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华;黄丽萍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奋乃静组,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7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7项指标),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力、言语学习和记忆以及分言语学习和记忆.结果 治疗第12周末后,齐拉西酮纽除StroopC、数字广度测验-顺背、即刻再认和延迟再认外其他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而奋乃静组共有7项指标恶化,包括即刻和延迟逻辑记忆、字色混淆测验CW、连线测验B、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即刻和延迟视觉再生.齐拉西酮组绝大多数认知功能测查结果均明显好于奋乃静组(P<0.05或P<0.01).结论 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奋乃静对认知功能的某些方面有损害.
作者:高粉霞;党伟;蔺华利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阿德福韦酯对替比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补救治疗方法.方法 将50例替比夫定治疗后出现rtM204I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单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B组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1,3,6,12个月进行检查,观察两种疗法对rtM204I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rtM204I变异检查无阳性,且在第1,3个月检查发现rtM204I变异明显改善,优于A组(P<0.05).治疗12个月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转阴率均达到100%,而A组分莉为68.0%和72.0%,B组优于A组(P<0.05).两组e抗原血清转换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对服用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患者出现rtM204I变异时,可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舒利迭吸入和针对性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结果 显效33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83%.结论 舒利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想药物,同时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其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见雪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黛力新联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黛力新片10 mg、每日1次,观察组同时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均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1,P<0.05).结论 小剂量黛力新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许芳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从中药的中医基础药理和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等方面概述中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肖爽;肖顺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考察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吸收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后含量变化,建立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中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将同一批号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放置于60Co-γ射线放射源中,一次性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流动相为0.22%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pH至3.0)-甲醇(55:4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进样质量浓度在2.5~12.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在95%~105%范围内,且RSD小于2%;日间(n=5)及日内精密度(n=3)的RSD均小于2%;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后含量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具有一定线性特征.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在辐照下具有不稳定性,且辐照对其含量影响显著.
作者:向明凤;卢华;管海燕;谢红;卢来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门诊不合理处方情况,探索提高门诊处方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0年和2011年1月至6月门诊处方,记录相关信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处方书写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143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占35.74%;2011年12232张中,不合理处方为9.42%.经x2检验,P<0.01,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适当及时的多因素干预,对提高处方质量有明显作用.
作者:郭平华;余跃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在临床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种标本分离的PAE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35株PAE,其中从痰标本中分离出370株,占85.06%;高发病区是神经外科、ICU、呼吸科;其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低,为15.64%,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氨曲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6.25%,36.96%,45.54%,47.89%,48.94%.结论 该院PAE的耐药率处于高位,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新的耐药性资料,医生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孙鑫晔;王栋;袁耀辉;王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药物咨询工作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门诊药物咨询记录共648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咨询用药以患者及其家属多,占83.80%;咨询内容以药物用法用量咨询多,占31.94%;妇科、产科咨询药物类别多,占28.86%.结论 开展用药咨询有助于医、药、患沟通,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经济和安全的药物治疗,对于促进用药安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陈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连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与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4周时,EH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8周后血压显著下降,甚至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1);治疗后EH组患者u-ALB和β2-MG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明显、确切,患者耐受性好,且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含量,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陶晓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脂联合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治疗老年单纯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A组采用卡托普利、速尿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收缩压与脉压差显著降低,两组降压疗效分别为94.44%和72.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治疗基础上,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降低老年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及脉压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江;杨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7d后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28 d病死率及住院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3,7d后血浆NT-proBNP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07±0.40)μg/L、(8.21±0.29)μg/L和(32.23±8.16)mg/L、(24.46±7.22)mg/L,对照组分别为(9.57±0.56)μg/L、(9.04-0.44)μg/L和(42.27±9.54)mg/L、(29.93±8.29)m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0,8.910,4.524,2.814;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为6.2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分别为15.63%和1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50,42.500;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NT-proBNP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作者:朱衍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甲钴胺静脉泵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0.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泵入3~4h,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钴胺静脉泵入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肌肉注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4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术后清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各监测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SBP,SDP,HR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9.40±21.1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3.66%,患者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分别为(11.17±2.46)min,8.54%和92.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4.936,126.829,133.951;P<0.01).结论 专科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麻醉监护质量,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亮;王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以老年患者发生率高;由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例数多,抗微生物类药中又以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发生率高;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多见.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黄建蓉;陈孟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西帕依固龈液中没食子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VP-ODS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磷酸溶液(4:96),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分析方法为外标法.结果 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10.6~106.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方法精密度的RSD为0.42%(n=5),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1.3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测得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司马义江·阿布都热西提;阿依努尔·阿木提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5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剂量分别为60 mg/d和100 mg/d,观察1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完成12周的观察.至12周末,研究组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减分值平均为(2.8±2.0)分,对照组为(2.4±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29%,对照组为5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对照组为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杨开仁;姜小琴;郑利锋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对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方法 介绍通过设计和实施临床路径系统,对单病种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结果 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减轻了患者负担,增加了服务满意度.结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又能降低医疗成本的新型的病种管理模式,应尽量完善系统的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叶俊;刘松林;黄长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苦碟子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2004年至2011年报道的苦碟子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个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苦碟子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可致休克.结论 临床应重视苦碟子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吕明;王正军;李德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早期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医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观察组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尿激酶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既能加快血栓溶解,又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显著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武海军;潘克耀;杜学宏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