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军;杨益峰;魏胜华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分别与临床21种常用药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4 h内p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维生素C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pH超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厂家质量标准;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刺的情况下,含量在1 h后下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其他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0~4 h内外观、pH、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方面均符合规定.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选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在4 h内基本稳定.但基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建议临床上单独使用.
作者:任贤;谢楠;徐向阳;宣利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药害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绝药害事件发生已成为全体国人的共同企盼.然而,引发药害事件的原因很多,除监管体制、社会因素之外,药品相关企业的责任缺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从药品相关企业角度探讨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者:孙中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回收率为99.4%,RSD=0.59%;高效液相色谱法回收率为100.2%,RSD=1.1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作者:陈叶琴;唐风雷;于忠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仅口服拉米夫定片100 mg/d;治疗组加服扶正化瘀胶囊5粒/:g、每日3次.总疗程均为24个月.观察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治疗组为(228.6±114.4)μg/L,对照组为(331.5±98.2)μg/L,P<0.05;透明质酸(HA)水平治疗组为(138.3±120.42)μg/L,对照组为(278.2±100.1)μg/L,P<0.05;肝功能改善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和肝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崔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对水杨酸经皮吸收的促渗透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并与水杨酸软膏剂比较,考察其促渗作用.结果 制备的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包封率为46.4%,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普通软膏剂,24 h后皮肤药物累积透过量为654.3 μg/cm2,皮肤中药物残留量为22.99 μg,均分别显署高于软膏剂组(128.0 μg/cm2和0.84 μg,P<0.05).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水杨酸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和增加药物在皮肤中储留量,而且可延缓药物的释放,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及患者依从性.
作者:王爱萍;高大林;李艳;戚元凯;慕宏杰;万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目前药物透皮吸收剂型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物透皮吸收剂型目前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6种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剂型.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透皮吸收制剂在我国将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雪丽;周雪峰;王晓璐;孙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阐述制剂室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 制剂室可在临床治疗药品有效补充、降低用药成本、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用药咨询与病历分析、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实习带教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结论 利用制剂室现有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应正确认识制剂室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王柏桉;曾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简单方法鉴别中药饮片中的伪劣制品.方法 笔者总结了9种在药品检验中对假劣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方法.结果 与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既可节约检验经费,又能快速准确地查出假劣药品.
作者:徐艳红;郭琳;陆君;王冬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药用蚂蚁与非药用蚂蚁的鉴别特点,了解蚂蚁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临床应用.方法 将可药用的广西拟黑多刺蚁、东北黑蚁的生活习性、外观形态、嗅味与普通蚂蚁作性状鉴别;统计624例类风湿患者服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自制的玄驹强力胶囊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药用蚂蚁与非药用蚂蚁存在显著差异,蚁体内含有人体丛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8.88%和91.95%.结论 药用蚂蚁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保肝、抗衰老、对人体免疫功能有适应原样双向调节作用.非药用蚂蚁有毒,不可入药.
作者:李健;刚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测定骨碎补中柚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优化炮制骨碎补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 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27:72:1).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83 nm,温度30℃.结果 骨碎补浸膏以水(10倍,1.5 h,2次)、60%乙醇(10倍,1.5 h,2次)为溶剂提取,测得柚皮苷的含量分别为0.54%和0.56%.结论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水提醇沉.分离纯化选择加硫酸铵至饱和,乙酸乙酯(20倍,2次)萃取,蒸干.
作者:马才敬;方谨;李玲玲;王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状况,分析了我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问题.
作者:石文凯;王广平;李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测定药品包装材料中玻璃输液瓶砷浸出量的电感耦舍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方法 样品液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1,方法的检出限为0.032 7 mg/L.RSD为4.71%,回收率为97.02%.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作者:周红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情况,以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随意加大剂量的情况比较普遍.而超药品说明书用量等同于不合理用药,因此临床医师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及疗程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高(38.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56.81%),口服给药次之(34.49%);涉及药品141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19.25%):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共96例(34.29%),其次为消化系统61例(21.79%);新的、不明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34例(15.96%).结论 应重试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爱华;符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区分韭菜子及其两种混伪品葱子和曼陀罗子,以便去伪存真.方法 从基源、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对这3种种子进行鉴别.结果 所用方法可鉴别出韭菜子等3种药材有明显区别.结论 韭菜子、葱子和曼陀罗子虽外形相似,但只要掌握鉴别要点,则可区分.
作者:朱婕妤;郑继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 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调配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肖廷英;李川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桨法,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溶出时间为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所用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0.25%(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为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蔡旭萍;林茜;朱惠卿;葛孝忠;吴彩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150mm×4.6 mm,5 μm),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 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60~2.406 μg(r=0.999 7)和0.071~2.812 μg(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0%和97.90%,RSD分别为1.07%和1.34%(n=6).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便捷、有效,适用于检测贝母类生物碱等无紫外吸收的化学成分.
作者:范蕾;王伟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该文概述了合作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经典策略,并运用该理论对医药临床试验、客户关系管理、医患关系优化、医药教育与科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作者:余炜;万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8年至20lO年抗抑郁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的抗抑郁药有8类16个品种,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为临床首选.国产的新型抗抑郁药使用频度超过进口同类品种.
作者:江益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