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68例

吴春雁

关键词:中药外洗, 掌跖部湿疹,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慢性掌跖部湿疹患者68例,采用中药外洗法治疗,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采用卤米松软膏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3~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19.12%).显效33例(48.53%),有效16例(23.53%),无效6例(8.82%),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9例(13.24%),显效15例(22.05%),有效29例(42.65%),无效15例(22.06%),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12个月,治疗组复发7例(10.29%),无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复发22例(32.35%),出现2例轻度皮肤萎缩、3例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起效快、疗程短,且不良反应少.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及药师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门诊用药患者220例,询问其用药情况.并进行用药依从性判断.通过设计问卷表进行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220例患者中,配合调查200例(90.91%),200例患者用药依从122例(61.00%).不依从78例(39.00%).78例不依从患者平均年龄为(60.12±15.34)岁,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例(69.23%),经济状况较差.病程平均(45.23±12.23)d.不依从影响因素为药品标签太专业,药品因素,担心药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复杂,迷信媒体广告,医惠关系紧张等.结论 影响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门诊药师应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能,加强合理用药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郑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消糜栓联合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45例

    目的 观察消糜栓联合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医院妇产科确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口服替硝唑片500mg,每日2次,首剂量加倍;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消糜栓,每晚清洗外阴后,将栓剂置阴道深处,每次1粒,于月经干净后用药,连用7 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消糜栓联合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安全有效,优于单独口服替硝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牟素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注射用尿多酸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目的 探讨注射用尿多酸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 注射用尿多酸肽稀释至质量浓度为1.67 g/L时可消除干扰,其细菌内毒素限值L为0.15 EU/mg.结论 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注射用尿多酸肽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刘丽梅;武玉虹;姚红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457种静脉注射用药物药品说明书可用溶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保障临床合理与安全用药.方法 收集、整理医院目前使用的静脉注射用药物的药品说明书457份,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仅注明可静脉注射而未注明可静脉滴注的有42份(9.19%);注明可静脉滴注但未注明可用溶剂的有27份(5.91%);注明静脉滴注且在用法用量或注意事项中注明了可用溶剂的有388份(84.90%),其中注明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的药品有40种(10.31%).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剂的药品有31种(7.99%),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其他液体为溶剂的药品有317种(81.70%).结论 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一项应准确、完整,以便作为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审核、调配处方的确切依据.临床用药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所标注的用法用量严格执行,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与安全.

    作者:王向东;杨凌;张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范围管理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围绕手术部位感染和I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重点论述.结果 与结论I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重点,也是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切入点.

    作者:何文富;张茂;蒲月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3种微生态制剂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

    目的 检测常用微生态制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从3种微生态制剂中培养并分离供试菌,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和药敏纸片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抗菌药物均敏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敏感;酪酸梭菌活菌片对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可以与耐药的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抗菌药物有配伍禁忌,避免联用,必须联用时应错开服用时间.

    作者:叶玲梅;蔡咏梅;陆红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0组名称易混淆中药的甄别

    目的 探讨中药名称混淆问题,理清名称相似中药的异同.方法 通过10组名称易混淆中药来源、功能主治、性状的比较进行鉴别.结果 与结论中药名称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来源、性状特征、功能主治却明显不同,临床应用须严格甄别,不能相互代用、混用、错用.

    作者:王建伟;王伟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红山胶囊对试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红山胶囊的调脂效果.方法 取72只SD雄性大鼠,给予普通饲料预饲1周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根据血清TC水平随机分为普饲组、模型组、关降之组及红山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大鼠.试验开始时,除普饲组外,其余各组挟用高脂饲料造模.造模后第11天各组分别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关降之4mg/kg,红山胶囊4,2,1 g原生药/kg.每日灌胃1次,给药后第28天晚禁食不禁水,次日晨取血检测甘油三酯(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TC/HDL-C.结果 红山胶囊2,4 g原生药/kg剂量对大鼠试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呈刺量依赖性降低血清TC,TG,LDL-C.TC/HDL-C,对血清HDL-C则有升高或抑制其降低作用.红山胶囊1 g原生药/kg对大鼠试验性高脂血症模型也有一定的调脂作用.结论 红山胶囊对大鼠试验性高脂血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涛;田红;张临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药品包装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用药安全的影响

    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对药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应加强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根据药品特性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并注意包装材料引起的药品安全问题.

    作者:张芳艳;赵欣欣;余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化学原料药在我国医药制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大,大宗化学原料药更是我国医药出口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化学原料药面临污染严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未来几年专利药的到期,将成为我国化学原料药的机遇.该文旨在针对化学原料药出口带来的问题及面临机遇,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化学原料药出口现状,推动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宁宁;孙利华;姜春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金雀根联合土茯苓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70例

    目的 观察金雀根联合土茯苓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通过辨证论治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两型,分别用清胃汤、知柏地黄汤治疗;治疗组70例也分为相同两型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金雀根、土茯苓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雀根联合土茯苓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比传统辨证论治疗效更好.

    作者:江惟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牡丹皮的研究概况

    牡丹皮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该文对其源用历史、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牡丹皮的研究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永军;魏尊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

    目的 观察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加用加味天麻钩藤饮.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味天麻钩藤饮有和缓、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任伯玮;赵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喜炎平与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喜炎平和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 月医院病毒性肺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喜炎平和炎琥宁治疗.确定两组患者的成本并分析成本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1个单位效果情况下,炎琥宁组的成本小于喜炎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

    作者:罗湘军;朱洪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

    目的 观察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天丹通络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脑脉泰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50.00%,对照组显效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丹通胶囊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邹文孝;米忠友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75例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空腹血糖、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所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安全性良好.

    作者:付军;李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合理喂养,禁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6~12个月的患儿3 g/次.每日2次;12~24个月的患儿3 g/次,每日3次.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并对两组惠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低廉,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我院2006年至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动态分析

    目的 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近5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动态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方法、费用及规范使用情况.结果 医院在5年内的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全部药品费用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明显下降,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 近年来,该院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科学地应用抗菌药物,减少临床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胡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促进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调查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43例,调查统计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给药方式、药物类别、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各年龄段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0~6个月为75.36%,6~12个月为80.36%,1~2岁为73.89%,2~3岁为77.50%,3~7岁为92.86%,7岁以上为86.72%,平均83.03%;给药方式,口服给药占91.44%,肌肉注射给药占2.55%,静脉注射给药占6.00%;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多为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头孢类占74.71%,青霉素类占20.05%;二联用药率为10.34%.结论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应注意根据患儿生理病理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国俊;罗宏丽;曾秘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68例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慢性掌跖部湿疹患者68例,采用中药外洗法治疗,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采用卤米松软膏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3~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19.12%).显效33例(48.53%),有效16例(23.53%),无效6例(8.82%),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9例(13.24%),显效15例(22.05%),有效29例(42.65%),无效15例(22.06%),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12个月,治疗组复发7例(10.29%),无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复发22例(32.35%),出现2例轻度皮肤萎缩、3例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起效快、疗程短,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春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