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王丽馨;帖儒修;胡波;邓少丽
目的 介绍防治中暑的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预防与治疗中暑的药物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不断探索中暑的发病机制与特效药物,在热应激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内毒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结论 中暑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祖国传统中草药研究的深入,为中暑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对中暑防治以及新药的研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陈旭;周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生物碱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生物活性显著,部分生物碱已经应用于临床.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是临床使用制剂中生物碱的主要来源,其纯化方法和工艺一直是研究重点,笔者对近10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纯化生物碱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归纳了其中的共性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进而为使用大孔树脂高效、高选择性地纯化生物碱提供研究思路,为工业化生产服务.
作者:张慧芳;李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测定琥珀安神丸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 ∶3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五味子醇甲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047 08~0.235 4 μg,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97.98%,RSD=0.88%(n=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宏岩;孙长仁;孙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减少门诊药房药患纠纷,改善药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结合门诊药房的工作特点及患者的反馈信息,分析药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目前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医院取药环境及等候时间有待改善.患者就诊的其他环节与药房缺乏沟通,导致患者取药时发泄不满.结论 药剂人员应改变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各科室及患者的沟通,避免药患纠纷.
作者:张婉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热敷结合针刺并指导患者适当的运动治疗椎动脉高流速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9 例、对照组 117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4例(97.04%),显效5例(2.96%);对照组痊愈62例(52.99%),显效25例(21.37%),无效30例(25.6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中药热敷并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椎动脉高流速有效.
作者:杨佩秋;刘淑文;葛丽丽;郗艳杰;贾志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药学系学生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时的教学方法.方法 采用国外医学院校流行的案例教学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及示例.结果与结论 案例教学法切实可行,可用于我国药学院校的教学.
作者:罗宏丽;肖顺林;王述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咽炎丸对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1 95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咽炎丸治疗组(1 100例)及对照组(850例).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
作者:马艳;张旭;马英;汪宇;袁慧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 226株非重复菌株,革兰阴性菌占63.87%(783株),革兰阳性菌占36.13%(443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对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奇异变形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敏感.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化脓性链球菌(A群)对万古霉素、氯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低,但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仍表现为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保持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结论 定期总结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这对规范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耐药菌在临床暴发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为基层医院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通过总结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体会,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非常必要,可以促进药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保障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钟传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27家医院抗精神病药物采用药品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长,传统药物增长缓慢,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增长较快.结论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要选择.
作者:任义胜;徐华娥;冯琳;戴惠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为我国制药企业开发非专利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找出我国制药企业在非专利药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非专利药的开发仍是我国制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药企业应针对不足、加大创新力度,在有效开发非专利药的基础上抢滩非专利药市场.
作者:刘娟;董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需要同时服用除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药物外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但就这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否有临床意义,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该文应用药理学理论,对他汀类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代谢的影响进行分析.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多对体系统,简单地就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试验、分析是不全面的,结果的实用性也很有限.
作者:郭英芳;廖先花;赵彦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药品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近年来,随着药品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药品广告迅猛发展,虚假广告也招摇上市,甚至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该文列举了虚假药品广告泛滥的现象,分析了成因,并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5项遏止虚假药品广告的建议.
作者:陈建玲;郝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该文通过讨论强生药品召回事件,分析了当前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于丹;孟锐;丁丽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 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雷国强;刘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在褥疮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15例Ⅱ度以上褥疮患者除采用基础护理外,再予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结果经云南白药麻油调敷创面的骶尾部Ⅱ度褥疮患者1~2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3~5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其中的糖尿病患者恢复相对延迟,但较云南白药治疗前病程转归明显加快,该类患者3~4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5~7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未见假性愈合,血糖控制平稳.结论 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对Ⅱ度以上褥疮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丽霞;王凌芬;苏华;刘燕;崔璀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利用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对胶囊剂中是否添加盐酸西布曲明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 以盐酸西布曲明化学对照品的近红外光谱为参照光谱,选择特定谱段,根据盐酸西布曲明被掺入胶囊中的起效浓度建立待测样品光谱与参照光谱在该谱段的相似系数阈值,定性判断待测样品是否含有盐酸西布曲明.结果选定 7 521.7~5 453.7谱段为特征谱段,设定阈值为 95%,用 20个含盐酸西布曲明的市售样品进行验证,相关系数大于95%的有17个,占样品总量的85.00%.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作为市场上检测胶囊剂中是否非法添加盐酸西布曲明的快速、有效检查手段.
作者:张涛;陈启钊;林冬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临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智能精神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治疗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19.28±2.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6.75±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痴呆,标本兼治,可改善患者的记忆功能和思维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春红;谢梅;徐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宁神补心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五味子、熟地黄、首乌藤、合欢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五味子、熟地黄、首乌藤、合欢皮薄层鉴别效果好;丹酚酸B进样量在0.137 0~2.055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宁神补心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孟良;赵佳丽;宋珍鹏;于慧娜;赵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十五味龙胆花丸中原儿茶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冰乙酸(10 ∶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柱温为25 ℃,流速为1.0 mL/min.结果原儿茶酸质量浓度在1.95~19.5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0.68%(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程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