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

任伯玮;赵雪梅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肝阳上亢型, 加味天麻钩藤饮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加用加味天麻钩藤饮.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味天麻钩藤饮有和缓、稳定持久的降压作用,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30例

    目的 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择处于浅度溃疡期的压疮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和单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疮面结痂时间分别为86.67%和(6.55±0.97)d优于对照组的53.33%和(9.48±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治愈率高,治愈天数短,是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方萍;李雪萍;谢芝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甘桔冰梅片治疗慢性咽炎90例

    目的 观察甘桔冰梅片对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采院就诊的18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治疗组应用甘桔冰梅片0.6 g/次、每日4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用慢严舒柠颗粒1袋/次、每日3次冲服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痊愈31例(34.44%),好转49例(54.44%),无效10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4.44%(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甘桔冰梅片治疗慢性咽炎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伊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及药师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门诊用药患者220例,询问其用药情况.并进行用药依从性判断.通过设计问卷表进行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220例患者中,配合调查200例(90.91%),200例患者用药依从122例(61.00%).不依从78例(39.00%).78例不依从患者平均年龄为(60.12±15.34)岁,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例(69.23%),经济状况较差.病程平均(45.23±12.23)d.不依从影响因素为药品标签太专业,药品因素,担心药品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复杂,迷信媒体广告,医惠关系紧张等.结论 影响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门诊药师应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能,加强合理用药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郑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痛泻宁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目的 观察痛泻宁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痛泻宁颗粒治疗,每日3次,每次5 g;对照组31例,采用口服柳氯磺胺吡啶(SAsP)治疗.每次1.0 g,每日4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中医证候缓解率,治疗组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泻宁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柳氮磺胺吡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倪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116例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232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治疗,治疗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6 d后,观察疗效及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 d后,治疗组患儿的止泻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和总疗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80.17%,总有效率为93.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14%和7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何建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杭白菊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杭白菊中黄酮类成分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杭白菊提取液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以Fick扩散定律为基础,建立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并由此推算提取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半衰期等动力学函数值.结果 所得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杭白菊中黄酮类成分提取的动态过程,其活化能为22.37 kJ/mol.结论 杭白菊中黄酮类成分提取过程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

    作者:徐菊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辛苍鼻舒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辛苍鼻舒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川芎、苍耳子、辛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采用DB-1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器温度230℃,FID检测器温度250℃.结果 薄层色谱法能定性检出川芎、苍耳子、辛夷,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α-蒎烯、β-蒎烯、按油精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8~0.091 g/L(r=0.999 8),0.009.0.093 g/L(r=0.999 8),0.0604~0.604 g/L(r=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09%,93.57%,95.82%,RSD分别为1.23%(n=5),1.58%(n=5),2.46%(n=5).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辛苍鼻舒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罗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药学实习中的实践体会

    目的 解决药学院的教学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记忆、理解、运用与课程内容、专业相关的知识.方法 采用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及示例.结果 与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切实可行,可用于我国药学院校的教学.

    作者:王述蓉;罗宏丽;肖顺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87份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中成药说明书记载项目及内容完整性,为其更加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287份,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统计、分析说明书所记载项目及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结果 287份药品说明书的项目中,核准日期/修改日期、成分、性状、功能主治/适应证、规格、用量用法、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贮藏、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项目标示率接近100%;而警示语、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特殊/外用药品、药物代谢动力学等项目的 标示率分别为11.50%,38.33%.3.83%,16.72%,6.97%,0.3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患者特殊人群用药等项目标注率几乎为0.结论 中成药说明书存在严重的项目缺失问题,应当引起重视,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文随生;徐玉红;李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68例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慢性掌跖部湿疹患者68例,采用中药外洗法治疗,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采用卤米松软膏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3~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19.12%).显效33例(48.53%),有效16例(23.53%),无效6例(8.82%),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9例(13.24%),显效15例(22.05%),有效29例(42.65%),无效15例(22.06%),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3~12个月,治疗组复发7例(10.29%),无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复发22例(32.35%),出现2例轻度皮肤萎缩、3例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外洗治疗掌跖部湿疹起效快、疗程短,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春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含单味药材参类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方法的专属性研究

    目的 考察含单味药材参类(人参、西洋参)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测定方法的专属性.方法 采用2003年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与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西洋参药材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含量结果相比较.结果 通过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少量产品的测定结果比较接近,大部分产品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达到产品质量可控和产品使用安全有效,对于以单味药材投料的参类产品应采用专属性强的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的含量,同时达到监测产品投料的目的,尽快淘汰UV法测定总皂苷的测定方法.

    作者:封淑华;胡伟杰;赵志军;王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0组名称易混淆中药的甄别

    目的 探讨中药名称混淆问题,理清名称相似中药的异同.方法 通过10组名称易混淆中药来源、功能主治、性状的比较进行鉴别.结果 与结论中药名称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来源、性状特征、功能主治却明显不同,临床应用须严格甄别,不能相互代用、混用、错用.

    作者:王建伟;王伟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3种微生态制剂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

    目的 检测常用微生态制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从3种微生态制剂中培养并分离供试菌,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和药敏纸片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抗菌药物均敏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敏感;酪酸梭菌活菌片对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可以与耐药的抗菌药物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抗菌药物有配伍禁忌,避免联用,必须联用时应错开服用时间.

    作者:叶玲梅;蔡咏梅;陆红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我院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方法 从高危药品与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介绍高危药品管理采取的相应措施.结果 与结论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是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应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健全医院高危药品风险管理系统,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

    作者:吴畏;牟太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奥曲肽与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渍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消化性渍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奥曲肽组.奥美拉唑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奥曲肽组患者先用100 μg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缓慢静脉注射,然后将100 μg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加入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维持静脉滴注(25 μg/h).两组患者均治疗5 d,分析成本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1个单位效果情况下,奥曲肽组所用成本小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组静脉滴注方案,临床效果显著,成本相对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军飞;刘琼华;毛永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灯盏乙素质量浓度,比较大鼠口服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灯盏花素市售片的平均药时曲线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高血药浓度为0.338μg/mL,普通片高血药浓度为0.184 μg/mL,包含物的口服吸收率优于普通市售片.结论 该方法线性范围良好,准确、方便、可靠,取样量少,灵敏度可达0.025 μg/mL,尤其适用于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美辉;濮存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

    目的 观察针灸、中药外敷结合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针灸、中药外敷结合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三联疗法;对照组40例患者单用腰椎牵引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5.00%,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中药外敷结合腰椎硬膜外神经阻滞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作者:邓放;孙明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药师深入临床的工作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实施药学服务的模式和方法.方法 以典型病例治疗的干预为例,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情况.结果 临床药师成功地参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学习服务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与医、护、惠接触的技巧,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郑文文;孙梁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特殊标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输液标签上的应用

    目的 保证调配中心工作人员摆药、配置的输液质量及病区护士给患者用药的准确性.方法 在原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输液标签基础上,通过增加特殊的标识如[抗][试][先]等标识加以警示.结果 与结论特殊标识的应用,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及时用药.

    作者:林淑瑜;杨昌云;李玉堂;甘惠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消糜栓联合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45例

    目的 观察消糜栓联合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医院妇产科确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口服替硝唑片500mg,每日2次,首剂量加倍;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消糜栓,每晚清洗外阴后,将栓剂置阴道深处,每次1粒,于月经干净后用药,连用7 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消糜栓联合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安全有效,优于单独口服替硝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牟素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