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对褥疮的护理效果

李丽霞;王凌芬;苏华;刘燕;崔璀

关键词:褥疮, 云南白药, 麻油, 红外线灯
摘要: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在褥疮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15例Ⅱ度以上褥疮患者除采用基础护理外,再予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结果经云南白药麻油调敷创面的骶尾部Ⅱ度褥疮患者1~2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3~5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其中的糖尿病患者恢复相对延迟,但较云南白药治疗前病程转归明显加快,该类患者3~4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5~7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未见假性愈合,血糖控制平稳.结论 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对Ⅱ度以上褥疮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制药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要点

    有效的培训体系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该文从企业培训组织构架、培训需求、内部培训师机制、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制药业的员工培训体系.

    作者:曹明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复方枣仁水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跳台法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记忆获得障碍小鼠、记忆巩固障碍小鼠和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枣仁水提物可明显减少记忆获得障碍小鼠在跳台中错误次数(P < 0.01)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可明显减少记忆巩固障碍小鼠错误次数(P < 0.05)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结论 复方枣仁可显著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陈红燕;刘思源;袁丽娟;张天监;李诗;覃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五味龙胆花丸中原儿茶酸含量

    目的 建立十五味龙胆花丸中原儿茶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冰乙酸(10 ∶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柱温为25 ℃,流速为1.0 mL/min.结果原儿茶酸质量浓度在1.95~19.5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0.68%(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程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冬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银冬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10 ∶90),检测波长为32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结果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在5.4~10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2.98%,RSD=4.2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银冬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玲;王琴;李金玲;徐晓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加味苍耳子散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60例

    目的 评价加味苍耳子散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苍耳子散加味,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对照组为5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加味苍耳子散对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清泽;吴限远;曾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强生药品召回事件对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的启示

    该文通过讨论强生药品召回事件,分析了当前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于丹;孟锐;丁丽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1100例

    目的 观察咽炎丸对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1 95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咽炎丸治疗组(1 100例)及对照组(850例).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

    作者:马艳;张旭;马英;汪宇;袁慧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肝苏颗粒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美能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肝苏颗粒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联合美能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55例、治疗Ⅱ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Ⅰ组口服肝苏颗粒并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Ⅱ组口服肝苏颗粒和美能片,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Ⅰ组、治疗Ⅱ组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1),症状改善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但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肝苏颗粒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或与美能片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酶、退黄、促进肝功能恢复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都有满意疗效.

    作者:李建明;冯四林;邱连建;肖永平;郭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大孔吸附树脂在生物碱纯化方面的应用

    生物碱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生物活性显著,部分生物碱已经应用于临床.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是临床使用制剂中生物碱的主要来源,其纯化方法和工艺一直是研究重点,笔者对近10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纯化生物碱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归纳了其中的共性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进而为使用大孔树脂高效、高选择性地纯化生物碱提供研究思路,为工业化生产服务.

    作者:张慧芳;李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胃妙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

    目的 观察胃妙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效果及其对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患者随机分为胃妙汤治疗(治疗组)48例和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对照组)48例,观察两组治疗4周及1年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2%,对照组为89.58%;经治疗4周后胃镜检查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5.83%;治疗1年后复发率治疗组(0)也低于对照组的8.33%(P < 0.05).结论 胃妙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溃疡病病程、预防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同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需要同时服用除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药物外预防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但就这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否有临床意义,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该文应用药理学理论,对他汀类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代谢的影响进行分析.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多对体系统,简单地就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试验、分析是不全面的,结果的实用性也很有限.

    作者:郭英芳;廖先花;赵彦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2007-2009年我院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高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军字1号库存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对2007年至2009年质子泵抑制剂的出库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购药金额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2007年、2009年使用频率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2008年使用频率有所变化.泮托拉唑序号比大.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在酸相关性疾病应用中比较广泛,该院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

    作者:汪娟;吴寒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门诊患者输液用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干预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用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以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走访有关医疗机构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门诊输液用药过程中,的确存在院内交叉感染、微粒反应、药源性疾病、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安全隐患.结论 应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订有效干预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西娜;段同华;俞发;张永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药学研究论文的选题、撰写与投稿

    该文阐述了药学研究论文的概念,并探讨了药学研究论文选题、撰写及投稿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金鹏飞;胡欣;傅得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宁神补心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宁神补心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五味子、熟地黄、首乌藤、合欢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五味子、熟地黄、首乌藤、合欢皮薄层鉴别效果好;丹酚酸B进样量在0.137 0~2.055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宁神补心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孟良;赵佳丽;宋珍鹏;于慧娜;赵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脂、减少心室重构和延缓心力衰竭进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筛选,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CRT和CCT)文献,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11项研究包括902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总胆固醇(TC)降低0.99[95%(CI)0.82-1.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0.63[95%(CI)0.41-0.85],C反应蛋白(CRP)降低4.46[95%(CI)3.58-5.35];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降低0.35[95%(CI)0.11-0.59],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降低22.31[95%(CI)6.13-38.5],左室射血分数升高7.03[95%(CI)5.88-8.19].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调节心力衰竭患者血脂的同时,还可降低心肌促炎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延缓心力衰竭进程.

    作者:董改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国制药企业非专利药开发的策略探讨

    目的 为我国制药企业开发非专利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找出我国制药企业在非专利药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非专利药的开发仍是我国制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药企业应针对不足、加大创新力度,在有效开发非专利药的基础上抢滩非专利药市场.

    作者:刘娟;董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暑防治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防治中暑的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预防与治疗中暑的药物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不断探索中暑的发病机制与特效药物,在热应激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内毒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结论 中暑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祖国传统中草药研究的深入,为中暑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对中暑防治以及新药的研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陈旭;周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50例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产后缺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50例,口服中药对照组50例,穴位按摩对照组50例,治疗6 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94.00%,口服中药对照组78.00%,穴位按摩对照组76.0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穴位按摩治疗.

    作者:程力;赵超;曾莉;罗窅;席雅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检测胶囊剂中添加的盐酸西布曲明

    目的 利用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对胶囊剂中是否添加盐酸西布曲明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 以盐酸西布曲明化学对照品的近红外光谱为参照光谱,选择特定谱段,根据盐酸西布曲明被掺入胶囊中的起效浓度建立待测样品光谱与参照光谱在该谱段的相似系数阈值,定性判断待测样品是否含有盐酸西布曲明.结果选定 7 521.7~5 453.7谱段为特征谱段,设定阈值为 95%,用 20个含盐酸西布曲明的市售样品进行验证,相关系数大于95%的有17个,占样品总量的85.00%.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作为市场上检测胶囊剂中是否非法添加盐酸西布曲明的快速、有效检查手段.

    作者:张涛;陈启钊;林冬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