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华;余跃岗
目的 研究地佐辛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术后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疼痛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为(36.4±5.5)h、术后下床时间为(47.5±7.8)h,对照组分别为(40.2±5.7)h和(52.9±9.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0,6.04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良好率分别为96.08%和84.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4.667,P<0.05).结论 地佐辛可完全满足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要求,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志水;姚建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将89例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用药30 min病情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及后遗效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纽(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早期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肯定.
作者:周波;孙志红;任芳;张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 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8 mg/d,早晨顿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及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MAIb)和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结果 降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对照组为8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U-MAIb和β2-MG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降压,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且副作用小,是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的理想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刘云飞;徐志欣;徐丽君;赵伟华;刘雪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4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术后清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各监测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SBP,SDP,HR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9.40±21.1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3.66%,患者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分别为(11.17±2.46)min,8.54%和92.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4.936,126.829,133.951;P<0.01).结论 专科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麻醉监护质量,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亮;王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120 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卡培他滨250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均以21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随访2年.结果 11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46例,疾病稳定43例,疾病进展25例,总有效率为40.35%;1年生存率为55.26%,2年生存率为21.93%.该治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但均不甚严重,主要为Ⅰ度或Ⅱ度.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郭新海;毛芙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7例患者使用护理干预(观察组),78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期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如人流综合征、呼吸抑制、术后恐惧以及术后疼痛等)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术后恐惧和术后疼痛的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的恐惧和疼痛有十分明显的缓解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沈国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探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孕妇1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5例.A组将地诺前列酮栓置入阴道后穹窿内,B组将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根据宫缩情况调整滴速及浓度.结果 A组临产发动时间(5.78±2.24)h、分娩时间(9.02±3.02)h、总产程(8.12±3.14)h,均短于B组的(8.63±3.20)h、(11.78±3.42)h、(7.98±1.023)h(P<0.05);A组引产效果总有效为95.29%,也高于B组的83.35%(P<0.05);A组剖宫产率为8.23%,低于B组的22.35%(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组发生7例一过性恶心,3例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阴道放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安全、使用简单方便的引产方法.
作者:唐蓓蓓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7d后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28 d病死率及住院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3,7d后血浆NT-proBNP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07±0.40)μg/L、(8.21±0.29)μg/L和(32.23±8.16)mg/L、(24.46±7.22)mg/L,对照组分别为(9.57±0.56)μg/L、(9.04-0.44)μg/L和(42.27±9.54)mg/L、(29.93±8.29)m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0,8.910,4.524,2.814;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为6.2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分别为15.63%和1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50,42.500;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NT-proBNP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研究和应用.
作者:朱衍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金龙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特征法鉴别制剂中的甘草,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麻黄,并对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士的宁的含量.结果 显微特征法与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士的宁进样量在0.094769~0.94769 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3%,RSD=2.2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金龙丸的质量评价.
作者:胡畔;李玥瑛;笔雪艳;张清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30例.两组先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或泵注瑞芬太尼1μg/kg,均静脉滴注丙泊酚2mg/kg后开始手术.B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m),患者有体动时追加丙泊酚0.4~1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2 min、手术开始后15 min以及手术后5 min时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给药后2 min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能更好地用于宫腔镜电切术,更加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满意率.
作者:刘春;陈虎;李有长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转化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Sugar SH1011色谱柱(8.0 mmID × 300 mL),柱温为50℃,以0.04 mol/L的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195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葡萄糖、果糖进样量分别在24.99~249.90 μg和25.25~252.5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9%和100.58%,RSD分别为0.85%和0.78%(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咸瑞卿;陈德俊;徐玉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阿德福韦酯对替比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补救治疗方法.方法 将50例替比夫定治疗后出现rtM204I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单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B组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1,3,6,12个月进行检查,观察两种疗法对rtM204I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rtM204I变异检查无阳性,且在第1,3个月检查发现rtM204I变异明显改善,优于A组(P<0.05).治疗12个月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转阴率均达到100%,而A组分莉为68.0%和72.0%,B组优于A组(P<0.05).两组e抗原血清转换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对服用替比夫定慢性乙型肝患者出现rtM204I变异时,可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静脉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均连用5d.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大便外观、呕吐、腹痛及大便常规等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5d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57,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性较好.
作者:金鸿杰;金婉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对采用微小种植体和传统的支抗对患有尖牙远移的患者行双颌前突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68例患有尖牙远移的临床确诊病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传统支抗和微小种植体进行双颌前突矫治.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X线头影检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微小种植体对患有尖牙远移的患者进行双颌前突矫治,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晓刚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汉黄芩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大小.方法 给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汉黄芩素,观察小鼠的活动和毒性反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数,并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汉黄芩素对小鼠经口服及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行动迟缓、异步态、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小鼠口服给药的LD50为7.62 g/(kg·d),95%的可信限为6.55~8.86 g/(kg·d),腹腔给药的LD50为6.08 g/(kg·d),95%的可信限为5.89~6.27g/(kg·d).结论 汉黄芩素毒性较低,该试验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永顺;杜士明;董永成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自制与进口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体外溶出行为的相似性.方法 依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标准和参照日本《医疗用药品品质情报集》中的溶出度试验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以水、0.1 mol/L的盐酸、pH=4.0的醋酸盐缓冲液、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进行测定,溶出方法为桨法,转速为50 r/min,并通过f2相似因子法评价自制与进口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3个批号的自制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30 min溶出度均大于90%,与进口片的相似因子大于50%.结论 自制片与进口片的溶出曲线相似,提示该试验药品处方合理,生产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李莺;吴燕;刘丽平;郭双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验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蛋白试剂盒结果的一致性,为制订总蛋白试剂盒的国家标准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质控血清(或血清)测定4个厂家总蛋白试剂盒的准确性、线性范围、精密度以及不同厂家总蛋白标准品的准确度.结果 4个厂家总蛋白试剂盒的准确性均满足要求,r≥0.99,批内精密度不超过0.30%,标准品准确度的偏差不超过2.43%.结论 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不同厂家的总蛋白试剂盒是通用可行的.
作者:王刚林;陈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小青龙颗粒中甘草酸铵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lltimaC18柱(1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冰醋酸(65:35:2.5),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甘草酸铵质量浓度在15.2~114.1 μg/mL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0%,RSD=1.67%.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黄富宏;王健;茅渊;梁显扬;卢小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除锈方法对金属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除锈前进行清洗消毒,选出锈迹程度相近的医疗器械200件,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件.试验组将器械的生锈部分用软毛刷蘸以60~80℃纯水按1:10比例配制的除锈溶液进行局部除锈;对照组将器械浸泡于以30~50℃常水按1:10比例配制的除锈溶液中5~10 min,用软毛刷将器械在溶液中刷洗.比较2组经过6次除锈处理后器械的使用寿命和清洗合格率.结果 试验组器械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清洗合格率为98.00%,对照组清洗合格率为7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锈的医疗器械用以60~80℃纯水按1:10配制的除锈溶液进行局部除锈,效果更好.
作者:袁俊华;黄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长春西汀注射液中长春西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3 mmol/L碳酸铵水溶液-四氢呋喃(100:16: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 长春西汀检测质量浓度在0.2~1.0 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0.76%(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朝晖;李根;周静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