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崔杰;古扎努;聂慧芳;李文英;李兰英;魏亚明;刘喜婷;姜俊峰;马兰芳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摘要:目的研究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动员方案为化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主要动员方案为CTV方案:环磷酰胺(CTX)1 200~1 500mg/m2,鬼臼噻吩甙(Vm-26)400mg/m2,分3天用,长春花碱酰胺(VDS)3mg/m2.于联合化疗后WBC降至低并开始回升时予rhG-CSF5μg/kg,1次/天,皮下注射,当WBC≥5.0×109/L时开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结果1例采集1次,9例采集2次,获得MNC为(5.62±2.25)×108/kg,CD34+细胞为(13.26±6.45)×106/kg,CFU-GM为(2.33±1.02)×105/kg.达到目标采集量单个核细胞≥4×108/kg10例中8例(80%),CD34+细胞≥2×106/kg10例中10例(100%),CFU-GM≥2×105/kg10例中7例(70%).1次采集后8例(80%),2次采集后10例(100%),患者达到了CD34+细胞数目标采集量.结论化疗CTV方案联合rhG-CSF动员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异常关系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期血脂异常情况,为颈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80岁的颈动脉硬化患者42例,男20、女22例,编为颈动脉硬化组;随机选取50~80岁的非颈动脉硬化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4例,进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检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中血脂异常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0.01,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男、女患者发病情况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血脂是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马海英;蔡玉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浅谈手术治疗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人体各系统的相互协调才能保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而各种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秦燕;周尔忠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五官科实验课程的分层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目的探讨实验课的分层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影响.方法对在校的3个相同专业的班级,随机分为3组,选出相同的实验课题,分别采用模仿操作、独立操作、探索创造性操作3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观察不同的实验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设计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性等各方面的影响.结果模仿操作、独立操作、探索创造性操作3种实验方法理论平均成绩分别为92.20、93.50、93.00;操作平均成绩分别为82.20、92.60、91.00;无记名调查问卷显示,对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分别有73.68%和70.18%的学生认为是探索创造性操作较好;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加自信心方面学生认为独立操作较好,选择率分别为63.15%、64.91%、54.39%.结论实验课程的分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验设计能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信心与科学态度.

    作者:张秀梅;赵磷慧;张喜英;高翔;程梅影;李洁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分析了数字化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提出了数字化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在网络环境下全程、全方位地为读者服务,提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马立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尝试与体会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点,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笔者把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尝试与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张光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从一项智力测验的结果看中专学生的现实教育

    从我校200名学生的一项智力测验结果出发,分析了目前中专学生智力水平偏低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应从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入手,加大中专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刘金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浅谈生药标本贮存管理的重要性

    生药是指在产地经过简单加工而未精炼的天然药物商品药材.生药标本是指经过整理而保持完整性状特征的生药实物样品,供观摩、教学和研究之用.

    作者:张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中专生心理卫生状况分析

    取材山东省一所护理专业为主的中专学校,共收到283封学生心理咨询信件,将咨询的主要问题分类、排序并做描述性分析.咨询的主要问题依次为:(1)同学及舍友间交往(除外异性交往)92封(32.5%);(2)学习问题87封(30.7%);(3)异性交往63封(22.3%);(4)为自己的个性、情绪、外表不满、烦恼54封(19.1%);(5)为同学、亲人咨询,想帮助他们30封(10.6%);(6)性方面12封(4.2%);(7)男生咨询15封(5.3%).通过分析发现中专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人际交往,异性交往,学习,对自身外表、情绪和个性不满等方面.

    作者:鹿瑞云;胡博华;聂晓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对医学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探索

    提出面向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要,突出计算机课程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观点.

    作者:李锡丹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模糊综合决策在心理健康评测中的应用

    根据心理健康测定的特点,采用列联参数构成模糊矩阵,大频数构成模糊向量,建立了模糊综合决策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杨映红;邓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加强实验课中的安全意识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安全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要上好一节实验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准备充分、操作正确、结果精确,还应注意加强实验课中的安全意识,安全势在必行.

    作者:安丽欣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中医处方的风格

    中医学根植于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处方和一切文学艺术品一样,也有各自的风格,它记载着我国历代科学文化的昌盛和进步,记载着中国医学史的源流和发展,反映古往今来医学流派和著名医学专家的不同个性和学术特征.

    作者:闫立国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永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赭朴九味润燥汤提取工艺的药效学评价

    目的用生物学方法评价赭朴九味润燥汤佳提取工艺.方法观察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大肠水分含量影响,比较佳工艺提取液和汤剂浓缩液作用强弱.结果佳工艺提取液比汤剂浓缩液促进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和增加大肠水分含量作用更显著.结论赭朴九味润燥汤佳提取工艺是合理的,可为该处方的开发生产提供依据.

    作者:王志坚;贺殿;邵长江;贾忠;鞠洋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大学语文教学体会

    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阅读教学、研究性鉴赏教学、研究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同时,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应具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作者:荣海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优化课堂教学之管见

    中等卫校在使用新编教材<药理学基础>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药理学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有一些体会,现与同行商榷.

    作者:陈陆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解剖学实验考试结果分析与思考

    1对象与方法对象为我校2003级助产10班及11班、卫生保健16班共151名学生.解剖学标本考试内容分为5部分: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将5大部分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名称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编程.

    作者:袁德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注重幼儿饮食 促进幼儿健康

    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饮食情况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幼儿园应把如何办好幼儿膳食,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作为重要的课题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从辨病与辨证谈中西医结合思路--跟随伊达伟老师学习心得

    西医学和传统的中医学在认识和诊疗疾病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二者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但其治疗疾病的目的却是一致的,临床实践也表明是可以结合的.

    作者:刘立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复方丹参滴丸和鲁南欣康治疗冠心病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用鲁南欣康作对照.方法112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与对照组(鲁南欣康组),每组56例.2组间年龄、性别和平均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双盲方式给药观察.治疗组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tid,对照组服鲁南欣康20mg,bid.观察期间患者应用其他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评定疗程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心电图ST-T有效改变:疗程1个月2组无显著性差异(64%对66%,u=0.22,P>0.05).在疗程3个月、6个月分别为77%对69%(u=11.43,P<0.01)、89%对71%(u=31.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疗程1个月、6个月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性(u=39.5,P<0.01).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患者疗效优于鲁南欣康组,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总有效率逐步提高,而鲁南欣康组则无此效果.

    作者:陈克永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