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周诚
目的 观察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惠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36例)、头孢唑林组(37例)与阿奇霉素组(32例),分别连续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和阿奇霉素治疗7 d.结果 左氧氟沙星组治愈率为75.00%,明显高于头孢唑林组的67.57%和阿奇霉素组的18.57%(P<0.05);左氧氟沙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头孢唑林组的83.78%和阿奇霉素组的40.63%(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疗效优于头孢唑林和阿奇霉素.
作者:宁超值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普瑞巴林胶囊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pH=7.0的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400∶150∶4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结果 普瑞巴林质量浓度在598.8-1 397.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1.57%(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普瑞巴林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肖健;曹杨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颠茄草中硫酸阿托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用XDB-C18 柱(250mm×4.6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6.8 g磷酸二氢钾溶于1 000 mL水中,加入10 mL三乙胺,用磷酸调pH至2.8)-乙腈(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理论板数按硫酸阿托品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结果 硫酸阿托品进样量在0.068 8~3.4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RSD为1.3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颠茄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孔泉;石国明;李志红;邱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布南色林及其有关物质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RP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25 mmol/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内含25mmol/L庚烷磺酸钠,用磷酸调pH至3.0,35∶30∶35),检测波长为243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布南色林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22~10.22μg/mL(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0.82%).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原料的质量控制.
作者:廖华卫;陈云;白家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红外指纹图谱用于炙甘草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含量测定以及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4种炙甘草样品进行质量鉴定,并对方法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与结论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法不但可以对炙甘草进行有效鉴别,还可以判别各批次质量的相关性.其能够提供完整的特征的图像,准确而形象地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应将其尽快引入实际工作中,把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结合起来,提升中药房药材质量鉴定水平.
作者:高燕菁;林佳佳;张剑平;刘宝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和喜炎平4种治疗方案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将422倒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Ⅰ、对照组Ⅱ、静脉组、雾化组,分别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Ⅰ、对照组Ⅱ、静脉组、雾化组成本分别是(853.52±265.42)元、(707.45±223.10)元、(1 119.65±398.45)元、(987.88±305.46)元,有效率分别是81.13%,66.66%,95.24%,94.3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1.32%,5.71%,13.33%,7.55%,成本-效果比(C/E)分别是10.52±3.27,10.61±3.34,11.75±4.18,10.47±3.24;对照组Ⅰ、静脉组、雾化组相时于对照组Ⅱ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分别是10.09±2.92,10.13±2.98,14.42±6.13.结论 雾化组为较佳的给药方案.
作者:陆英;董艳;许应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建设与工作体会,为医疗机构建设和运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工作各方面情况.结果 与结论加强人员学习和培训是建设好静脉药物中心的核心,而建设好调配中心不仅体现药师价值,并可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胡伟;鲁超;刘丽萍;梁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促进儿科临床抗菌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方法 结合医院医疗实际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2010年第一季度我院儿科门诊处方14 878张,对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使用频率、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 878张儿科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12 056张(81.03%),单联用药占77.28%,二联用药占21.43%,三联用药占1.29%;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大小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联合酶抑制剂类、大环内酯类.结论 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且存在不合理药物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梁佩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辛伐他汀薄膜包衣片处方工艺的研究,确定注册申报工艺.方法 对各种辅料进行筛选.结果 共筛选9个处方和两种制粒工艺,选定处方8为申报注册的处方,生产工艺选用先湿法制空白颗粒干燥,再加药物混匀压片、包薄膜衣,成品质量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筛选的辛伐他汀片剂处方工艺可行、经济,产品稳定性好.
作者:杜君美;任秀杰;徐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通过定期抽查门急诊处方,对2010年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526张,占抽查处方数的0.61%,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3.61%;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方法不当、越权开方、无指征用药、溶剂不适宜、联合用药等.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索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与介入治疗的静脉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接受胃肠镜诊治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照组单纯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反应并记录丙泊酚用量、麻醉后意识消失时间、检查完毕苏醒时间(回答切题,定向明确)、离院时间.结果 两组麻醉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有所下降,但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不需特殊处理.观察组丙泊酚的总用量减少而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与介入治疗,麻醉效果好,既经济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宿亚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儿童轻中度持续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8例3~9岁患儿随机分为妥洛特罗贴剂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妥洛特罗贴刑和盐酸丙卡特罗片剂治疗2周,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喘鸣发作次数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贴剂组在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和夜间症状评分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剂组治疗期间喘鸣发作次数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量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贴剂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儿童轻中度持续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朱明亮;王军;姜双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医院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9日出院的腹外疝患者归档病历13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持续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情况.结果 135例腹外疝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其中术前用药93.33%,术后用药100.0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类15种,其中静脉滴注13种,口服2种;用药频次居前5位的是头孢替唑钠、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甲硝唑.结论 抗菌药物的选用比较随意,术后用药时间偏长,有待加强管理.
作者:殷运忠;曾永兰;汪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硫酸多黏菌素B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确定多黏菌素B中各组分.方法 按照第6版<欧洲药典>液相色谱法分离多黏菌素B各组分,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各个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进行验证.结果 多黏菌素B实际样品中存在4个组分,分别为多黏菌素B1,B2,B3,B1-I.其主要组分为多黏菌素B1.结论 液质联用技术用于多粘菌素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行.
作者:刘孟娟;周陈西;胡方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监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甲氨蝶呤导致肾脏毒性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1例,按服用年限分为0~1年组、1-3年组、3~5年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30例作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人群均留取新鲜晨尿,用酶法检测NAG,同时测定尿肌酐以校正,并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结果 服用甲氨蝶呤不同年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均在正常范围.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虽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0~1年组、1~3年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量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3~5年组较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尿NAG活性随服用甲氨蝶呤的时间的延长而增高,0~1年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1~3年组、3~5年组与正常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类风湿关节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的时间延长,尿NAG酶的活性也发生改变.尿NAG酶的检测灵敏度高,对监测服用甲氨蝶呤患者出现早期肾脏损害有应用价值.
作者:赵霞;潘文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奎硫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3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奎硫平组51例和丙戊酸钠缓释片组52例.观察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2,4,6周末采用Young躁狂评定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值比较显示,奎硫平组有效率为70.59%,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1.15%,疗效相近(P>0.05),但奎硫平组治疗2周末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较丙戊酸钠缓释片组下降更快(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丙戊酸钠组的脱落率大于奎硫平组.结论 奎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效果相同,安全性高,起效更快,更适合躁狂急性期的治疗.
作者:杨健;宋义波;邓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别嘌醇片的一致性检验模型.方法 采用一阶导数法在4 240~5 000 cm-1,5 600~6 900 cm-1和7 500~8 700 cm-1波数范围内对各厂家的别嘌醇片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结果 针对多厂家和单一厂家建立的一致性检验模型在CI=4时,均能达到各自的快速分析目标.结论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是一种很实用的分析技术,针对别嘌醇片建立的两种一致性检验模型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适用于药品检测车对别嘌醇片的快速筛查.
作者:叶杰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对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各环节进行监测,探讨减少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 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性试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不同厂家输液器配制的输液所含不溶性微粒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以及加入各种针剂的不同,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溶性微粒污染(P<0.01).结论 常规静脉输液过程的各环节均有可能导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尽量采用能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作者:李耀荣;徐青青;莫玉芳;陈文伟;张红雨;罗银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苍术油滴丸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以圆整度、丸重差异和崩解时限为指标对苍术油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苍术油滴丸的佳工艺条件为含药量15%,聚乙二醇6 000∶聚乙二醇4 000=60∶40,料液温度70℃,滴距为2 cm.结论 优选的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可行,试验结果可靠,适用于实验室小量制备和放大生产.
作者:赵颖;宋丹;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加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更好发挥抗菌药物在临床的治疗作用.方法 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家指导小组,建立系列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与监督惩罚措施.结果 与结论通过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合理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对遏制抗菌药物滥用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文杰;王爱萍;尹晓飞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