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东;张慧敏;刘瑞鹏;李红亚;梁 敬;昌 畅
目的 研究去豹骨对鸿茅药酒补肾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房劳型肾虚造模,对比分析加、减豹骨对鸿茅药酒治疗大鼠肾虚的效果.结果 加、减豹骨鸿茅药酒均使房劳型肾虚大鼠血清中睾丸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去豹骨中、低剂量组睾丸酮含量低于加豹骨组(P<0.05).结论 去豹骨使鸿茅药酒的补肾作用降低.
作者:安秀梅;侯 敏;李 娜;石文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 结合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细胞毒性药物等职业暴露的潜在危害性,并提出防护建议.结果 静脉配置中心存在的职业暴露,会对药剂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结论 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沈瑾艳;姜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属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主要从中药苦参中提取.OMT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抗心律失常、强心、降血压、抗心肌损伤等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近几年OMT在心血管系统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考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常温下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分别在0,1,2,4,8,12h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含量.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12h内溶液澄明,颜色无变化,无气泡产生,pH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检测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含量测定4h后溶液主药浓度有所下降,但均大于95%,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常温下、12h内配伍稳定.
作者:任汝仙;李雅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桂丹莪棱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桂丹莪棱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桂丹莪棱口服液中阿魏酸进样量在0.0124~0.247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为0.84%(n=9).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松岳;王伟丽;朱明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优化刺梨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刺梨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刺梨多糖含量.结果 刺梨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水用量50倍,提取时间1h,提取3次,温度为80℃,醇沉浓度80%.结论 采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条件,明显减少了多因素试验的试验次数,且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提取条件稳定、可行.
作者:王 慧;黄 聪;杜 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筛查及左甲状腺素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的18976例新生儿,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筛查甲状腺功能,召回可疑患儿,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并予以确诊,其中11例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左甲状腺素治疗2~3年),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筛查新生儿18 976例,其中可疑45例,确诊17例,发病率为1∶1 116.11例患儿在接受正规治疗时有3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停药观察后有6例确诊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予以终止治疗;另2例重新恢复治疗并继续观察,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11例患儿身高、体重及智力发育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 新生儿筛查是早期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有效方法.左甲状腺素早期、规范的干预治疗能有效保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智力和体格的正常发育.
作者:周卫卫;奚旭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胃食管反流新生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4 ~6mg/(kg·d),缓慢静脉滴注;莫沙比利0.2mg/kg口服,每6~8h1次,疗程10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80.00%;静脉营养天数为(8.76±2.34)d,症状消失时间为(6.23±1.23)d,短于对照组的(11.45±3.67)d和(9.67±2.34)d(P<0.05).观察组用药后有7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停用药物2d后均能恢复正常,无肝、肾功能等损害.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为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 蓉;郭建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药物治疗木僵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52例木僵状态住院患者,MECT治疗组(观察组)30例,药物治疗组(对照组)22例,疗程均为14d,MECT疗程结束后以药物维持治疗.结果 两组显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mECT治疗木僵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兰智勇;胡伟明;谭素仙;张 驰;周波;高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诱导痰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OPD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35例)、激素组(35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治疗2周后行肺功能测定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诱导痰上清液中IL-8和SICAm-1的水平.结果 一般组和激素组治疗前后诱导痰液IL-8和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FEV1.0pre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缓解后诱导痰液IL-8和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1),FEV1.0pre有明显改善(P<0.01).一般组和激素组治疗前诱导痰液IL-8和SICAm-1以及FEV1.0p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素组FEV1.0pre改善好于一般组(P<0.01),治疗后IL-8水平激素组低于一般组(P<0.05),SICAm-1水平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和SICAm-1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抑制IL-8的表达,不能抑制SICAm-1的表达,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气流受限状况.
作者:朱丹;赵建平;陈 慧;朱景倩;涂军伟;骆健锋;盛 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 总结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不合理用药医嘱,并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医嘱计1 559份,分别为溶剂选择、药物用量、药物用法、配伍禁忌、医嘱录入错误、中西药合用等不合理.通过干预,医师纠正1 502份,纠正率96.34%.结论 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审核医嘱,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向东;杨嘉玲;汤 颖;刘 佳;李嘉茵;刘翠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中成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至2010年每年中成药销售的相关数据,对年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医院中成药以祛瘀剂、扶正剂、骨伤科用药、民族药和外科用药位居用药金额的前5位,2010年用药金额呈下降趋势,用药金额排序前15位的药品过于集中.结论 该院中成药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规范.
作者:柴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重点分析急诊科胸痛患者用药情况.方法 对具有典型胸痛症状及非典型性胸痛(胸痛的等同症状)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现场采集与核对,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客观有效.专人提供每日急诊流量和内外科患者比例,并对入选病例在就诊30 d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2009年7月至8月,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纳入150例,终134例患者获得有效记录而入选.冠心病患者急诊处理措施中,硝酸酯类排首位,占45%,而阿司匹林为18.4%,氯吡格雷为38%.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有效药物的使用及比例远未达到国际标准,甚至不符合我国有关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建议的剂量.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患者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有关,也有医生不合理用药与过重的医疗费用负担等因素.
作者:陆 尤;薛 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依诺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9年至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中有关依诺沙星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依诺沙星所致不良反应199例,其中180例(90.45%)患者是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损害多,有66例(33.1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4例(27.14%),过敏性休克8例(4.02%);11例属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重视依诺沙星引起的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安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舒 军;文书奎;周国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的血清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土茯苓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别嘌呤醇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土茯苓、别嘌呤醇灌胃,7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酸(UA)及黄嘌呤氧化酶(XOD).结果 治疗7d后,与模型组相比,土茯苓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血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尿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淑云;张 薇;张 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养胃宁胶囊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70∶30),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大黄酚进样量在41.68~208.4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 484.98X-4 707.53(r=0.999 998),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1.37%(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养胃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英伟;于佳立;赵文倩;刘 莹;陈力研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0.05mol/L磷酸二氢钠-甲醇(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2 nm,流速为1.0mL/min.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各杂质峰与主峰均能良好分离;氢溴酸高乌甲素质量浓度在11.85~158.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9 196X+ 156.22(r=1);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71%(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实用,适用于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雪莲;邢 茂;王 芳;张恩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为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专业文献,对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进行综述.结果 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乳化交联法.微球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包括形态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微球的释放速率、稳定性等.结论 微球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剂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蒋红艳;杨元娟;杨宗发;陈立书;江尚飞;张继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介绍肠内营养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近年来的国内外医学文献,阐述肠内营养制剂分类、配方、适应证、禁忌症及临床合理应用.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能量和蛋白质,满足一般患者对营养的需要.加入一些特殊营养物质的代谢型、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可以对特异性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代谢进行调理.结论 肠内营养剂不是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症,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作者:樊新星;孙 山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