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我院2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张爱华;符珏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高(38.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56.81%),口服给药次之(34.49%);涉及药品141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19.25%):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共96例(34.29%),其次为消化系统61例(21.79%);新的、不明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34例(15.96%).结论 应重试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检验中假劣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

    目的 采用简单方法鉴别中药饮片中的伪劣制品.方法 笔者总结了9种在药品检验中对假劣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方法.结果 与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既可节约检验经费,又能快速准确地查出假劣药品.

    作者:徐艳红;郭琳;陆君;王冬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苦玄参的鉴定研究

    目的 对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进行研究,为促进其进一步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到的苦玄参成药胶囊及苦玄参药材进行性状鉴定、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与结论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鉴别要求.

    作者:刘绍欢;梁光平;漆珍珍;王世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合作进化理论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该文概述了合作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经典策略,并运用该理论对医药临床试验、客户关系管理、医患关系优化、医药教育与科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作者:余炜;万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0年我院1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 167例报告中,7例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患者女47.50%(76/160),男52.50%(84/160),平均年龄54.37岁;静脉给药145例(90.63%),口服给药ll例(6.88%),皮下注射给药4例(25.00%);涉及药品12类73种,列前3位的药品是抗感染药物83例(51.88%),中药制剂40例(25.00%),消化系统用药9例(5.63%);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药品不良反应多为一般性的(97.50%),严重的4例(2.50%),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年龄和性别差异.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喜荣;张占铎;郝晓菁;李丽华;安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医改背景下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问题探讨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状况,分析了我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问题.

    作者:石文凯;王广平;李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0年我院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H)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2010年收集到的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67例)与中药制剂(70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有237例(38.4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25例(20.26%).新的药品不良反应88例,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62例,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8例.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朱虹云;洪滟;朱雅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回收率为99.4%,RSD=0.59%;高效液相色谱法回收率为100.2%,RSD=1.1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作者:陈叶琴;唐风雷;于忠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药用辅料在医院制剂室应用的困惑与对策建议

    目的 为药用辅料的开发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医院制剂室辅科应用情况,对药用辅料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目前药用辅料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结论 制剂品种的发展有赖于药用辅料的开发和使用.

    作者:翁燕君;黄涛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药用与非药用蚂蚁的鉴别与现代临床应用

    目的 掌握药用蚂蚁与非药用蚂蚁的鉴别特点,了解蚂蚁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临床应用.方法 将可药用的广西拟黑多刺蚁、东北黑蚁的生活习性、外观形态、嗅味与普通蚂蚁作性状鉴别;统计624例类风湿患者服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自制的玄驹强力胶囊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药用蚂蚁与非药用蚂蚁存在显著差异,蚁体内含有人体丛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8.88%和91.95%.结论 药用蚂蚁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保肝、抗衰老、对人体免疫功能有适应原样双向调节作用.非药用蚂蚁有毒,不可入药.

    作者:李健;刚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

    目的 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 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调配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肖廷英;李川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金龙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8例

    目的 观察金龙胶囊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免疫功能改善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7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金龙胶囊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FOLFOX 4方案治疗.结果 对晚期胃癌的控制,治疗组的有效率为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8%.治疗组应用金龙胶囊后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而CD8+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提高了化学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小化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钱炎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药品包装材料中砷浸出量

    目的 建立测定药品包装材料中玻璃输液瓶砷浸出量的电感耦舍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方法 样品液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1,方法的检出限为0.032 7 mg/L.RSD为4.71%,回收率为97.02%.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作者:周红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炮制骨碎补的提取及其柚皮苷的纯化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骨碎补中柚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优化炮制骨碎补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 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27:72:1).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83 nm,温度30℃.结果 骨碎补浸膏以水(10倍,1.5 h,2次)、60%乙醇(10倍,1.5 h,2次)为溶剂提取,测得柚皮苷的含量分别为0.54%和0.56%.结论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水提醇沉.分离纯化选择加硫酸铵至饱和,乙酸乙酯(20倍,2次)萃取,蒸干.

    作者:马才敬;方谨;李玲玲;王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氟西汀组加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并对氟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氟西汀组下降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患者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氟西汀组治疗后血浆Cor,CRH和ACTFI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降低可能是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一种作用机制.

    作者:陈巧莲;钟根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分别与临床21种常用药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4 h内p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维生素C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pH超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厂家质量标准;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刺的情况下,含量在1 h后下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其他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0~4 h内外观、pH、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方面均符合规定.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选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在4 h内基本稳定.但基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建议临床上单独使用.

    作者:任贤;谢楠;徐向阳;宣利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电子处方点评

    目的 提高电子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的门诊电子处方,共计6 000张,将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55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9.22%.其中不规范处方37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8.35%;用药不适宜处方16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0.38%;超常处方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27%.结论 门诊电子处方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医生和药师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开具和审核处方.

    作者:唐亚芳;宋伟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溶出度

    目的 建立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桨法,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溶出时间为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所用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0.25%(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为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蔡旭萍;林茜;朱惠卿;葛孝忠;吴彩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A酸软膏的含量

    目的 建立维A酸软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A酸软膏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38 nm.结果 维A酸质量浓度在1.5-5.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C=6.703 3A+0.041 1,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0.44%,RSD=0.83%(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检验.

    作者:吴畏;陈雅;杨征;曾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癌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肾癌有效的方法,但有20%~40%的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直接影响了预后.肾癌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均不敏感,这与肾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重耐药有关.α-干扰素(I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生物免疫治疗制剂,但只有部分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CD4+CD25+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水平高者患者预后较差,但使用免疫治疗后能促进治疗作用.该文对肾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朝华;黄研;彭红涛;袁晓菲;戎红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厚朴及其伪品的简易鉴别

    目的 建立厚朴及其伪品(基源待定)简单且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特征和荧光反应方法鉴别.结果 厚朴及其伪品的性状和荧光反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灵敏,专属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均好,可作为厚朴真伪的快速检验方法.

    作者:焦爱军;冯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