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胡及其两种伪品鉴别

刘丽琴

关键词:柴胡, 小叶黑柴胡, 野棉花根
摘要:对正品柴胡及其伪品小叶黑柴胡、野棉花根,从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进行鉴别,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07-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评价

    目的:掌握和评价医院住院抗茵药物使用情况,并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方法:2007年至2009年每年抽取每科室百余份病史,对抗茵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宏观用药指标和用药合理性.结果:2007年、2008年、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8.9%,79.4%,76.8%,平均用药时间7.3,8.2,7.9 d,主要不舍理现象是用药时间过长和品种选择不当.结论:医院住院抗茵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根据相关规范加强监管.

    作者:周卫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氯霉素滴眼液有关物质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该文从原料的质量、生产工艺、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氯霉素滴眼液有关物质不舍格的原因,为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提供参考,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田光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薄荷饮片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薄荷饮片挥发油的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为280℃,炉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15 min后,以8℃/min升至140℃后保持10 min,再以5℃/min升至200℃,载气流速为1.3 Ml/min,分流比为2:1.结果 10批薄荷饮片挥发油标示出13个共有峰,5号峰(薄荷脑)的峰面积百分含量为(65.78±13.90)%.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薄荷饮片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刘东辉;黄月纯;张子龙;魏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优选及其急性毒性试验

    目的 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醇沉工艺,观察偏正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欧前胡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偏正颗粒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 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 h,并选用50%的乙醇沉淀;将因偏正颗粒的毒性反应出现死亡的动物解剖,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偏正颗粒在规定剂量下使用安全.

    作者:王华;王莉;马金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替硝唑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替硝唑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质量控制和应用方法等,归纳总结替硝唑作为抗厌氧菌药物用于口腔疾病治疗的作用特点.

    作者:董玉亮;程运海;施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信息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环节的应用.方法:通过逐一介绍信息处理流程10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对信息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环节应用的重要性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信息管理,电脑系统化控制,降低了差错率,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江山;任俊辉;孟德胜;卢来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改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咖敏片中氨基比林和咖啡因含量

    目的 建立改变检测波长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氨咖敏片的氨基比林和咖啡因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40:60: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温度为室温,检测波长0~3 min时为263 nm,3~15 min时为273 nm.结果 氨基比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0.28%(n=6);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为98.2%,RSD=0.41%(n=6).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解瑞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7-2009年我院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医院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调取2007年至2009年住院部抗感染药物的消耗量和消耗金额,分析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并排序.结果 住院部抗感染药物金额比例在22%~29%之间,比例较合理.头孢菌素类金额构成比和日用药金额过高,喹诺酮类药物控制明显,青霉素钠粉针及青霉素类用药金额构成比偏低.结论 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方面还应加强监管.

    作者:易仕青;黄雅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7-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2009年医院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以及2009年使用哌替啶的科室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均逐年增加.除去手术室用药,口服制剂的用药频度在3年间均排第1位.哌替啶注射液主要用于生育辅助技术、外科和妇产科患者的术后镇痛.结论 麻醉药品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吗啡制剂的认识和应用.

    作者:赵萍;车道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医院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收集的样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6.10%),其次是创口分泌物;主要分布科室为ICU病房,其次是神外科和呼吸科;对头孢西丁耐药率高(为95.6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3.60%),对含酶抑制剂的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分别为23.60%,32.40%和34.70%,对其他14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医院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并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缓耐药株的产生,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林胜兰;李静;王龙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药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风险分析

    目的 分析医药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风险.方法 根据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医药行业的背景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我国医药行业采取多元化经营主要有规模经济、制度导向、范围经济等多种动因,目前医药行业的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跨行业经营的风险以及品牌稀释方面的风险.

    作者:李新洁;徐怀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院开展药学咨询工作的分析和体会

    目的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及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整理医院门诊2009年8320例药学咨询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咨询者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及其家属咨询者多,共6320例(占75.96%);咨询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多,共1789例(占21.50%);咨询药物用法与用量者1747例,占21.oo%.结论 开展药学咨询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临床药师培训、配备计算机药学查询系统等,有利于提高药学咨询服务质量.

    作者:孙远南;倪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龙胆苍耳合剂的制备及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研究龙胆苍耳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蒸馏法与水提醇沉法相结合制备龙胆苍耳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龙胆草、川芎、黄芩、薄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处方中的龙胆草、川芎、黄芩、薄荷均能用薄层色谱法检测.结论 蒸馏法与水提醇沉法结合制备龙胆苍耳合剂工艺简便、可靠;薄层色谱法用于龙胆苍耳合剂的定性检测准确、灵敏.

    作者:欧明洪;陈向东;王育;袁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二陈汤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对二陈汤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二陈汤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陈皮中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橙皮苷的进样量在0.214~1.0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5D=1.09%(n=6).结论 所用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二陈汤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徐以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9年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评价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院围手术期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了医院2009年220例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切口分类、用药品种、用药时间,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100%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5.78 d,平均使用1.27个品种,主要不合理用药表现在用药时间过长、品种选择不当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应根据相关规范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马福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国原料药管理制度与药物档案管理制度比较

    目的 阐明我国原料药管理制度与药物档案(DMF)管理制度之间的差异,为完善我国原料药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国内外原料药管理的基本制度,结合我国原料药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两种制度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结论我国目前的原料药批准文号管理制度与DMF管理制度在管理性质、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存在差异,DMF管理制度更有利于提高原料药监管的能力和效率.

    作者:郝晓芳;张象麟;韩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香橘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小儿香橘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小儿香橘片中的白术、苍术、木香、砂仁、枳实、香附及山楂药材中熊果酸;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的橙皮苷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橙皮苷进样量在0.3~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1.36%(n=6).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有效控制小儿香橘片的质量.

    作者:杜小英;李秋菲;姜锦花;宋愿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维库溴胺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人血浆中维库溴胺的质量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用碳酸盐碱化、三氯甲烷萃取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激发波长550 nm、发射波长590 nm处进行检测.结果 维库溴胺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荧光强度)=1.235+4.01 C,r=0.995 8.维库溴胺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μg/Ml,平均回收率在81.28%以上,日内和日间变异小于8%.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是一种检测人血浆中维库溴胺浓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丽;郭越洁;张勤功;赵真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透皮促进剂对萘普生的促透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透皮促进剂月桂氮革酮、油酸、月桂醇与1,2-丙二醇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对萘普生经皮渗透的促透效果.方法 采用Valia-Chien双室渗透池,以10%聚乙二醇400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经大鼠腹部离体皮肤渗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药物含量,计算药物累积透皮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结果 5%月桂氮革酮+20%1,2-丙二醇达大促透效果.结论 脂溶性促进剂月桂氮革酮、油酸,联合1,2-丙二醇使用对萘普生促透效果显著.

    作者:姜建华;周晓芳;叶金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基因组学

    目的 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文献,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阐述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特点.结果 基因多态性是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的重要因素.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现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进一步延伸和充实.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弥补了以往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也为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结论 将来的临床药物治疗模式应以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为导向,结合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特定药物对特定患者的合理使用.

    作者:鲍红荣;赵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