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炮制骨碎补的提取及其柚皮苷的纯化研究

马才敬;方谨;李玲玲;王允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炮制骨碎补, 柚皮苷, 提取, 分离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骨碎补中柚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优化炮制骨碎补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 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27:72:1).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83 nm,温度30℃.结果 骨碎补浸膏以水(10倍,1.5 h,2次)、60%乙醇(10倍,1.5 h,2次)为溶剂提取,测得柚皮苷的含量分别为0.54%和0.56%.结论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水提醇沉.分离纯化选择加硫酸铵至饱和,乙酸乙酯(20倍,2次)萃取,蒸干.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胶囊剂制备的药物处理新法

    目的 简化中药胶囊剂制备流程,降低物料损耗率,提高药品均一性,减少有效成分受热破坏.方法 新方法为在中药胶囊剂制备的前期药物处理中,部分饮片制成的流浸膏直接浇灌于需干燥粉碎的饮片上,搅拌均匀后再行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后填充.与常规方法从浸膏熬制时间、熬制程度、干燥粉碎次数、操作周期、物料损耗率5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新方法较常规方法操作更简便,各组分混合更均匀,物料损耗率及有效成分的受热破坏率降低.结论 新方法优于常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严霞;曹雅军;王兵娥;黄德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水杨酸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

    目的 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对水杨酸经皮吸收的促渗透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并与水杨酸软膏剂比较,考察其促渗作用.结果 制备的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包封率为46.4%,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普通软膏剂,24 h后皮肤药物累积透过量为654.3 μg/cm2,皮肤中药物残留量为22.99 μg,均分别显署高于软膏剂组(128.0 μg/cm2和0.84 μg,P<0.05).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水杨酸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和增加药物在皮肤中储留量,而且可延缓药物的释放,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及患者依从性.

    作者:王爱萍;高大林;李艳;戚元凯;慕宏杰;万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处方点评工作

    目的 更好地开展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方法 介绍医院信息系统(HIS)对加强处方点评工作所起的作用.结果 与结论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增强处方书写的规范性,防止大处方,并利于快捷方便地获取数据等;还可减轻药师对处方的简单审核工作,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药学服务及处方点评工作中.

    作者:古今;蔡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炮制骨碎补的提取及其柚皮苷的纯化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骨碎补中柚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优化炮制骨碎补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 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27:72:1).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83 nm,温度30℃.结果 骨碎补浸膏以水(10倍,1.5 h,2次)、60%乙醇(10倍,1.5 h,2次)为溶剂提取,测得柚皮苷的含量分别为0.54%和0.56%.结论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水提醇沉.分离纯化选择加硫酸铵至饱和,乙酸乙酯(20倍,2次)萃取,蒸干.

    作者:马才敬;方谨;李玲玲;王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回收率为99.4%,RSD=0.59%;高效液相色谱法回收率为100.2%,RSD=1.1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作者:陈叶琴;唐风雷;于忠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某院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调查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185例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3种清洁手术出院病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85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100%.给药时机术前大于2 h者9例(4.86%),术前0.5~2 h者154 例(83.24%),术后22例(11.89%);预防用药时间不大于48 h者46例(24.86%),预防用药时间大于48 h者139例(75.14%);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多的为氟喹诺酮类.结论 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作者:邵欢;李蓉;徐晓俊;王晓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0年我院2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高(38.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56.81%),口服给药次之(34.49%);涉及药品141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19.25%):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共96例(34.29%),其次为消化系统61例(21.79%);新的、不明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34例(15.96%).结论 应重试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爱华;符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分别与临床21种常用药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4 h内p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维生素C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pH超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厂家质量标准;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刺的情况下,含量在1 h后下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其他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0~4 h内外观、pH、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方面均符合规定.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选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在4 h内基本稳定.但基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建议临床上单独使用.

    作者:任贤;谢楠;徐向阳;宣利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非药品冒充药品监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目的 为加强非药品冒充药品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工作的研究,对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消除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应从加强监管、开展法律规制、完善联合执法、整顿和规范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

    作者:何汉洲;毕开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检验中假劣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

    目的 采用简单方法鉴别中药饮片中的伪劣制品.方法 笔者总结了9种在药品检验中对假劣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方法.结果 与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既可节约检验经费,又能快速准确地查出假劣药品.

    作者:徐艳红;郭琳;陆君;王冬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含量

    目的 建立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a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9:71),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 淫羊藿苷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61 8~0.309 μg,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98.09%,RSD=1.11%(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抗骨增生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常波;姜一婧;孙长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发达国家控制药品虚高定价的方式及其启示

    目的 为我国药品定价方式的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查阅2000--2010年10年间的文献,对5个发达国家控价制度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结果 与结论各国药品价格控制制度都有优势和不足,我国应根据国情借鉴其定价体系、流通体制和补偿机制.

    作者:孔琳琳;张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阐述制剂室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 制剂室可在临床治疗药品有效补充、降低用药成本、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用药咨询与病历分析、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实习带教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结论 利用制剂室现有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应正确认识制剂室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王柏桉;曾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

    目的 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 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调配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肖廷英;李川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药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药害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绝药害事件发生已成为全体国人的共同企盼.然而,引发药害事件的原因很多,除监管体制、社会因素之外,药品相关企业的责任缺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从药品相关企业角度探讨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者:孙中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其提取率.方法 利用CNKI,PubMed,SD,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对研究和应用较多、发展前景较广阔的新型提取分离技术进行总结.结果 共引用38篇文献,分别阐述了6种提取方法,包括超高压提取、酶解、微波萃取、半仿生提取、真空冷冻千燥、超临界流体萃取;5种分离方法,包括膜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分子蒸馏.结论 传统的和现代的提取提取分离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增加某种化学成分的相对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方便.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作者:尹永芹;沈志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该文针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西部药博园建设为主线,通过实施招商引资、订单生产、树立品牌、培育市场和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中药材产业的上档升级的思考.

    作者:张丘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内调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320例

    目的 观察中药内调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320例的疗效.方法 将48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0例)和对照组(160例).治疗组应用乳核散结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散结乳癣膏外敷,每次1贴,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乳癖康片5片/次,每日3次.两组均以20d为1疗程,月经干净后开始,连用1~3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 治疗组治愈176例,显效67例,有效5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达93.44%.对照组治疗52例,显效41例,有效33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78.75%.结论 乳核散结片与散结乳癖膏联合用于乳腺增生症疗效显著.

    作者:杨海民;张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试验中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对临床试验依从性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依从性的对策.方法 分析影响临床试验依从性的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对策.结果 研究者和受试者依从性的高低是影响临床试验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临床试验的依从性影响着试验结果的质量,提高依从性对于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营;石磊;江伟健;曾晓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浓度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尼莫地平、尼群地平血清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利眠宁为内标,Shim-Pack CLC-ODS Cts柱(150 mm×6 mm,5 μm)为色谱柱,甲醇一水(66:34)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柱温为40℃,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检测波长为237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质量浓度在10~300 ng/mL范围内与样品和内标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1 ng/mL(S/N>3),提取回收率大于62.2%,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潘文;李豫;雷宇;黄天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