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芙敏;郭新海
目的 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各40例.A组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B组单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C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28 d后对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5.00%,60.00%和92.50%,C组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C组(5,00%)明显低于A组(15.00%)和B组(20.00%),P<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琪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金线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对金线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通过对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的描述,显微试验、理化试验,能够很好地鉴定此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金线草的质量.
作者:曹望弟;王翠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10-15 mL静脉滴注.5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8.89%),且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的平均时间缩短,转住院治疗例数亦减少.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王信乐;叶纪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医药政策评估的研究水平.方法结合政策评估的理论,参考国内外医药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文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结论国内医药政策评估应吸取国外在政府参与度、理论研究和指标体系、评估后政策修订等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完善我国医药政策评估活动.
作者:赵玥;陈永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促进医院药学药品调剂服务的发展.方法 分析国外医院的药品调剂服务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结合我国现实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 医院药品调剂服务既是医院临床治疗之必须,更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因此,药品调剂服务工作开展得好,将会带动整个医院药学的发展.应该从我国医院实际出发,分阶段和循序渐进地推进药品调剂服务工作的开展.
作者:苏兰;简露;阳浩;饶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27例单用米氮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6周.结果 治疗第1周,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末开始两组间HAMD和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3.33%和8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ESS评分每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好.
作者:季林影;蔡进伟;邹晓华;金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新型取药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方法 介绍医院门诊药房预配候取语音呼叫取药模式的运行情况,并与传统模式比较,分析利弊.结果 新型取药模式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结论 预配候取取药模式适合在大、中型医院推广.
作者:匡增全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抗抑郁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2008年至2010年抗抑郁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抑郁药物使用总金额持续增长,新一代抗抑郁药使用金额连续3年占抗抑郁药使用总金额的近99%,是主要用药.帕罗西汀用药频度3年连续居首位,氟西汀用药频度近年增长迅速.结论 抗抑郁药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但药物使用情况变化不大.随着人们对抑郁症认识的不断加深,安全、有效、经济的抗抑郁药物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作者:史轶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杭黄菊挥发油的优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3)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影响杭黄菊挥发油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时间,其次为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杭黄菊浸泡10h,加水12倍,提取10h.结论 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在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44%.
作者:孙玲;胡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对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影响.方法 比较某院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前后抗微生物类、消化系统类、大输液3类药物中基本药物的使用品类、销售金额方面的变化.结果 基本药物在该医院使用水平较低,但推行基本药物政策后使用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结论 只有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基本药物的使用监管力度,才能使基本药物得到普及.
作者:李克帅;朱敏;杨晓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差异.方法 取30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分析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5.0~80.0 μg/mL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7.70%~103.00%,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94%~5.83%和4.53%~5.75%;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的线性范围在5.0~100.0 μg/mL,回收率为98.72%~102.70%,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48%~5.62%和6.48%~7.96%.两法测定值相关性良好,r=0.987 1.结论 两法测定结果并不需要相互校正,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中可以根据监测要求和监测目的灵活运用.
作者:王维忠;钱南萍;陈斌;马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促进转化糖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转化糖注射液药品说明书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对医院2010年3月全部住院病区共139例患者转化糖注射液使用情况作调查统计,结合调查情况分析讨论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结果 部分临床医生在适应证选择、用量及配伍用药方面存在认识偏差;调查涉及的2个转化糖制剂共4种规格中的3种是高渗型输液剂.结论 建议转化糖制剂药品说明书应在渗透压、用量及药代动力学资料等方面作相关补充说明.
作者:刘正军;朱振伟;许谙;孙晓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风热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中药配方颗粒(肉桂、浙贝母、前胡、紫菀、丹参、半夏等按2:3:3:3:3:3的比例共研细末搅拌成糊状)敷贴双侧肺俞穴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热咳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雷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的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几乎涉及人体每个系统的用药,其中以抗菌药物多,占总药品不良反应数的43.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占68.8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2.34%.结论 临床用药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鹏;张英;林建群;许灵丹;孙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维生素E、维生素C等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积分分别为(3.78±0.68)分和(4.52±0.7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7.90±21.74)分和(51.54±12.4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何荣芬;仇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医院2008年至201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总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DDDs值,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增长平稳,以苯二氮(蕈)类的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常用.结论 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唐荣;罗帮龙;罗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他克莫司(FK-506)和CX-659s对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CCL17)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运用ELISA方法分别研究了3种药物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株——NG1RGB细胞的TARC表达作用的影响.结果 3种药物对于HaCaT细胞中TARC的表达,10-9~10-5mol/L地塞米松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IFN-γ刺激下HaCaT细胞产生TARC水平,10-12~10-6 mol/L地塞米松、10-12~10 6 mol/L的FK-506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CX-659s显示明显抑制NGlRGB细胞中TARC水平,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1).3种免疫抑制剂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的TARC表达.结论 这些药物明显抑制TARC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因此认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病理状态下通过促进CCR4+T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游走,参与免疫调控作用.
作者:于彬;方素萍;刘翔;宋坪;董茂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耳聋通窍丸中龙胆苦苷和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21:7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 龙胆苦苷和栀子苷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龙胆苦苷、栀子苷质量浓度分别在6.048~60.48 μg/mL(r=1.000 0,n=5)和20.74~207.4 μg/mL(r=1.000 0,n=5)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龙胆苦苷、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9%(RSD=0.88%)和97.56%(RSD=1.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一种方法同时测定两种成分,可用于耳聋通窍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延雪;王云龙;邵礼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优选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综合评分(外观及复合率)为指标,以投料比、反应物浓度、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据此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系统考察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佳制备工艺.结果 4个因素影响程度排列为投料比>反应物浓度>搅拌时间>温度.结论 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山楂叶总黄酮:磷脂1:2,反应物质量物浓度40 g/L,温度60℃,搅拌时间1h.
作者:马新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促进替考拉宁的合理使用.方法 分析1例57岁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予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且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血液透析时剂量调整略有不同.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的肾功能与替考拉宁的剂量调整,可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俞婷婷;赵蕊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