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静岩;曹德明;赵霞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和观察是化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我们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医务工作,必须有独立动手能力.
作者:路文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针对多媒体教学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足,探讨在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如何对多媒体教学有一个较为正确的定位,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作者:谭素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规范性是衡量一篇学术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参照学术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指出广西中等医学教育第三次学术会入编论文在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宣传力度和增强标准化意识,严格把关,以提高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的质量.
作者:卓庆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始终是护理教学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开放性实验教学法正是顺应这一目标和要求而产生的.教学中,通过把握开放步骤,把握开放程度和开放时间等课后强化教学法,充分调动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了技能操作,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等.
作者:江月英;王丽萍;兰春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研究性学习是实现社区保健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重要教学理念和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及学科学习中选择和确立力所能及的专题或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应用和实践的机会;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能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及责任感和使命感[1].
作者:李若琼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是手术室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和贯彻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手术室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也是降低医院内感染率、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诱发切口感染因素的具体工作.手术室消毒灭菌工作管理不仅要强调环境、器械和物品的管理,还应重视手术人员的管理.1995年5月以来,我院手术室制定了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卫生学标准和监测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旭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各种形式为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体护理的全过程.结果增强病人防病治病的卫生保健意识,同时激发了护士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结论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
作者:谢爱凤;裘雅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江苏省淮阴卫生学校1999~2001三个年级的学生各120人.
作者:别同玉;许加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卫生类高职学校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不断发展,教育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但学校仍感资金不足.因此,挖掘自身潜力,注重内涵式发展成为学校应关注的重要发展途径.
作者:吴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作为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普通中专学校,教育和培养好在校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当前,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式,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不断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建设人才.现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作者:刘卫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教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护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目前,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出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设想,即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训练、课间临床见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作者:孟发芬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法将多种教学媒体,尤其是近年来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等有机优化组合起来开展教学.在临床医学大专班和中专护理班病理学教学中尝试应用此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法能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作者:邵少慰;夏波;郑恒;肖行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学分制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广泛论证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校对2003级中专各专业新生实施学分制.本文试从学分制的内涵和特征、实施措施、本校特点及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刘宇晖;黄辉;吴炳南;陈洪;周迎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为了提高我校在当前形势下的竞争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对2002年上半年评教评学活动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目前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陈玉田;李月霞;赵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论述了中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利用从众心理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
作者:徐永红;赵弘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分析了国内外护理教育的需求情况,我国加入WTO后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调整护理教育层次结构,构建以专科教育为主、多层次的综合性护理教育体系.
作者:陈沁;王晓青;邓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尚未成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缺乏,因此,容易经不住外界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目前,青年学生违纪违法规事件逐渐增多,违法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这告诫我们一定要加大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现就中专学校如何搞好法制教育谈几点看法.
作者:苟云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分为3个重要方面:一是视听教育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个别化教育的发展;三是教育系统方法的发展.这3个方面发展起源不同,但逐步融为一体,形成教育技术学.在我国真正而且比较全面地探讨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而且教育技术学也从此创立.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所达到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充分地利用了现代化的各种设施、设备来为教育教学服务,从多媒体计算机到投影机大屏幕,从实物投影仪到电子实验室,从CAI课件到电子模拟人等等,都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同以往教育技术的不同.为使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能够迅速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增强其实践能力,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樊庆林;孙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笔者就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同行探讨.
作者:马秀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学生学习成绩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人格因素.方法将两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并采用卡特尔16PF对被试的人格特征进行测定,然后分别对两个专业学生和城乡学生进行人格特征的比较,并分析其学习成绩与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妇幼专业学生在稳定性、有恒性、次级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上显著高于护理专业学生,在乐群性、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次级因素适应与焦虑型上显著低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独立性、自律性、次级因素、心理健康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上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在乐群性、恃强性、怀疑性、紧张性、次级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内向与外向型上显著低于城市学生.结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乐群性、有恒性、敏感性、独立性、自律性等人格因子上的得分之间呈显著性相关.
作者:衡凤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