、心理支持、态度热情、关爱患者及总体服务评价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沈佳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DPN患者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对照组仅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8周.结果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P<0.05).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杨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降粘胶囊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2%磷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 大黄素质量浓度在4.3~215 μg/mL(r =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2%(RSD=1.5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结果稳定,可为降粘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程诚;王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孕囊大小等因素对早期妊娠失败行药物流产成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被诊断为稽留流产和空囊妊娠的患者81例入院后行阴道B超检查,测量胎儿头臀长或孕囊大小,记录已测过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将800 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置药12 ~24 h行阴道B超检查,如果孕囊完整或前后宫腔内膜厚度超过30 mm,再给相同剂量的药物或行清宫术.结果 药物治疗成功32例(39.51%),为A组;49例(60.49%)药物流产失败行清官术,为B组.两组在年龄、孕周、孕囊大小、流产次数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妊娠次数、分娩次数和血β-hCG水平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孕囊大小不作为早期妊娠失败药物流产成功的预测因素,而妊娠、分娩次数及血B-hCG水平会影响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作者:郑巧荣;程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自制复方中药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及耐缺氧的作用.方法 以小鼠、家兔为试验对象,给以银杏叶、人参、川芎、五味子提取物自制的复方中药,检测其对小鼠常压耐氧时间的影响,以及对家兔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 常压耐缺氧条件下,以银杏叶、人参、川芎、五味子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能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并对家兔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使心肌梗死程度减轻,抑制急性心肌缺血所致ST段抬高.结论 该复方中药提取物能明显改善动物的心肌梗死及机体耐氧能力.
作者:谢飞;曾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氨酚羟考酮片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流动相为磷酸盐溶液[1000 mL水中,加入950 mg磷酸二氢钾,加1 mL磷酸,振摇溶解,加入1 mL正壬胺,振摇得澄清溶液,用氢氧化钾试液调pH至(4.9±0.1)]-甲醇(90∶10),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0μm),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氨酚羟考酮片可与杂质完全分离,低检测限为0.05 ng,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氨酚羟考酮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作者:金鑫;杜振中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前,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不明,尚无根治的特效方法.近年来,一些药物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该文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局部用药加全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作者:尹会格;孟惠茹;田晓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盐酸丁丙诺啡用于腰椎骨折合并妊娠引产孕妇的镇痛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将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骨折合并妊娠引产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A组(采用盐酸丁丙诺啡组)和B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组),各30例.在规律性宫缩至宫颈口扩张至3 cm前5 min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盐酸丁丙诺啡0.15 mg(A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1 mL(B组),观察记录两组宫缩痛镇痛效果、第一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全身反应、感染、胎盘胎膜残留)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第一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缩痛镇痛有效病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胎盘胎膜残留病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盐酸丁丙诺啡用于腰椎骨折合并妊娠引产孕妇镇痛安全、有效,亦可减轻术后子宫收缩痛,且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骨折合并妊娠引产孕妇也是必要的.
作者:张亚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用体外扩散池法评价银杏酮酯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经大鼠肠透过性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大鼠不同区段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用体外扩散池法选出银杏酮酯透过性能的佳区段肠后,再对银杏酮酯原料、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和杏灵颗粒在佳区段肠中进行透过性能的比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酮酯中的黄酮醇苷在接收池中的累积透过量,表观渗透系数(Papp)作为指标评价银杏酮酯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的肠透过性能的变化.结果 银杏酮酯在十二指肠中的透过性好,其次是空肠,由于一般药物在十二指肠停留的时间较短,所以选择空肠作为佳区段肠,对银杏酮酯原料和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透过性能进行比较,结果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表观渗透系数高于银杏酮酯原料和杏灵颗粒.结论 用体外扩散池法对其初步评价,银杏酮酯原料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体外肠透过性能比银杏酮酯原料和杏灵颗粒有显著提高,为提高体内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有利依据.
作者:赖乐;莫红缨;赖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异烟肼联合吡嗪酰胺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后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治疗的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异烟肼联合吡嗪酰胺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雪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结果 氨茶碱质量浓度在81.00~405.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Y=4.56×104X+ 8.95×104,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0.3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健;王芳;钱青;蒲秀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4-氨基水杨酸钠口服结肠定位包衣片溶出曲线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浆法、转速为100 r/min,介质体积为900 mL,测定溶出曲线,以Kromasil C18柱(250 mm x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4-氨基水杨酸钠进样量在2.778 ~ 27.78 μg(r=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回收率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冀文;王红爱;李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督促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用法、用量及疗程用药,严格执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有关规定.方法 药师参加医疗质量查房,面对面与被查科室交流不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医嘱,提出合理使用建议.结果 杜绝了中药注射剂超剂量、超疗程及重复用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上报成为医师自觉行为.结论 药师参与医疗质量查房是极为有效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一种模式.
作者:李文杰;李冬梅;李小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四物口服液体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浓度的四物口服液稀释、混匀,254 nm紫外光照射后加入苯甲酸溶液,室温放置后在激发波长304 nm、发射波长401 nm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IC50(荧光强度降低50%时药物浓度)作为四物口服液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大小的评价指标.结果 四物口服液体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0.009 3倍原药.结论 四物口服液具有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胡大强;傅若秋;卢来春;宋宏宇;徐靖;向明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抽取的全院静脉输液的全部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临床静脉输液需要关注输液时药物是否需要避光、输液时的滴速、输液的顺序及配伍禁忌,否则易造成静脉输液治疗无效.结论 临床药师应有针对性地深入临床开展宣传,减少导致静脉输液使用不当的医源因素,实行静脉输液有效风险管理.
作者:李星;梁广斌;赵慧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黄连上清片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 栀子苷进样量在0.023 45~0.469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1.13%(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上清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建升;何波;蒋俊春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