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C与CEF化学治疗方案对术后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鲍新洲;金炯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 表阿霉素, 环磷酰胺, 化学治疗, 乳腺癌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应用TEC方案与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380例,分为TEC组(n=85)与CEF组(n=295),评价两组疗效并观察毒性反应.结果 TEC组总有效率为87.06%,CEF组总有效率为53.90%(P<0.05);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86%,显著高于CEF组的76.61%(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程度均较轻,均能耐受.结论 TEC方案的疗效更显著,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玉软坚片中栀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金玉软坚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12:8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am,柱温40℃.结果 栀子苷质量浓度在14.96~74.8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1.50%(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金玉软坚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茉;亓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恶性结、直肠肿瘤50例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恶性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恶性结、直肠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6)患者予以奥沙利铂治疗,试验组(n=50)患者予以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艮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00%、疾病控制率为84.00%,对照组为26.09%和56.52%,试验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恶性结、直肠肿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郭东升;董柏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茯苓水溶性多糖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5个产地茯苓和3种规格茯苓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方法 提取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 湖北产地的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率(0.431%)高,云南产地的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率(0.318%)低,其他依次为浙江(0.428%)、安徽(0.418%)、湖南(0.370%).茯苓片的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率(0.360%)高,其次为茯苓丁(0.147%),茯苓块的提取率(0.116%)低.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准确,试验结果可靠,为茯苓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作者:胡明华;梁永威;彭川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溶出介质的多条溶出曲线评价盐酸普萘洛尔片内在质量

    目的 测定21个厂家生产的盐酸普萘洛尔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通过溶出曲线来评价药品内在质量.方法 在4种溶出介质中,采用桨法进行溶出度试验,使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结论各厂家产品溶出行为差别较大,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作者:刘海涛;王俊秋;余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0例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80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每次口服2粒(456 mg),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改为每次口服1粒(228 mg),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脏B超影像图的变化.结果 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而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德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25 mg米非司酮片,每天服用1/2片,连续服用10 d后改为服用1/4片,连续服用3个月后改为服用1/6片,不间断服用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服药6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5.90%;治疗后黄体生成素和血孕酮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期间不良反应较轻,且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秋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特殊人群早期妊娠实施药物流产340例

    目的 观察特殊人群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进行药物流产的1 5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特殊人群设为观察组(340例),按照1:1随机选择普通早孕药物流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流产效果(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转为正常月经时间等)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 588例孕妇中,特殊人群340例(占21.41%),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8.82%和91.1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71%和30.2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胚囊排出时间(6.33±2.84)h,阴道出血量(97.34±12.68)mL,阴道出血时间(8.28±1.72)d,转为正常月经时间(28.28±5.02)d,与对照组的(5.41±2.77)h,(79.41±11.67)mL,(6.91±1.61)d,(25.28±3.04)d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危人工流产人群实施药物流效果满意,具有可行性.

    作者:项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TEC与CEF化学治疗方案对术后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应用TEC方案与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380例,分为TEC组(n=85)与CEF组(n=295),评价两组疗效并观察毒性反应.结果 TEC组总有效率为87.06%,CEF组总有效率为53.90%(P<0.05);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86%,显著高于CEF组的76.61%(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程度均较轻,均能耐受.结论 TEC方案的疗效更显著,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

    作者:鲍新洲;金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5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

    目的 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结果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1或P<0.05).结论 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秀荣;林焕泽;李桃;杨华;黄群;蓝忠;陈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曲普瑞林应用于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153例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缩小肌瘤利于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超过12孕周大小的患者153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于月经周期的第2天肌肉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月1次,共3个月.以术前未用曲普瑞林施行同样手术的大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作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子宫肌瘤体积、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可明显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减少子宫血流,使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并改善贫血的相关症状.

    作者:李玉虹;王仁;梁海霞;周建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赤芍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赤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赤芍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赤芍配方颗粒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芍药苷进样量在0.243~4.850μg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7,平均回收率为102.11%,RSD为1.52%(n=6).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灵敏、简便、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赤芍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张秀环;胡昌江;戴德蓉;冯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痢颗粒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止痢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5),流速为1.0 mL/min,测定波长为278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0~0.5μg,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为0.57%(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郭立恒;朱山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川芎的传统用法与现代药理研究

    目的 介绍川芎功效,以利临床更好地应用.方法 总结川芎的传统用法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 川芎具有祛风胜湿、补血活血等作用,可以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结论 应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之上,重视其基础研究和复方的运用.

    作者:王永忠;童树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80例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不低于10 mmol/L],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5.5 mmol/L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傅海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5例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输液、静脉营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缓慢静滴,吗丁啉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7~10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观察组患儿平均日体重增长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干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郦江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喜疗妥软膏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86例

    目的 观察喜疗妥软膏联合50%流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2例液体外渗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肿胀部位,对照组用50%硫酸镁10 mL+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湿敷.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痊愈33例(38.37%),显效26例(30.23%),有效23例(26.74%),总有效率达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4.4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68,P<0.05).结论 科学的护理方法配合喜疗妥外敷治疗液体外渗,起效快、治愈率高、总有效率明显,且喜疗妥软膏渗透性强、药性温和、无刺激性、使用方便、家长易接受,是治疗输液外渗的高效、价廉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

    作者:金国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调整血压、血糖,应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药、脑保护药等.常规剂量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大剂量组口服辛伐他汀40mg,均1次/d,长期服用.结果 大剂量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1.67%,与常规剂量组的93.3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7.23±7.34)月,大剂量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复发次数为(2.02±0.39)次,死亡率为5.00%,明显均低于常规剂量组的复发次数(3.45±0.56)次和死亡率1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者.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有效,特别是大剂量辛伐他汀更加有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周杭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抽取奥美拉唑组62例、泮托拉唑组57例和法莫替丁组49例,比较3组溃疡的愈合、幽门螺杆菌的根治以及症状缓解等情况.结果 奥关拉唑、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87.72%和73.47%.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分别为93.2%,95.3%和87.1%.奥关拉唑和泮托拉唑在上腹痛、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的缓解方面优于法莫替丁组.结论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比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李祥福;钟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赫赛汀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30例

    目的 观察赫赛汀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赫赛汀静脉注射,3周方案为首周剂量8 mg/kg,之后每3周给药6mg/kg,坚持用药12个月;对照组使用卡培他滨治疗,2 500 mg/(m2.d),连续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患者根据情况连续治疗3~10个疗程.对患者进行良好护理,并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为8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18例患者出现Ⅱ~Ⅲ度骨髓抑制,对症治疗后均在7 d内恢复正常,未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 赫赛汀治疗HER-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控,对患者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顾建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