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46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尹玉琴;荆海霞;赵益斌

关键词: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临床疗效, 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促进丙戊酸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546例年龄为3个月~87岁的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的797例次稳态血药浓度,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412例次(51.69%)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 μg/mL)内,64例次(8.03%)高于100 μg/mL,321例次(40.28%)低于50 μg/mL;不同年龄段的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范围无明显差异;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后有63.37%的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明显高于普通片(50.29%);合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时,可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且三者联合服用时更明显,而合用妥泰、R-氨酪酸、氯硝安定时,血药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葛酮颗粒中葛根素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葛酮颗粒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以Waters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甲醇-水-醋酸(25:75:1)为流动相.结果 葛根素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048~1.92 μg(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1.62%(n=6).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葛酮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冬梅;杨世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2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77例和氟伐他汀治疗A组79例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81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调脂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d.治疗B组加用氟伐他汀80 mg/d,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CRP和MMP-3的变化.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A组及治疗B组CRP和MMP-3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氟伐他汀可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作者:刘娟;刘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地芬诺酯片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地芬诺酯片中盐酸地芬诺酯和硫酸阿托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岛津VP-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用70%磷酸调节pH至2.7)-乙腈(35:65),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 盐酸地芬诺酯和硫酸阿托品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12~505.6 μg/mL(r=0.999 9)和2.36~118.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7%(RSD=1.22%)和99.43%(RSD=0.84%).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结果 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复方制剂中两组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何建锋;郭瑞锋;郄冰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盐酸小檗碱与门冬酸钾镁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60例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与门冬酸钾镁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盐酸小檗碱0.2 g,口服,4次/d;门冬酸钾镁2片(300 mg),口服,3次/d.对照组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门冬酸钾镁注射液20 mL、胰岛素12 U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60例中,治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64例中,治愈12例,好转22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53.12%.结论 盐酸小檗碱与门冬酸钾镁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修勇;王秀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参咳喘胶囊浸膏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 筛选麦参咳喘胶囊浸膏的佳干燥方法.方法 采用常压、减压、微波、喷雾4种干燥方法 ,以干燥时间、干膏性状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甘草酸含量作为对比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微波干燥和喷雾干燥麦参咳喘胶囊浸膏所用时间远少于另两种干燥方法 ,且测得的甘草酸含量更高.结论 应根据不同应用目的 选用微波或喷雾干燥法,微波干燥法更适用于麦参咳喘胶囊浸膏在实验室的干燥.

    作者:张毅;陈杨芳;叶磊;王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另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另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均1次/d,连用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涌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考察其常用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溶解,流动相进行稀释.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水溶液-甲醇-四氢呋喃-10%四丁基氢氧化铵(700:280:25:12.8),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2 nm,柱温为30℃.结果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1~100 μg/mL(r=0.999 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2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n=5).头孢美唑对照品溶液5 d内稳定;头孢美唑钠的生理盐水溶液4℃下避光放置5 d,主药含量大于95%,稳定性较好.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试验动物的准确给药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边原;何林;夏祺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46例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 胃溃疡组22例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19例(86.36%),溃疡愈合总有效21例(95.45%);十二指肠溃疡组24例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20例(83.33%),溃疡愈合总有效23例(95.83%).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消化性溃疡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杨爱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硫酸氨基葡萄糖分散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硫酸氨基葡萄糖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样品柱前衍生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三水合乙酸钠水溶液-甲醇(90:10),用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 方法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300~1 500 μg/Ml,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102.68%,RSD=1.08%(n=9).结论 此法简便、快速、准确,是测定硫酸氨基葡萄糖含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初立梅;徐健峰;石涛;徐康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05例香丹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知识库>中关于香丹注射液致ADR的报道,查阅原始文献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 香丹注射液可引起多系统ADR,临床使用时须高度重视和警惕,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何庆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心综合征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82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CS发病率为30.26%,在脑卒中发病后数小时到1周内发生的患者占95.1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高(58.54%),其次为脑出血(29.27%)、脑梗死(12.20%);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65.85%)、心律失常(51.22%)、类心肌梗死改变(17.07%);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3.90%;死亡率为25.61%,明显高于未合并CCS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结论 CC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类型、部位有关,预后较未合并CCS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一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王秋里;冯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片薄膜包衣工艺研究

    目的 将复方丹参片糖衣片改为薄膜衣片.方法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主要成膜材料包衣,将生产的复方丹参薄膜衣片与糖衣片同时进行稳定性考察、比较.结果 复方丹参薄膜衣片在抗湿性、硬度、稳定性、外观等方面均优于糖衣片.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工艺成熟.

    作者:刘利清;胡佳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耐受性比较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和起效时间.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中重度抑郁症患者130例,进行为期8周的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n=65)和文拉法辛缓释剂(75~150 mg/d,n=65)治疗,采用蒙格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第8周时,应用MADRS评分,两组疗效相似;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获得持续缓解的速度明显快于文拉法辛组;文拉法辛组出现恶心、便秘和多汗较多(P<0.05),停药患者较多(P<0.01).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相似,而艾司西酞普兰耐受性和起效速度更佳.

    作者:孙赓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利布合剂2 mL臂丛阻滞致严重毒性反应1例

    患者,男,32岁,65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Ⅰ级,拟于臂丛阻滞下行左桡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无手术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0.3 mg,入室监测,开放静脉通路.

    作者:赵沛钰;丁彦玲;郑天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我院老年病区静脉输液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用药情况.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6-2008年输液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老年病区输液品种数、总量、总金额均逐年增加,输液销售总额占全年药品总额的12.00%;营养类和电解质类输液的用量占大多数,其中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占总输液量的70.66%;治疗类输液增长过快,以生化制剂为主.结论 输液的用量和消耗金额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用药应注意调整药物品种,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

    作者:张刘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盐酸非索非那T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2例

    目的 探讨盐酸非索非那丁片联合中药五味子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非索非那丁片联合中药组(治疗组)与单用盐酸非索非那丁片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52例基本治愈率为48.08%,总有效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26.92%和总有效率80.77%;治疗组复发率为16.00%.远低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丁联合中药五味子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43例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3例采用纳洛酮静脉给药方式治疗,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61.54%,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 用纳洛酮抢救肺性脑病患者.效果显著且使用安全.

    作者:张伟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烧伤药物治疗费用组成与分析

    目的 促进烧伤治疗的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衢化医院2008年1月至6月的烧伤住院患者的用药品种和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创面处理用药金额大(24.85%),其次是抗感染用药及溶剂(22.21%)、营养支持用药(20.81%).单品种用药金额排序前5位依次为重组人生长激素、人血白蛋白(10 g)、谷氨酰胺注射剂、人血丙种球蛋白、乌司他丁.结论 该院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但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使用应减少,可相应增加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量.同时,应减少注射剂的用量,能口服的尽量避免注射用药;减少谷氨酰胺注射剂用量,改为口服谷氨酰胺颗粒或其他药物补充营养.

    作者:何慧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72 h内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及一般情况进行配对,共选择有效病例43对,分别应用法舒地尔60 mg,2次/d或银杏叶提取物20 mL,1次/d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 d.所有患者于确诊后进行S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在治疗结束时复查SSS评分和血清hsCRP含量,1月后评估患者mRS评分.结果 法舒地尔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2周后SSS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法舒地尔组比银杏叶提取物组更显著(P<0.01);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结局改善显著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P均小于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法舒地尔组比银杏叶提取物组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缺血脑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邓志宽;吴静;王若丹;陈晓燕;程赛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43例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因果关系标准,对1999-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期刊数据库中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可发生在整个用药过程中,主要造成皮肤器官、心血管系统损害;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 应改进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提高药物纯度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以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朱婉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