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医学高职教育中妇产科教学的几点建议

姜淑艳

关键词:医学高职教育, 妇产科教学, 建议
摘要:三一二连读医学高职教育是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的一件新生事物,高职教学规律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笔者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医学高职教育中妇产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模糊综合决策在心理健康评测中的应用

    根据心理健康测定的特点,采用列联参数构成模糊矩阵,大频数构成模糊向量,建立了模糊综合决策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杨映红;邓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分析

    目的应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解除脊髓压迫,稳定脊柱,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1周拍X光片示伤椎前高度由术前平均22mm恢复至平均36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至平均40°.结论经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角,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稳定脊柱.

    作者:赵连河;郑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影响中药汤剂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从药材的煎煮方法、质量、炮制、处方配方、性质及剂量等方面介绍影响汤剂质量因素及对策,提高汤剂质量,保证疗效,达到防病治疗目的.

    作者:陈红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解剖学实验考试结果分析与思考

    1对象与方法对象为我校2003级助产10班及11班、卫生保健16班共151名学生.解剖学标本考试内容分为5部分: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将5大部分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名称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编程.

    作者:袁德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中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目的找出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阻碍中学生体育意识向体育行为转化的不利因素,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对我区5所中学高中一年级185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利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学生的体育意识向体育行为转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上男女生也存在差异.结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适合男女生特点的体育项目,以提高全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作者:李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永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中心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在身心、智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及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内化.

    作者:杨友谊;刘霞;郝洪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社区医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分析

    随着现代医药科学和临床药学的发展,药物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防治疾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小云;陶爱群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浅谈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中药炮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的、化学的过程,而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因此,从几方面去探讨影响中药炮制质量的因素,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及同道们的注意与重视,共同努力一起推动我国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麦穗坚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医学教育的创造教育形式探究

    培养人才的创造素质是时代的召唤,但如果人才的创造性培养不付诸于行动,则创造性教育只是一纸空谈.而在创造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手段和形式尤其重要,主要是通过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运用多元化教育形式诱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作者:杨留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中医处方的风格

    中医学根植于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处方和一切文学艺术品一样,也有各自的风格,它记载着我国历代科学文化的昌盛和进步,记载着中国医学史的源流和发展,反映古往今来医学流派和著名医学专家的不同个性和学术特征.

    作者:闫立国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化疗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动员方案为化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主要动员方案为CTV方案:环磷酰胺(CTX)1 200~1 500mg/m2,鬼臼噻吩甙(Vm-26)400mg/m2,分3天用,长春花碱酰胺(VDS)3mg/m2.于联合化疗后WBC降至低并开始回升时予rhG-CSF5μg/kg,1次/天,皮下注射,当WBC≥5.0×109/L时开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结果1例采集1次,9例采集2次,获得MNC为(5.62±2.25)×108/kg,CD34+细胞为(13.26±6.45)×106/kg,CFU-GM为(2.33±1.02)×105/kg.达到目标采集量单个核细胞≥4×108/kg10例中8例(80%),CD34+细胞≥2×106/kg10例中10例(100%),CFU-GM≥2×105/kg10例中7例(70%).1次采集后8例(80%),2次采集后10例(100%),患者达到了CD34+细胞数目标采集量.结论化疗CTV方案联合rhG-CSF动员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

    作者:崔杰;古扎努;聂慧芳;李文英;李兰英;魏亚明;刘喜婷;姜俊峰;马兰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注重幼儿饮食 促进幼儿健康

    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饮食情况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幼儿园应把如何办好幼儿膳食,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作为重要的课题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浅谈临床检验科的实习带教

    临床检验科的实习带教是检验科的工作内容之一,认真、热情的实习带教是临床检验科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毕业生实习,在检验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对于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医学生来说,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勤;李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作用

    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的自然及可取的方法,也是科学、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但是要取得成功的母乳喂养,除做好产前准备、产后开展早吸吮、建立母婴同室外,在产后访视中要加强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产后乳房护理以及喂养技巧等指导.

    作者:陈金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异常关系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期血脂异常情况,为颈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80岁的颈动脉硬化患者42例,男20、女22例,编为颈动脉硬化组;随机选取50~80岁的非颈动脉硬化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4例,进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检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中血脂异常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0.01,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男、女患者发病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血脂是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马海英;蔡玉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尝试与体会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点,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笔者把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尝试与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张光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以其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教学过程生动多彩的优势迅速为广大师生接受.但在制作时应避免设计课件面面俱到,内容堆砌华而不实,避免产生多媒体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推进医学教育技术现代化改革的进程.

    作者:沈维青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实验制备硼酸甘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甘油剂系药物的甘油溶液,专供外用的制剂.常用于耳鼻喉科疾患.甘油剂常用的制法有:化学反应法和溶解法.而硼酸甘油常作为化学反应制备甘油剂的代表处方,硼酸甘油的主要成分是硼酸与甘油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硼酸甘油酯.

    作者:吴三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探讨卫生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或达标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有取得好成绩的良好愿望,但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学习上有成就动机并很努力的学生很少.针对学习动机低水平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教育教学对策.

    作者:董晓林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