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C与CEF化学治疗方案对术后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鲍新洲;金炯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 表阿霉素, 环磷酰胺, 化学治疗, 乳腺癌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应用TEC方案与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380例,分为TEC组(n=85)与CEF组(n=295),评价两组疗效并观察毒性反应.结果 TEC组总有效率为87.06%,CEF组总有效率为53.90%(P<0.05);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86%,显著高于CEF组的76.61%(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程度均较轻,均能耐受.结论 TEC方案的疗效更显著,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100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情况分析

    目的 提高医院门诊用药咨询服务质量,促进药学工作发展.方法 选取1 000例记录完整的门诊咨询记录,对用药咨询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咨询者中患者占84.60%,医务人员占15.40%;咨询内容以药物用法用量居多,其次为服药时间与饮食的关系、不艮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咨询的内容广泛且有意义.结论 用药咨询对于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25例

    目的 观察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血透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联合血液灌流,对照组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2+)、血磷(P3+)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皮肤瘙痒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iPTH和P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PTH和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a2+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清除iPTH和P3+有关.

    作者:柳永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妇科恶性肿瘤52例

    目的 观察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2例.治疗组应用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对照组应用异环磷酰胺辅助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化学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62%,治疗组为5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体生存期为1.8年,治疗组总体生存期为2.9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治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脱发、皮疹、呕吐、过敏等.结论 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能忍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美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 h内,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1周.于治疗第1周、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16.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0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崇武;毛建水;叶积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复方泛影葡胺与碘海醇在肾盂造影诊断中的毒副反应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中常用的显影剂复方泛影葡胺与碘海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98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采用复方泛影葡胺显影剂者45例,采用碘海醇者53例)的一般资料、造影方法和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复方泛影葡胺造影的45例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者39例(86.67%),其中第一级副反应31例(68.89%),第二级副反应5例(11.11%),第三级副反应3例(6.67%).采用碘海醇造影的53例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者有25例(47.17%),其中第一副反应22例(41.51%),第二级副反应3例(5.66%).结论 在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中,应用碘海醇为显影剂的安全性优于复方泛影葡胺.

    作者:将巨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卡托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1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45例,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常规治疗.经过治疗出院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纽约心脏学会分级Ⅰ~Ⅱ级.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1年、2年后各种药物应用情况及应用剂量,同时记录6 min步行试验结果.记录随访患者心脏B超中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并记录患者2年内再次入院情况(入院次数).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或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达到应用靶剂量,或两者均达到靶剂量;B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均未达到应用靶剂量.结果 对入选患者进行2年随访,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剂量较出院时均有所上升,左室收缩末内径较出院时均有所下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有所上升.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剂量达标率分别为31.72%和35.86%,两药剂量均达标率为15.86%.B组随访2年后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大于A组.与B组比较,A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 min步行试验结果较长,两年内再次入院次数较少.结论 加强心力衰竭患者随访的依从性,能大限度地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达到靶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芳;李维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溶出介质的多条溶出曲线评价盐酸普萘洛尔片内在质量

    目的 测定21个厂家生产的盐酸普萘洛尔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通过溶出曲线来评价药品内在质量.方法 在4种溶出介质中,采用桨法进行溶出度试验,使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结论各厂家产品溶出行为差别较大,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作者:刘海涛;王俊秋;余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我院临床药师参加医院行政查房进行药事干预的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加医院行政查房,进行药事干预,与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模式与作用.方法 在医院行政查房前1~2 d,临床药师随机抽查临床病区现架病历进行合理用药分析与评价,按制订的标准检查病区的药事管理指标执行情况,检查结果在现场会议上实时通报,会后由医院纪委向全院各科室发简报.结果 通过药事查房干预,显著增强了医护人员尤其是病区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发挥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干预作用,提高了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结论 药师参与医院行政查房,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整体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合理用药的有效点评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对于提高药剂科在医院的地位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蒋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水平,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治疗1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进一步降低血压.

    作者:匡永东;吕良东;龚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野外驻训门诊用药量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部队驻训期间门诊用药的结构特点及趋势,以利更好地开展外训药材保障工作.方法 对2008年至2010年野外驻训期间门诊处方8 091张,采用以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野外驻训期间常用药为抗感染类、呼吸系统类、解热镇痛类、五官皮肤类及消化系统类药物,常用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大多数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在1.00左右.结论 应结合任务特点,加强外训期间重点药物的供应管理,并初步建立模块化保障体系,同时应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凯;刘龙友;汤迎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手术和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于术后3 d开始加用米非司酮片口服.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研究组不孕患者受孕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研究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率为22.22%,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服药期间出现不良症状者9例.结论 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复发率、提高受孕率,安全可行.

    作者:杨建会;宋光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玉软坚片中栀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金玉软坚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12:8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am,柱温40℃.结果 栀子苷质量浓度在14.96~74.8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1.50%(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金玉软坚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茉;亓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见异物问题的生产工艺优化

    目的 找出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见异物不合格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工艺优化改进,提高其成品率.方法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工艺处方、设备人员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工艺优化改进后,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成品的可见异物不合格率降低,产品成品率得到了提高.结论 工艺优化改进后,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见异物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作者:张敏;翟灵妍;张太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137例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门诊收治的27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7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洛关沙星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滴注庆大霉素注射液24万U,每日1次,疗程均为3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4%(P<0.05),且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艮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好、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但18岁以下的患者禁止使用.

    作者:陈志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37例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达高平面的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完全恢复的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牵拉反应程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可有效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使阻滞平面上移,延长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世进;辛宗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弱视明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

    目的 建立弱视明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苯酚-硫酸法显色,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 nm波长处对弱视明口服液中总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回归方程为A=15.571 X+0.026(r=0.999 8),葡萄糖的检测质量浓度在0.008 08~0.048 48 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1.2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弱视明口服液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梁学政;唐勇琛;吕建伟;陈惠红;陆玉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痢颗粒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止痢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5),流速为1.0 mL/min,测定波长为278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0~0.5μg,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为0.57%(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郭立恒;朱山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TEC与CEF化学治疗方案对术后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应用TEC方案与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380例,分为TEC组(n=85)与CEF组(n=295),评价两组疗效并观察毒性反应.结果 TEC组总有效率为87.06%,CEF组总有效率为53.90%(P<0.05);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86%,显著高于CEF组的76.61%(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程度均较轻,均能耐受.结论 TEC方案的疗效更显著,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

    作者:鲍新洲;金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36例

    目的 评价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 将72例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B组予罗哌卡因重比重液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和肌松满意,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好和肌松好,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作者:顾旭华;王翠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4种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200例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入组.试验时间为1年,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减少量评价疗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将完成试验的193例进行分析,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76%,87.23%,87.50%,89.98%,4组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利培酮高,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基本一致,齐拉西酮组泌乳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治疗成本-效果比由低到高依次为利培酮(维思通)、齐拉西酮(卓乐定)、喹硫平(思瑞康)、奥氮平(再普乐).结论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与其他3种药物相比,利培酮具经济性,适合中国国情;齐拉西酮综合成本-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艳;周东升;董晗;宋伟明;黄敏芳;陈中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