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工作体会

胡伟;鲁超;刘丽萍;梁敏

关键词: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建设, 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建设与工作体会,为医疗机构建设和运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工作各方面情况.结果 与结论加强人员学习和培训是建设好静脉药物中心的核心,而建设好调配中心不仅体现药师价值,并可促进合理用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6例

    目的 观察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惠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36例)、头孢唑林组(37例)与阿奇霉素组(32例),分别连续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和阿奇霉素治疗7 d.结果 左氧氟沙星组治愈率为75.00%,明显高于头孢唑林组的67.57%和阿奇霉素组的18.57%(P<0.05);左氧氟沙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头孢唑林组的83.78%和阿奇霉素组的40.63%(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的疗效优于头孢唑林和阿奇霉素.

    作者:宁超值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毛细管柱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培美曲赛二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建立以外标法测定培美曲塞二纳中溶剂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该化合物中正己烷、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醇、二氯甲烷、乙醇、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9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 以交联聚乙二醇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检测嚣,顶空进样方式,柱温起始温度为40℃,保持10 min,然后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至120℃,保持2 min.结果 正己烷、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醇、二氯甲烷、乙醇、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9种溶剂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2.98~59.60 μg/mL(r=0.9990),50.21~1 004.20μg/mL(r=0.999 9),50.33~1 006.60μg/mL(r=0.9995),50.17~1003.40μg/mL(r=0.999 4),30.11~602.20 μg/mL(r=0.999 9),6.11~122.20μg/mL(r=0.998 8),50.33~1 006.60 μg/mL(r=0.999 8),4.15~83.00μg/mL(r=0.999 5),8.74~174.80μg/mL(r=0.999 2);低检测浓度分别为5.8,2.5,2.0,2.0,3.0,6.0,2.0,1.6,8.9 μg/mL;9种溶剂的回收率良好.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培美曲塞二钠有机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刘津爱;朱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瑞巴林胶囊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普瑞巴林胶囊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pH=7.0的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400∶150∶4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结果 普瑞巴林质量浓度在598.8-1 397.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1.57%(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普瑞巴林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肖健;曹杨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沙美特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37例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74例哮喘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舒利迭)干粉剂(50 μg/250μg)吸入,每日2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吸入,200 μg/次,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5 d,并采用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哮喘测试控制量表(ACT)评分.结果 两组在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和哮喘测试控制量表评分上均有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沙美特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具有较好控制效果,且疗效好、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南建军;周颖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艾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艾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0年至2010年报道的艾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个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艾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可致休克甚至死亡.结论 临床应注意观察艾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并及时应对.

    作者:郭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我院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094例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至2009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年龄段以40~59岁高(32.63%),静脉给药的发生率(88.20%)高,发生率前3位为头孢菌素类(39.62%)、喹诺酮类(31.31%)和大环类酯类(10.94%);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46.09%),其次为消化系统(22.64%);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和皮疹为主.结论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要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合理选用药物和给药途径,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谢建翔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对短期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不良反应病例的治疗与思考

    目的 探讨如何大限度地减少甲氨蝶呤(MTX)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简述2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因错误地连续使用甲氨蝶呤致骨髓抑制并引发感染等不良反应的治疗过程,探讨治疗合理性、找出毒副作用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 2例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后续治疗合理,毒副作用的产生可能是对药物高敏或因错误叠加使用导致蓄积,或两者兼而有之.结论 医、药人员应共同努力,杜绝错用并密切关注自身免疫病患者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防治,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毅;郭澄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紫花高乌头醇提物对大鼠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花高乌头全草醇提物(AER)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模型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ER低剂量组、AEB中剂量组、AER高剂量组、蛤蚧定喘胶囊组,采用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建立动物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EGF和IL-1β的含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试药治疗组肺组织中EGF含量未明显降低(P>0.05),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紫花高乌头醇提物能显著降低IL-1β的含量,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韩瑞兰;肖云峰;常福厚;陆景琨;王敏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4种炙甘草样品的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红外指纹图谱用于炙甘草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含量测定以及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4种炙甘草样品进行质量鉴定,并对方法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与结论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法不但可以对炙甘草进行有效鉴别,还可以判别各批次质量的相关性.其能够提供完整的特征的图像,准确而形象地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应将其尽快引入实际工作中,把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结合起来,提升中药房药材质量鉴定水平.

    作者:高燕菁;林佳佳;张剑平;刘宝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一清软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 建立测定一清软胶囊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ODSC18柱(250mm×4.6 mm,5μm)为固定相,0.2%磷酸二氢钠(用磷酸调pH至2.8)-乙腈(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0.40%(n=6).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6),平均回收率为98.85%,RSD=0.48%(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王群英;何选林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肠消炎丸中芦丁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结肠消炎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C18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7 nm.结果 芦丁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525 6~7.884 0μg,r=0.999 7(n=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9%,RSD=0.64%(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结肠消炎丸的质量.

    作者:徐艳红;陆君;郭汉文;陈静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108例

    目的 探讨应用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的可行性.方法 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3~11分的184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预防用药,分组给予奥美拉唑或甲氰咪胍治疗,对比观察各自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108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7.41%),顽固性呃逆3例(2.78%):76例使用甲氰咪胍的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21例(27.63%),顽固性呃逆10例(13.16%).结论 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预防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开华;王飞;冉启山;耿世经;文远超;李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某院2010年静脉输液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静脉输液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10年住院、门急诊、全院静脉输液品种、数量、金额.结果 每例住院患者平均输液58瓶,平均每日输液5.68瓶;门诊患者平均每人次0.74瓶.结论 患者接受输液治疗频率太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让患者用药更安全、合理.

    作者:卢小兰;黄富宏;孙玥;吴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颠茄草中硫酸阿托品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颠茄草中硫酸阿托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用XDB-C18 柱(250mm×4.6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6.8 g磷酸二氢钾溶于1 000 mL水中,加入10 mL三乙胺,用磷酸调pH至2.8)-乙腈(88∶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理论板数按硫酸阿托品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结果 硫酸阿托品进样量在0.068 8~3.4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RSD为1.3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颠茄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孔泉;石国明;李志红;邱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34例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6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口服帕罗西汀片20 mg、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均观察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两个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作者:朱香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静脉给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分析静脉给药存在的问题,以利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对常见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与结论存在问题包括对药品质量重视不够、给药剂量不足等,提高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加强药品监管,重视合理的给药方式,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李红;马新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102例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0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49),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1.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颅内压、CT结果.结果 治疗组在提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减轻颅内压升高和水肿带扩大等方面效果明显(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能增强脑细胞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可减少伤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王飞;李金刚;牟晓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010年我院门、急诊抗菌药处方评价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 通过定期抽查门急诊处方,对2010年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526张,占抽查处方数的0.61%,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3.61%;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方法不当、越权开方、无指征用药、溶剂不适宜、联合用药等.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索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槟榔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槟榔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色谱分离,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产地的槟榔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以氢溴酸槟榔碱为参照峰,确定了3个共有峰,建立了14批药材的共有图谱.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好,为槟榔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丁野;姚蓉;龙海燕;李文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检测患者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8,IL-10,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8和TNF-α的表达水平,减轻气道中的炎性细胞浸润.

    作者:周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