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泽;吴限远;曾玲
目的 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跳台法观察复方枣仁水提物对记忆获得障碍小鼠、记忆巩固障碍小鼠和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枣仁水提物可明显减少记忆获得障碍小鼠在跳台中错误次数(P < 0.01)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可明显减少记忆巩固障碍小鼠错误次数(P < 0.05)和明显延长潜伏期(P < 0.05).结论 复方枣仁可显著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陈红燕;刘思源;袁丽娟;张天监;李诗;覃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在褥疮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15例Ⅱ度以上褥疮患者除采用基础护理外,再予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结果经云南白药麻油调敷创面的骶尾部Ⅱ度褥疮患者1~2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3~5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其中的糖尿病患者恢复相对延迟,但较云南白药治疗前病程转归明显加快,该类患者3~4 d后创面渐趋干燥、红润,炎性分泌物明显减少,5~7 d后溃疡面愈合,褥疮痊愈,未见假性愈合,血糖控制平稳.结论 云南白药麻油调敷与红外线照射对Ⅱ度以上褥疮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丽霞;王凌芬;苏华;刘燕;崔璀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治疗困难.该文综述了近年有关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林庄;卢国良;孙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灯盏细辛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提取后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灯盏细辛中的3,5-2-O-咖啡酰奎宁酸、野黄芩苷、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4种成分.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或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能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行强,可对灯盏细辛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作者:于玲;邱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 226株非重复菌株,革兰阴性菌占63.87%(783株),革兰阳性菌占36.13%(443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对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奇异变形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敏感.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对常用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化脓性链球菌(A群)对万古霉素、氯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低,但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仍表现为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保持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结论 定期总结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这对规范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耐药菌在临床暴发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变迁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至2009年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 5年间医院主要的病原菌有7 693株,基本呈逐年增多趋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 010株)占26.13%,革兰阴性菌(4 548株)占59.12%,真菌(1 135株)占14.75%;革兰阴性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加强临床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监测,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和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国俊;黄荣忠;罗宏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为基层医院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通过总结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体会,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非常必要,可以促进药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保障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钟传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严重下肢创伤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III(ATⅢ)的变化及其与伤后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26例下肢创伤患者分为重伤组(简明损伤定级评分不低于3分,20例)和轻伤组(6例); 26例患者又分为前DIC组7例、DIC组3例、其他组16例;26例患者于伤后第1,3,6天空腹采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液PAI-1及ATⅢ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重伤组和轻伤组PAI-1在伤后第1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重伤组明显高于轻伤组(P < 0.05),ATⅢ在伤后第1,3,6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且重伤组明显低于轻伤组(P < 0.05).DIC组PAI-1在伤后第1天明显高于前DIC组(P < 0.05),而ATⅢ在伤后第1,3天明显低于非前DIC组(P < 0.05).伤后ATⅢ水平与DIC、前DIC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下肢创伤后急性期ATⅢ和PAI-1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检测这两项指标对于预测下肢伤患者病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能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
作者:殷勤;王丽馨;帖儒修;胡波;邓少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产后缺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50例,口服中药对照组50例,穴位按摩对照组50例,治疗6 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94.00%,口服中药对照组78.00%,穴位按摩对照组76.0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穴位按摩治疗.
作者:程力;赵超;曾莉;罗窅;席雅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不合理处方原因,促进处方质量提高.方法 抽查医院2010年1月至6月门诊处方15 600张,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445 张,占总处方量的2.85%.不合格处方中,处方前记不规范占30.25%,处方正文不规范或错误占52.59%,其中不合理用药占9.44%,处方后记不规范或错误占7.41%,其他占9.66%.有些处方同时存在多处不规范或错误.结论 < 处方管理办法>使处方评审有了统一评价标准,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及时解决问题.
作者:陈华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百合安神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组口服百合安神汤,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抑郁症评分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百合安神汤可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 百合安神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安全、有效.
作者:徐晓艳;季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头风灵胶囊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2 ∶98),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21 nm.结果天麻素进样量在0.2~1.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为1.1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有效控制天麻头风灵胶囊的质量.
作者:胡顺波;赵晓荣;郭洪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27家医院抗精神病药物采用药品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和日用药金额等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长,传统药物增长缓慢,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增长较快.结论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要选择.
作者:任义胜;徐华娥;冯琳;戴惠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测定琥珀安神丸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 ∶3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五味子醇甲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047 08~0.235 4 μg,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97.98%,RSD=0.88%(n=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宏岩;孙长仁;孙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测定银冬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10 ∶90),检测波长为32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结果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在5.4~10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2.98%,RSD=4.2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银冬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玲;王琴;李金玲;徐晓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减少门诊药房药患纠纷,改善药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结合门诊药房的工作特点及患者的反馈信息,分析药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目前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医院取药环境及等候时间有待改善.患者就诊的其他环节与药房缺乏沟通,导致患者取药时发泄不满.结论 药剂人员应改变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各科室及患者的沟通,避免药患纠纷.
作者:张婉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 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雷国强;刘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统计处理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使用量明显增长.更多年轻患者及儿童趋向选择调配中药颗粒处方.结论 中药颗粒如果与中药饮片共同发展,使更多人认识并感受其优点,会有更大的临床应用空间.
作者:刘辰卉;朱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用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以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走访有关医疗机构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门诊输液用药过程中,的确存在院内交叉感染、微粒反应、药源性疾病、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安全隐患.结论 应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订有效干预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西娜;段同华;俞发;张永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为我国制药企业开发非专利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找出我国制药企业在非专利药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非专利药的开发仍是我国制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药企业应针对不足、加大创新力度,在有效开发非专利药的基础上抢滩非专利药市场.
作者:刘娟;董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