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

方永军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
摘要: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各级各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开发其创新能力.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的条件之一.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从首饰现象谈护生的美

    为了让护生在学完卫校课程后,更快地适应护士角色,引导培养护生的美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彭美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浅谈临床护理带教的方法与体会

    笔者从事护理带教工作多年,现将多年临床实习护生带教工作体会总结如下.1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和目标根据学生实习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各科特点制定实习计划,确立带教目标.由护理部具体安排护生到临床各科进行实习.科护士长按计划安排带教教师根据实习教学计划,制定带教目标,熟悉实习计划,掌握护生实际情况,带教组长协助病区护士长抓好实习工作.带教教师跟班指导实习,对护生进行思想教育,使护生明确需要掌握的基础护理操作项目、专科操作项目,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同时,指导护生熟悉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各种症状及观察、护理方法.

    作者:崇宏雯;王广涛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儿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儿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过渡到医生的必经之路,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分析儿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黄明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一个职业中专班主任的思考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全班学生在校的生活起居,更要引导他们努力学习,责任比较重大.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班主任除了爱心、耐心、恒心之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内容,即使这样,笔者发觉有时依旧无可奈何.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3方面协调进行,仅仅依靠学校依靠班主任的教育,很难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作者:杨雨曼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浅析老年病的特点

    通过对老年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点分析,提出老年病的预防措施.

    作者:屈海军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有目的、有计划适时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

    作者:余阳燊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博乐欣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新型抗抑郁剂博乐欣是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本文采用博乐欣与传统抗抑郁剂阿米替林进行对照治疗抑郁症,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堂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民族班药剂学实验技能训练初探

    药荆学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其实验技能占理论课的50%,这足以说明实验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使我校民族药剂专业的学生熟练地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1999级、2000级中专民族药剂班的学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药剂操作技能模式的探索,经过考核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帕提古丽;贾志艳;程煜凤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当前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事业的一部分.我国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同时,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中,仍存在某些不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下面谈谈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作者:谢爱群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浅谈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只有把人文素质内化为护理人员的能力,寓人文素质教育于专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实施整体护理必须具备的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才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笔者谈谈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以上综合素质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作者:陈双春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谈新时期的医德教育

    对新时期加强医德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医德的根本宗旨教育及进行医德教育的途径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强调医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郭开龙;韩立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先天遗传因素,二是后天环境因素.遗传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决定因素.家庭环境是幼儿出生后的第一个世界,由人的环境和物的环境组成,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家庭居住条件、设施、设备等.在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时应当注重两个方面:(1)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2)提高幼儿为更好地生活而创造新环境的能力.现就家庭环境中如何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作一探讨.

    作者:肖建武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浅谈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课质量,认真上好每次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今后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下面介绍的是笔者开展微生物学检验(简称微检)实验教学的方法.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新生思想问题成因及对策

    新生思想问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大难问题,且由来已久.新生思想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后续教育.探讨了新生思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旨在与同行共同商榷,为新生教育提供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何琛;邱雁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谈谈教会学生实施过程管理的方法

    主要讨论教会学生实施过程管理的意义、教学的方法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周小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改革儿科护理技能考核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以往我校的儿科护理技能考核形式比较简单,内容虽与现在一样,但方法与过程先后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对学生的服装、仪表等都未作任何要求,就连操作所需的各种工具也是教师准备好的,学生只需边操作边陈述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就行了,考完之后也不整理用物,100分的操作分分散到每一个具体的动作中去;待考生和正在考试的学生没有分教室,都集中在一间教室进行,每次请4位学生上台分2组4项,由2位教师监考,待考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或看书复习,或练习操作,纪律不容易控制,也缺少一种正式的考试氛围.这样的操作考只注重了操作本身正确与否、动作是否纯熟,极大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意识到操作技能考核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机,希望通过考核增强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因此,1998年起我校儿科教师便对儿科技能考核做了大胆的改革,在原来只考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素质要求,如服装、态度、仪表、操作前准备、熟练程度、操作后的整理与分析理论等方面,丰富了技能考核的内容,并将内容项目及评分标准列表,方便了评分人的操作及计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通过这儿年的实践与完善,证实了它的可行性及优点,证实了这样的改革是有说服力依据的.

    作者:吴岸晶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儿科1~14岁住院患儿31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心理特征,对不合作的患儿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及成功率,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谢凌云;彭希敏;谢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护患沟通方法探讨

    沟通是将事实、思想、观念、感情、价值与态度传给另一个人或团体的过程[1].本文就护患沟通方法作以下探讨.1信任是护患沟通的前提信任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患者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

    作者:金辉;左慧敏;孙建;郭静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急性黄疸型肝炎与胆道疾病关系的探讨

    我们对368例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的胆道系统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50.82%的病例胆道系统并发病理损害,应用ELISA法在胆汁内检测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钢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护生心理健康与求职的关系

    护生教育是培养实用型直接参与护理工作的人才,因此护生良好的心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心理特点包括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培养工作能力.努力适应当前就业形势,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就业和择业.在对护生进行专业知识灌输的同时,努力学习心理学,自理能力和交往的技巧,让她们保持积极的情绪,进行积极的就业指导,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充分的思想准备看待就业并积极求职.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