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的实践与体会

龙明立

关键词: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实践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思路和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和临床医师一起查房、学习,对工作中遇到的部分典型病例进行介绍、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对若干病例用药提出了建议,并获得较好效果,工作效果得到了临床的认可.结论 药师深入临床,缩短了和医生、患者之间的距离,发挥了临床作用,体现了价值,为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提供了质量保障.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10年国家批准注册的化学药品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和分析2010年我国新注册的化学药品分布情况.方法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下载2010年新注册的药品批准文号目录及相关资料,针对国产化学药品进行分类,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结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共发出了1 002个国产化学药品批准文号,其中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循环系统用药、补充血容量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用药与消化系统用药排列前5位;剂型以注射液和片剂为主,占64.47%.结论 抗微生物药泛滥;“一药多号”现象部分改善;造影剂相对空白.

    作者:杜晓义;吴国振;安群;李尧;舒丽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88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地高辛临床使用情况,以利其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 分析医院88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首次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0~2.00ng/mL范围内者51例,占57.9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22例,占25.00%;血药浓度低于0.80 ng/mL者15例,占17.0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有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其中合并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很大.结论 应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使用地高辛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崔梅;徐建华;于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正交试验优选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

    目的 优选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综合评分(外观及复合率)为指标,以投料比、反应物浓度、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据此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系统考察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佳制备工艺.结果 4个因素影响程度排列为投料比>反应物浓度>搅拌时间>温度.结论 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山楂叶总黄酮:磷脂1:2,反应物质量物浓度40 g/L,温度60℃,搅拌时间1h.

    作者:马新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我院近5年中药饮片入库验收质量分析

    目的 提高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工作的水平.方法 分析医院饮片库房2007年至2011年药品验收记录,筛选不合格记录并按原因分类统计.结果 共验收中药饮片22 615个批次,不合格457批次,不合格率为2.02%.主要存在加工炮制、品质、包装、贮存、标签不合规定、品种不符等问题,各占不合格批次的比例为26.48%,11.60%,8.10%,14.22%,27.79%,11.82%.加工炮制、标签不合规定是入库验收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占54.27%.结论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多种多样,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是保证临床药用饮片质量的前提,而合法的进货渠道、专业化及现代化的鉴定方法、规范化的验收记录是提高验收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者:纪亚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大部分药物无法进入大脑,从而加大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难度.表面修饰的脂质体或一些特殊性质的脂质体可以作为特定的药物载体,将药物运输到相应组织或器官内.该文介绍了近年来脂质体脑靶向制剂,包括经表面修饰的脂质体、热敏脂质体和前阳离子脂质体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向华;徐维平;陆杨;徐婷娟;顾君彤;张勇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我院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8年至2011年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不良反应报告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居前4位的是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剂、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目的 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作为指标成分,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考察比较合理的煎煮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法检测,Dionex Acclai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二乙胺(70:30),流速为1.0 mL/min;ELSD条件为漂移管温度42℃,载气(高纯N2)流速1.0 L/min.结果 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饮片有效成分提取量差异明显.随着饮片浸泡时间的延长,煎煮后药渣的白心率降低,而煎膏得率及其有效成分提取量均增高.结论浙贝母饮片用常规煎煮方法很难煮透,至少应先浸泡1h,才能使有效成分较好地溶出,发挥更好的药效.

    作者:金玉琴;曾国武;王龙虎;王增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热咳嗽36例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风热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中药配方颗粒(肉桂、浙贝母、前胡、紫菀、丹参、半夏等按2:3:3:3:3:3的比例共研细末搅拌成糊状)敷贴双侧肺俞穴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风热咳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雷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4年至2011年国内文献,收集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5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时间30 min内的占88.68%.过敏性休克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49例痊愈,4例死亡,死亡率7.55%.结论 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3个方面.

    作者:李外;任浩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氟哌啶醇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建立测定氟哌啶醇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项空气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在毛细管色谱柱HP-Inno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50 m)上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 甲苯和乙醇分离良好,在所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低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222 2 μg/mL和0.197 3 μg/mL,精密度的RSD分别为2.2%和2.0%(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和100.6%,RSD分别为2.2%和1.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氟哌啶醇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章燕;周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评价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格列齐特80 mg(每日3次)加红花注射液20 mL(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格列齐特80 mg(每日2次),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C反应蛋白.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的降血糖效果与格列齐特相当,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格列齐特,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何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结果 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hs-CRP和F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和Fg水平,有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刘云飞;徐丽君;徐志欣;赵伟华;刘雪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国内外医药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目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医药政策评估的研究水平.方法结合政策评估的理论,参考国内外医药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文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结论国内医药政策评估应吸取国外在政府参与度、理论研究和指标体系、评估后政策修订等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完善我国医药政策评估活动.

    作者:赵玥;陈永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现状浅析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性的真实状况.方法 查阅2009年至2011年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基本药物在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率普遍偏低,药品短缺、断库现象严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收纳的部分药品有违遴选原则且不能满足临床的正常需求.

    作者:王欲晓;邓伟生;谢敬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某三级乙等中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对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影响.方法 比较某院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前后抗微生物类、消化系统类、大输液3类药物中基本药物的使用品类、销售金额方面的变化.结果 基本药物在该医院使用水平较低,但推行基本药物政策后使用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结论 只有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基本药物的使用监管力度,才能使基本药物得到普及.

    作者:李克帅;朱敏;杨晓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医院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应用实效性探讨

    目的 完善医院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以利更好地应用.方法 对三级医院运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应用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使医药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缩短了患者看病取药时间,提高了药品调配的准确率.结论 医院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叶政德;张立群;王正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耳聋通窍丸中龙胆苦苷和栀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耳聋通窍丸中龙胆苦苷和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 C18柱(250 mm×4.6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21:7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 龙胆苦苷和栀子苷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龙胆苦苷、栀子苷质量浓度分别在6.048~60.48 μg/mL(r=1.000 0,n=5)和20.74~207.4 μg/mL(r=1.000 0,n=5)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龙胆苦苷、栀子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9%(RSD=0.88%)和97.56%(RSD=1.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一种方法同时测定两种成分,可用于耳聋通窍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延雪;王云龙;邵礼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医院药学药品调剂服务之探索

    目的 促进医院药学药品调剂服务的发展.方法 分析国外医院的药品调剂服务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结合我国现实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 医院药品调剂服务既是医院临床治疗之必须,更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因此,药品调剂服务工作开展得好,将会带动整个医院药学的发展.应该从我国医院实际出发,分阶段和循序渐进地推进药品调剂服务工作的开展.

    作者:苏兰;简露;阳浩;饶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30例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27例单用米氮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6周.结果 治疗第1周,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末开始两组间HAMD和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3.33%和8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ESS评分每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好.

    作者:季林影;蔡进伟;邹晓华;金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工作方法探讨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方法.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循环完成多项工作的思路、方法和工作要点.结果与结论 每名临床药师循环完成多项工作的方法,不受人员数量的限制,在临床药师不足时可保证临床药学各项工作系统全面地运行,有利于临床药师的培养.

    作者:袁芳;邓永坤;吴秀芝;余丽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