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张兆芹;张辉
目的 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方法 时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7 391例次门诊用药咨询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用药咨询中,用法用量、药理作用和疗程等问题所占比例高,达53.38%.结论开展门诊用药咨询,有利于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志榕;吴佳滨;陈宜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山茱萸伪品的鉴别,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从外观性状、水试、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该批伪制品是用豆科植物扁豆的种皮染色加工而成,是一种新出现的山茱萸伪品.伪制品与正品水试后差别明显,显微特征也有较大区别.结论两者功效不同,并且大量色素的使用无疑会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希望引起注意.
作者:贲彩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鉴别西红花真伪,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方法 根据西红花正品及不同种类伪品的外观性状特征,鉴别西红花的真伪.结果 目前市场上西红花药材中常出现混伪品,如红花、莲须、玉蜀黍、染色伪制品等.结论正品西红花与混伪品性状差异明显,为确保西红花质量和临床疗效,建议购买西红花药材时应前往正规、大型、可信度高的老字号企业进行购买.
作者:孙保明;周红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药品价格调整与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为药品价格调整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与结论 品牌形象有助于医药企业药品价格的调整,在价格调整过程中,医药企业应重视品牌战略.
作者:郭莹;潘娜;袁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医院处方质量,说明处方点评的必要性.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青岛市骨伤科医院的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及点评.结果 合理处方占94.08%,不合理处方主要为处方内容缺项、未使用药品通用名、处方用量超长和重复给药等.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徐书屏;封茂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病区药品安全管理措施,科学规范地管理病区小药柜.方法 药剂师与护士每月对各病区的药品进行检查、分类、登记,指导保管及合理应用,并做好各病区间药品调剂等,确保患者及时、安全使用.结果 药剂师参与病区小药柜的管理,有效地减少了病区药品混放、储存不当、标识不清、过期报损等现象,杜绝了药品的过期使用.结论药剂师参与病房药品管理工作,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并有效减少医院经济损失.
作者:江文仙;华志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天花粉中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碱性条件下,氨基酸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生成异硫氰酸苯-氨基酸的衍生物,采用Venusil-AA氨基酸分析柱(250mm×4.6mm,5μm),用二元梯度洗脱方式,流动相A为0.05 mol/L醋酸钠溶液(pH=6.5),流动相B为乙腈-水(80:20),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 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进样量分别在9.30~372.00 ng(r=0.999 7)与25.76~1 030.40 ng(r=0.999 6)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RSD=0.73%)与98.15%(RSD=0.64%).结论该方法测定天花粉中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刘文;陈文秋;潘健;余敏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药学监护,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介绍1例44岁女性患者因结肠癌术后复发,入院治疗用药监护情况.结果 患者入院后予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FOLFIRI)化学治疗后,出现迟发性腹泻伴Ⅲ度白细胞减少.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提出予洛哌丁胺止泻、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药师进行用药监护,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可起到很好作用.
作者:王茹稼;沈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该文从药品电子监管的概念和本质入手,在系统回顾我国医药电子监管历程的基础上,对药品电子监管的行业影响和展望提出了见解.
作者:余炜;万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效果.方法 药师通过处方点评与临床工作,对临床用药进行干预.结果 处方合格率有所提升,临床用药更趋规范、合理,合理用药水平有显著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用药安全率.
作者:龚燕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泌尿外科临床药师的工作路径和工作内容.方法 通过对泌尿外科肿瘤患者人群的分析,制订新型药学监护的要点和途径.结果 临床药师可以通过人文关怀、营养状况监护、化学治疗前后监护和患者健康教育等手段,满足临床对药学监护的新需求.结论临床药师应该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时时关注临床动向,调整工作思路,以满足临床和患者的新型药学需求.
作者:杜偲倩;王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佛手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佛手不同炮制品中总多糖含量.结果 以水为溶剂时佛手总多糖提取率高;炮制前后总多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佛手药材可采用清炒、蒸制、微波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处理.
作者:李勇;姚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药品补充申请的获得批准率.方法 运用流程图法找出药品补充申请申报过程中的风险点,结合欧盟的补充申请管理经验,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将找出的风险点风险减小至可接受范围.结果与结论 有待进一步细化的部分相关规定是企业顺利获批补充申请的大风险,企业应加强与药监部门的沟通;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补充申请指导原则,减少因此造成的补充申请不获批情况.
作者:陈岚;杨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规范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 按照PDCA循环法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程序,实现对医院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结果 实施管理1年后,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总量同比2009年显著下降,平均降幅为50.54%(P<0.01).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处方总金额占门诊西药处方总金额比例由2009年的3.29%降为1.43%.门诊处方合格率由2009年的98.05%提高到98.12%.结论PDCA循环对促进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成效显著.
作者:居琼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组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及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麝香保心丸.监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为76.9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分子肝素钙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研究热点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的治疗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应用进展.随着人们对GLP-1类似物及其治疗药物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深入研究,将有望开发出更多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广大患者.
作者:李威;耿海明;杨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动化系统的启用给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带来的变化.方法 结合自动发药机和药品智能存储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改变了门诊药房的药品手工调配模式,新系统的应用需要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以利更好应用.
作者:杨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对医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的药物咨询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咨询的特点.结果 593例药物咨询者中,列前3位的分别为门诊患者(67.45%)、通过电话咨询的患者(10.46%)、医师(10.12%);咨询的常见问题包括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物咨询答复中,及时答复、查阅资料后答复、未答复分别占90.73%,8.77%,0.84%.结论进行药物咨询,一方面可促进合理用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临床药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辽;贾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 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仅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疗程15 d.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血氧饱和度的速度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银杏叶注射液.
作者:周国波;刘桂珍;邓颖;张晓明;廖朝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双黄消炎片中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5℃.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在5.678~141.9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n=7);黄芩素质量浓度在2.122~53.0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n=7).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0.63%(n=6);黄芩素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0.48%(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双黄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占方;陈立柱;姜雪敏;孙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