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何荣芬;仇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老年, 阿托伐他汀
摘要: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维生素E、维生素C等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积分分别为(3.78±0.68)分和(4.52±0.75)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7.90±21.74)分和(51.54±12.4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8年至2011年162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不良反应报告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居前4位的是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冻干粉剂、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蒙药金莲花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金莲花总黄酮镇痛、解热、抗炎作用的效果.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热板法与醋酸扭体法、家兔与大鼠致热法、耳廓渗出与棉球肉芽法测定金莲花总黄酮的镇痛、解热、抗炎效果.结果 金莲花0.8,0.4,0.2 g/kg剂量组,在给药90 min,小鼠疼痛阈值提高47.6%,39.9%,14.2%,扭体抑制率为31.6%,28.5%,12.1%;对家兔解热作用可持续5h,对大鼠解热作用可持续4h,解热作用2h后明显;对小鼠耳壳炎性渗出抑制率为22.6%,29.7%,14.4%,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率为43.9%,24.6%,5.3%.结论 金莲花总黄酮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作用强度呈量效关系.

    作者:杨宏昕;常亮;赵阳;白音夫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40例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10-15 mL静脉滴注.5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8.89%),且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的平均时间缩短,转住院治疗例数亦减少.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王信乐;叶纪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抗癫痫药物研究现状与新进展

    癫痫(epilepsy,EP)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于传统抗癫痫药物的局限性,临床上需要耐受性强、疗效更好、副作用小的新药,于是出现了新型抗癫痫药.该文综述了传统和新型抗癫痫药的研究现状与新进展,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

    作者:应义;崔虓;张慧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目的 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作为指标成分,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考察比较合理的煎煮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法检测,Dionex Acclai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二乙胺(70:30),流速为1.0 mL/min;ELSD条件为漂移管温度42℃,载气(高纯N2)流速1.0 L/min.结果 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饮片有效成分提取量差异明显.随着饮片浸泡时间的延长,煎煮后药渣的白心率降低,而煎膏得率及其有效成分提取量均增高.结论浙贝母饮片用常规煎煮方法很难煮透,至少应先浸泡1h,才能使有效成分较好地溶出,发挥更好的药效.

    作者:金玉琴;曾国武;王龙虎;王增寿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某院2001年、2006年、2010年静脉输液用药分析

    目的 促进医院安全合理应用静脉输液药品.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01年、2006年、2010年某院静脉输液药品品种、数量、金额.结果 静脉输液药品2001年使用684 205瓶,金额6 883 721元;2006年使用1 273 048瓶,金额11 245 903元;2010年使用2 880 060瓶,金额25 442 835元.结论 10年来静脉输液用药增幅大,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

    作者:孙玉龙;黄富宏;吴云;高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VIP,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t6个研究,包括1 0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自蛋白排泄率(UAER)[WMD=-25.49,95% CI(-33.42,-18.47),P<0.000 01]、24 h尿蛋白定量[WMD=-0.07,95% CI(-0.12,-0.03),P=0.001]、C反应蛋白(CRP)[WMD=-1.29,95% CI(-1.72,-0.86),P<0.000 01],白令胶囊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仅有7个研究提及百令胶囊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系统评价结果初步显示,百令胶囊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24 h尿蛋白定量、CRP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毅岚;杨虹;汪世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88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地高辛临床使用情况,以利其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 分析医院88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首次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0~2.00ng/mL范围内者51例,占57.9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22例,占25.00%;血药浓度低于0.80 ng/mL者15例,占17.0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有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其中合并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很大.结论 应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使用地高辛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崔梅;徐建华;于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金线草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金线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对金线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通过对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的描述,显微试验、理化试验,能够很好地鉴定此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金线草的质量.

    作者:曹望弟;王翠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扁平疣46例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扁平疣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肌肉注射聚肌胞,口服左旋咪唑;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自拟中药汤剂(乌梅、木贼草、板蓝根、全当归、威灵仙)外洗热敷.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经过4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78%,高于对照组的63.16%.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学坤;张娟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现状浅析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性的真实状况.方法 查阅2009年至2011年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基本药物在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率普遍偏低,药品短缺、断库现象严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收纳的部分药品有违遴选原则且不能满足临床的正常需求.

    作者:王欲晓;邓伟生;谢敬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在全肠外营养配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在全肠外营养(TPN)配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绍兴市人民医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手工处理TPN医嘱存在的弊端,阐述应用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结果 采用药房信息管理系统能减少差错发生率、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帐物相符率,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论 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在TPN配置管理中应用良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叶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150 mm×4.6mm,5μm),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20:5:5: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1 nm,柱温为30℃.结果 水杨酸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3~51.6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00%,RSD为1.46%(n=9);苯甲酸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0~100.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41%,RSD为1.36%(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

    作者:黄洁;李锋武;刘鹏鸣;范菲;单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正交法优选杭黄菊挥发油提取工艺

    目的 探讨杭黄菊挥发油的优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3)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影响杭黄菊挥发油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时间,其次为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杭黄菊浸泡10h,加水12倍,提取10h.结论 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在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44%.

    作者:孙玲;胡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肿痛消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肿痛消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肿痛消胶囊中当归、川芎、赤芍、续断、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ODS柱(250 mm×4.6mm,5 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83:17),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供试品溶液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或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芍药苷质量浓度在20.5~123.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0.99%(n=5).结论 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特异性强,可用于肿痛消胶囊的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重复性好,可用于肿痛消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淑娟;凌丽英;张艳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2008年至2010年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医院2008年至201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总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DDDs值,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增长平稳,以苯二氮(蕈)类的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常用.结论 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唐荣;罗帮龙;罗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的用药分析

    目的 促进替考拉宁的合理使用.方法 分析1例57岁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予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且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血液透析时剂量调整略有不同.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的肾功能与替考拉宁的剂量调整,可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俞婷婷;赵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2008年至2011年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年至2011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用药数量与金额,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消耗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结果 近4年来,DDDs、金额排名及序号比变化不大.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DDDs逐年上升,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的DDDs较平稳,而地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的DDDs逐年下降;DDC在0.78~15.84元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应加强该类药品的应用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胡进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50例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和早搏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0%和70.00%,治疗组为92.00%和88.00%;不良反应对照组有9例,治疗组有4例.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仁森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实施严格质量考核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

    目的 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推行质量考核后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以月为单位,审核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门诊处方以及部分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结果 随着门诊处方量的增长,处方合格率有了稳步地提高,到2010年12月,处方合格率已由2009年11月的84.1%逐步提高并稳定在了95.7%左右.住院患者用药医嘱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有了大大改善.结论 实施质量考核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及临床用药医嘱的合理性.但要从根本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还在于国家政策的完善、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医德医风的建设.

    作者:范开华;张育勤;景莉;刘新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