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

吴畏;牟太琴

关键词:高危药品, 风险管理, 药房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方法 从高危药品与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介绍高危药品管理采取的相应措施.结果 与结论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是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应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健全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系统,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

    目的 观察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加用加味天麻钩藤饮.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味天麻钩藤饮有和缓、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任伯玮;赵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70例

    目的 评估苏黄止咳胶囊短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咳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COPD稳定期咳嗽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口服苏黄止咳胶囊,时照组口服复方棕色合剂,两组均治疗21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进行评分,考察两组总有效率、停药1周后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56%,对照组复发率为20.8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苏黄止咳胶囊短期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咳嗽安全、有效,停药后复发率低.

    作者:程莉;刘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87份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中成药说明书记载项目及内容完整性,为其更加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287份,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统计、分析说明书所记载项目及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结果 287份药品说明书的项目中,核准日期/修改日期、成分、性状、功能主治/适应证、规格、用量用法、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贮藏、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项目标示率接近100%;而警示语、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特殊/外用药品、药物代谢动力学等项目的 标示率分别为11.50%,38.33%.3.83%,16.72%,6.97%,0.3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患者特殊人群用药等项目标注率几乎为0.结论 中成药说明书存在严重的项目缺失问题,应当引起重视,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文随生;徐玉红;李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部门管理工作的思考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方法.方法 从临床药师队伍建设、药品质量监控、药品采购管理、制剂室发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方面阐述药学管理的重点及发展方向.结果 与结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实施,医院药事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药学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加强管理,加强临床药学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吴惠妃;邓北林;梅全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新形势下推进医药分开的思考

    目的 探讨医药分开的影响因素与推进医药分开的政策.方法 从医药分开的实施现状入手,对影响医药分开的因素进行剖析.结果 与结论医药分开的制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政府应强化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与强化医疗卫生的各方约束机制两方面进行改革.

    作者:沈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68例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慢性掌跖部湿疹患者68例,采用中药外洗法治疗,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采用卤米松软膏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3~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19.12%).显效33例(48.53%),有效16例(23.53%),无效6例(8.82%),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9例(13.24%),显效15例(22.05%),有效29例(42.65%),无效15例(22.06%),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12个月,治疗组复发7例(10.29%),无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复发22例(32.35%),出现2例轻度皮肤萎缩、3例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起效快、疗程短,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春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广东省中药产业产学研创新模式研究

    目的 探索和研究适应广东中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以推动广东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构建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系统模型,从不同阶段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类梳理.结果 与结论展望了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非合作或委托代理关系.总结了广东省中药产业产学研创新模式的实践经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促进了广东省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吴悔兴;董国俊;韩利文;刘基柱;时旭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注射用尿多酸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尿多酸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尿多酸肽稀释至质量浓度为1.67 g/L时可消除干扰,其细菌内毒素限值L为0.15 EU/mg.结论 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注射用尿多酸肽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刘丽梅;武玉虹;姚红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药检档案在药检机构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评审中的价值

    药检机构重视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及规范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档案对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协调性、符合性、充分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核,可在申报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评审中充分发挥佐证作用.利用价值巨大.

    作者:孙红兵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0.05 mol/L磷酸二氢钠一甲醇(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2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25℃.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各杂质峰与主峰均能良好分离,检测限为0.32 ng.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实用,适用于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雪莲;雷健;王芳;张恩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药品检验所开展实验室认可工作的经验体会

    目的 为药品检验所开展实验室认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从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管理体系文件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对实验室认可工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与结论应提高药品检验所对实验室认可工作的认识,积极开展实验室认可工作,提高药品检验能力.

    作者:冯华东;马涛;冯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药学实习中的实践体会

    目的 解决药学院的教学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记忆、理解、运用与课程内容、专业相关的知识.方法 采用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及示例.结果 与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切实可行,可用于我国药学院校的教学.

    作者:王述蓉;罗宏丽;肖顺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30例

    目的 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择处于浅度溃疡期的压疮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和单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疮面结痂时间分别为86.67%和(6.55±0.97)d优于对照组的53.33%和(9.48±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治愈率高,治愈天数短,是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方萍;李雪萍;谢芝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公立医院药房经营管理策略探讨

    目的 探讨公立医院药房实行经营管理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依据经营管理原理和公立医院药房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分析实行经营管理的必要性和内容.结果 与结论为了满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公立医院药房有必要实行经营管理;适宜的经营管理策略可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

    作者:赵晋莉;濮永杰;张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116例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232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治疗,治疗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6 d后,观察疗效及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 d后,治疗组患儿的止泻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和总疗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80.17%,总有效率为93.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14%和7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何建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注射用青霉素钠与脂肪乳的配伍稳定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检测

    目的 考察注射用青霉素钠分别与10%,20%,30%脂肪乳配伍后的稳定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分别利用pH计和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检测配伍液在25℃和4℃下24 h内pH和粒径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配伍液中药物的含量变化情况,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考察配伍液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注射用青霉素钠分别与10%,20%,30%脂肪乳配伍后,配伍液的外观、pH、粒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配伍后对青霉素钠的抑菌作用也无影响.结论 注射用青霉素钠与10%,20%,30%脂肪乳配伍后,稳定性良好,符合注射液的要求,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马玉樊;赵雯;王汝涛;张志刚;卢婷利;陈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我院2008年至2010年口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0年,医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销售总金额逐年增加,质子泵抑制剂药(PPI)与胃黏膜保护荆在用药中占主导地位.结论 该院抗消化性溃疡药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阮玉琼;温悦;孟德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011年我院7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65例(92.86%);抗肿瘤药物引发的多见,有37例(52.86%);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29.0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9例(12.86%).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章萍;廖应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刍议保健食品广告审查中的问题

    目的 为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及宣传提供参考.方法 从合法性与合理性方面对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与结论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查应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做到合法、科学、合理,以促进保健食品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正确引导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

    作者:颜红;蔡远广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批次药品调剂模式的应用

    目的 探索符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要求的药品调剂模式.方法 对比传统药品调剂模式与批次药品调剂模式在排药差错率、排药秩序、报损率、工作质量、耗材成本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批次药品调剂模式在降低排药差错率、规范排药秩序、降低报损率、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耗材成本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结论 批次药品调剂模式优势显著,适用于任何规模的PIVAS,是值得推广的PIVAS新型药品调剂模式.

    作者:甘惠贞;李玉堂;董少良;杨昌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