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玥;陈永法
通过阐述真空蒸气润药工艺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并与传统润药工艺相比较,指出其优势.真空蒸气润药法可以快速软化药材,药材的含水率降低,有效避免了药材有效成分的流失,操作可自动化,生产效率高;投入大生产既可减少成本,同时也能提高饮片质量,使临床使用更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马月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地高辛临床使用情况,以利其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 分析医院88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首次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0~2.00ng/mL范围内者51例,占57.9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22例,占25.00%;血药浓度低于0.80 ng/mL者15例,占17.0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有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其中合并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很大.结论 应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使用地高辛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崔梅;徐建华;于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在全肠外营养(TPN)配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绍兴市人民医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手工处理TPN医嘱存在的弊端,阐述应用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结果 采用药房信息管理系统能减少差错发生率、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帐物相符率,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 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在TPN配置管理中应用良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叶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该文分析了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制药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沈远;田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的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几乎涉及人体每个系统的用药,其中以抗菌药物多,占总药品不良反应数的43.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占68.8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2.34%.结论 临床用药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鹏;张英;林建群;许灵丹;孙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开胸顺气胶囊联合阿莫西林等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门诊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阿莫西林每次0.5g,甲哨唑每次0.4g,黄连素每次0.3g,均每日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开胸顺气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均以4周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但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胸顺气胶囊联合阿莫西林等治疗胃炎安全有效.
作者:瞿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性的真实状况.方法 查阅2009年至2011年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基本药物在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率普遍偏低,药品短缺、断库现象严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收纳的部分药品有违遴选原则且不能满足临床的正常需求.
作者:王欲晓;邓伟生;谢敬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思路和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和临床医师一起查房、学习,对工作中遇到的部分典型病例进行介绍、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对若干病例用药提出了建议,并获得较好效果,工作效果得到了临床的认可.结论 药师深入临床,缩短了和医生、患者之间的距离,发挥了临床作用,体现了价值,为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提供了质量保障.
作者:龙明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对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影响.方法 比较某院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前后抗微生物类、消化系统类、大输液3类药物中基本药物的使用品类、销售金额方面的变化.结果 基本药物在该医院使用水平较低,但推行基本药物政策后使用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结论 只有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基本药物的使用监管力度,才能使基本药物得到普及.
作者:李克帅;朱敏;杨晓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湿化瘀方口服,均治疗30 d,并观察肢体循环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较好.
作者:杨学丽;张晓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推行质量考核后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以月为单位,审核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门诊处方以及部分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结果 随着门诊处方量的增长,处方合格率有了稳步地提高,到2010年12月,处方合格率已由2009年11月的84.1%逐步提高并稳定在了95.7%左右.住院患者用药医嘱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有了大大改善.结论 实施质量考核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及临床用药医嘱的合理性.但要从根本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还在于国家政策的完善、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医德医风的建设.
作者:范开华;张育勤;景莉;刘新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鉴别菟丝子真伪,以利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将正品菟丝子及其4种伪品从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反应、薄层色谱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鉴别.结果 人造伪品分别用石灰、水泥、淀粉、泥沙加工制成,虽外观与正品相似,但经鉴别,均能明确区分其真伪.结论 该方法仪器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菟丝子与人造菟丝子的鉴别法.
作者:王建伟;王伟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影响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每月5,10,15,20,25,30号医院门诊药房处方,共72460张,计算调配差错处方比例并分析原因.结果 共发生调配差错90例,发生率为0.12%.药品数量错误占33.33%,药品规格错误占30.00%,种类错误占25.56%,服药方法错误占11.11%.影响因素涉及医生、调配人员、患者等方面.结论 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复杂.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药学人员的技能教育和知识更新,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可以预防和减少处方调配差错.
作者:吴孝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完善医院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以利更好地应用.方法 对三级医院运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应用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使医药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缩短了患者看病取药时间,提高了药品调配的准确率.结论 医院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叶政德;张立群;王正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系统评价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VIP,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t6个研究,包括1 0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自蛋白排泄率(UAER)[WMD=-25.49,95% CI(-33.42,-18.47),P<0.000 01]、24 h尿蛋白定量[WMD=-0.07,95% CI(-0.12,-0.03),P=0.001]、C反应蛋白(CRP)[WMD=-1.29,95% CI(-1.72,-0.86),P<0.000 01],白令胶囊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仅有7个研究提及百令胶囊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系统评价结果初步显示,百令胶囊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24 h尿蛋白定量、CRP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毅岚;杨虹;汪世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质量管理有效方法及控制体系.方法 全面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各环节和要素,研究各项控制措施,并纳入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结果 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保证药品配置质量,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降低了输液反应率,加强了抗菌药物使用控制与管理,有效发挥了药学工作作用.结论 PIVAS的建立,实现了医院药学由单纯药物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有效遏制了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了医患安全.
作者:陈金玉;凌月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4年至2011年国内文献,收集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时间30 min内的占88.68%.过敏性休克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49例痊愈,4例死亡,死亡率7.55%.结论 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3个方面.
作者:李外;任浩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医院2008年至201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总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DDDs值,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增长平稳,以苯二氮(蕈)类的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常用.结论 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唐荣;罗帮龙;罗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促进替考拉宁的合理使用.方法 分析1例57岁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予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且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血液透析时剂量调整略有不同.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的肾功能与替考拉宁的剂量调整,可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俞婷婷;赵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肛肠病术后中药熏洗坐浴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护理和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40例,有效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57例,有效95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84.44%.结论 中药熏洗坐浴护理能明显减轻肛肠病术后水肿、疼痛及感染症状,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王曌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