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陈长贵

关键词:痛泻宁颗粒, 氟西汀, 肠易激综合征
摘要:目的 观察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医院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泻宁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腹痛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腹泻总有效率(10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结论 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10年国家批准注册的化学药品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和分析2010年我国新注册的化学药品分布情况.方法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下载2010年新注册的药品批准文号目录及相关资料,针对国产化学药品进行分类,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结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共发出了1 002个国产化学药品批准文号,其中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循环系统用药、补充血容量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用药与消化系统用药排列前5位;剂型以注射液和片剂为主,占64.47%.结论 抗微生物药泛滥;“一药多号”现象部分改善;造影剂相对空白.

    作者:杜晓义;吴国振;安群;李尧;舒丽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影响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每月5,10,15,20,25,30号医院门诊药房处方,共72460张,计算调配差错处方比例并分析原因.结果 共发生调配差错90例,发生率为0.12%.药品数量错误占33.33%,药品规格错误占30.00%,种类错误占25.56%,服药方法错误占11.11%.影响因素涉及医生、调配人员、患者等方面.结论 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复杂.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药学人员的技能教育和知识更新,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可以预防和减少处方调配差错.

    作者:吴孝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评价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格列齐特80 mg(每日3次)加红花注射液20 mL(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格列齐特80 mg(每日2次),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C反应蛋白.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的降血糖效果与格列齐特相当,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格列齐特,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何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预配候取语音呼叫取药模式在门诊药房运用中的体会

    目的 探索新型取药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方法 介绍医院门诊药房预配候取语音呼叫取药模式的运行情况,并与传统模式比较,分析利弊.结果 新型取药模式提高了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结论 预配候取取药模式适合在大、中型医院推广.

    作者:匡增全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

    目的 探讨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各40例.A组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B组单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C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28 d后对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5.00%,60.00%和92.50%,C组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C组(5,00%)明显低于A组(15.00%)和B组(20.00%),P<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琪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调查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癌痛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26例住院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和接受状况.结果 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其中73.01%的患者认为使用镇痛药物会引起中毒反应,88.94%的患者认为会产生精神依赖;60.62%的患者选择使用弱阿片类镇痛药;67.22%的患者认为口服为佳给药途径;61.50%的患者对镇痛药物接受度低.结论 肿瘤患者的镇痛药物知识欠缺,对镇痛药物接受度低,需加强镇痛药物知识宣教,以提高癌痛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

    作者:毛芙敏;郭新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医院药学药品调剂服务之探索

    目的 促进医院药学药品调剂服务的发展.方法 分析国外医院的药品调剂服务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结合我国现实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 医院药品调剂服务既是医院临床治疗之必须,更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因此,药品调剂服务工作开展得好,将会带动整个医院药学的发展.应该从我国医院实际出发,分阶段和循序渐进地推进药品调剂服务工作的开展.

    作者:苏兰;简露;阳浩;饶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制药企业应扩容与降价并行

    该文分析了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制药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沈远;田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肛肠病术后中药熏洗坐浴护理180例

    目的 评价肛肠病术后中药熏洗坐浴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护理和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40例,有效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显效57例,有效95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84.44%.结论 中药熏洗坐浴护理能明显减轻肛肠病术后水肿、疼痛及感染症状,并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王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靶向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大部分药物无法进入大脑,从而加大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难度.表面修饰的脂质体或一些特殊性质的脂质体可以作为特定的药物载体,将药物运输到相应组织或器官内.该文介绍了近年来脂质体脑靶向制剂,包括经表面修饰的脂质体、热敏脂质体和前阳离子脂质体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向华;徐维平;陆杨;徐婷娟;顾君彤;张勇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氟哌啶醇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建立测定氟哌啶醇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项空气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在毛细管色谱柱HP-Inno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50 m)上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 甲苯和乙醇分离良好,在所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低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222 2 μg/mL和0.197 3 μg/mL,精密度的RSD分别为2.2%和2.0%(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和100.6%,RSD分别为2.2%和1.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氟哌啶醇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章燕;周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小儿退热栓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小儿退热栓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醋酸铵溶液-甲醇(90:1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4 nm,柱温30 ℃.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进样量在0.207 8~2.078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为0.39%(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小儿退热栓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巍;余翔;周祥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医院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应用实效性探讨

    目的 完善医院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以利更好地应用.方法 对三级医院运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药品供应信息网络化管理应用的实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使医药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缩短了患者看病取药时间,提高了药品调配的准确率.结论 医院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叶政德;张立群;王正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蒙药金莲花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金莲花总黄酮镇痛、解热、抗炎作用的效果.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热板法与醋酸扭体法、家兔与大鼠致热法、耳廓渗出与棉球肉芽法测定金莲花总黄酮的镇痛、解热、抗炎效果.结果 金莲花0.8,0.4,0.2 g/kg剂量组,在给药90 min,小鼠疼痛阈值提高47.6%,39.9%,14.2%,扭体抑制率为31.6%,28.5%,12.1%;对家兔解热作用可持续5h,对大鼠解热作用可持续4h,解热作用2h后明显;对小鼠耳壳炎性渗出抑制率为22.6%,29.7%,14.4%,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率为43.9%,24.6%,5.3%.结论 金莲花总黄酮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作用强度呈量效关系.

    作者:杨宏昕;常亮;赵阳;白音夫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150 mm×4.6mm,5μm),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20:5:5: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1 nm,柱温为30℃.结果 水杨酸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3~51.6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00%,RSD为1.46%(n=9);苯甲酸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0~100.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41%,RSD为1.36%(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

    作者:黄洁;李锋武;刘鹏鸣;范菲;单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45:5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甲硝唑和氯霉素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214.10~2 141.00 μg(r=0.999 9)和55.96~559.6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RSD=0.73%)和98.48%(RSD=0.87%).结论 该方法两种成分分离效果好,可同时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甲硝唑搽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建颖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目的 观察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医院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泻宁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腹痛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腹泻总有效率(100.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结论 痛泻宁颗粒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长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40例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10-15 mL静脉滴注.5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8.89%),且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的平均时间缩短,转住院治疗例数亦减少.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王信乐;叶纪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的用药分析

    目的 促进替考拉宁的合理使用.方法 分析1例57岁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予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且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血液透析时剂量调整略有不同.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的肾功能与替考拉宁的剂量调整,可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俞婷婷;赵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我院2010年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的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几乎涉及人体每个系统的用药,其中以抗菌药物多,占总药品不良反应数的43.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占68.8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2.34%.结论 临床用药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鹏;张英;林建群;许灵丹;孙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