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张利平;吴海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安全用药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收集到的299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99例ADR报告中涉及抗微生物药物的有137例(45.82%),涉及中药制剂的有74例(24.7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发生ADR多,高达64.21%;ADR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76%).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种治疗方案的比较

    目的 评估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将12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治疗第1周,3组均给予HP根除三联方案;第2~6周,A组口服国产雷贝拉唑(瑞波特,每次10 mg,每天1次),B组口服瑞巴派特纽予瑞巴派特(膜固思达,每次100 mg,每天3次),C组口服雷贝拉唑(每次10 mg,每天1次)联合瑞巴派特(100 mg/次,每天3次).结果 疗程结束后3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性改善,A组、C组比B组显著(P<0.05);第6周末复查胃镜,镜下黏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组织学炎症消退均比A组明显.结论 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比两药单用能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消退,溃疡愈合质量更高.

    作者:朱雅碧;汪望月;陈光兰;黎红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设想

    目的 提升基层医院药剂科的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对该院药学服务工作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设想.结果 与结论 通过组建临床药学服务机构、专职药师下临床、尝试开展临床药理学工作等措施,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定能提高.

    作者:姜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98例患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进行分组(A、B、C级组)并检测其血清Alb和Che水平及凝血指标,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凝血酶原时间(PT)在A、B、C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he活性在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组、A级组与B级组、B级组与C级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he及凝血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招英;董志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儿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小儿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手术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小儿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手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配合要点.结果 16例患儿除1例因合并颅脑外伤死亡外,其余15例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外伤性肝破裂一旦有手术指征,在抗休克的同时应及早手术,缩短肝脏受损至肝脏有效止血的时间,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非常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并且有在手术中应对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配合能力,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保障.

    作者:胡珍芬;陶海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甲砜霉素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甲砜霉素.方法 收集门诊甲砜霉素处方共560张,按<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和要求,从处方书写、药物联用情况和临床各科室使用情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甲砜霉素的处方书写存在不规范现象,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 甲砜霉素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需慎重.

    作者:徐道英;赵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庆18家医院2006-2007年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医院用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6-2007年重庆18家医院药品消耗数据(包括药品类别、名称、金额、生产厂家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药品销售总金额较2006年增长了68.66%;14大类药品销售金额排序没有明显变化,抗菌药物稳居首位;销售金额前15位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增长了35.21%;进口药品逐渐被国产药品替代.结论 应加强用药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刁幼华;孙传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患者的全程一体化诊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30例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结论 整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伤急救模式,早期准确的伤情评估及液体复苏,尽快地明确诊断和确定性手术,合理运用损伤控制学,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晓萍;何盛琴;屈纪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吡罗昔康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吡罗昔康涂膜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选用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成膜材料制备吡罗昔康涂膜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吡罗昔康含量.结果 吡罗昔康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0~90.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为0.56%(n=6).结论 该制剂性质稳定,质控方法 可行,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张红;刘宾;何伟雄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 ,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方法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谷浓度.结果 30例中,血药浓度小于5 μg/mL 4例,5~10 μg/mL 14例;10~20 μg/mL 6例;20~30 μg/mL 5例:大于35 μg/mL 1例.结论 老年COPD患者选用氨茶碱治疗个体差异大,临床使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联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等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给药方式.

    作者:蔡林;吴雪;龚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清利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清利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当归、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能检出当归、赤芍;黄芩苷进样量在0.816 0~4.0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n=5),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24%(n=6).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 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清利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秦丽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癫痫1例

    患者,女,88岁,因呼吸困难2 d于2008年6月2日入住心内科.患者入院前1 d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头晕、恶心、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无发热、心悸、胸痛、胸闷,无腹痛、腹泻,当地医院胸部X线摄片提示肺部感染.后至我院急诊,予注射用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1次/d,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杨曦;朱曼;孙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求达到切缘阴性(RO切除)且保证足够的术后残余肝脏体积,可同期切除.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患者生存率,FOLFOX方案是一线化疗方案,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姚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解合剂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清解合剂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75∶2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5 ℃.结果 大黄素与大黄酚进样量分别在21.12~105.6 ng和29.28~146.4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3%和98.43%,RSD分别为0.87%和0.71%(n=6).结论 RP-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干扰小、结果 可靠,可用于清解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焦志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我院2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收集到的299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99例ADR报告中涉及抗微生物药物的有137例(45.82%),涉及中药制剂的有74例(24.7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发生ADR多,高达64.21%;ADR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76%).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

    作者:张利平;吴海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3种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观察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痛(RVV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妇科门诊RVVC患者270例,随机均分为A,B,C 3组,均于睡前清洗外阴后阴道给药,A组采用双唑泰软膏(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B组采用凯妮汀(1片为1个疗程),C组采用制霉菌素栓剂(每晚1次,10 d为1个疗程),3组患者均再巩固治疗3个疗程.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8.89%,明显高于B组(60.00%)和C组(48.89%),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VVC的治疗首选双唑泰软膏.

    作者:杨黎星;王惠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康妇炎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康妇炎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香附、当归、川芎、苍术、延胡索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定性鉴别专属性强;定量分析分离度好,且阴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687 5~4.125 0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52%(n=6).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易行,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康妇炎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静波;郭力;曾冬;邹一可;陈佳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是主要的获得性TdP之一,临床发病率较低,但致死性高.药物阻断I<,kr>引起QT间期延长是药源性TdP的重要机制;女性、电解质平衡紊乱、心脏及脑损伤等基础疾病、同时应用可延长QT间期的多种药物、代谢竞争引起药物蓄积是TdP的易感因素;引起TdP的常见药物有Ⅰa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西沙必利、三氧化二砷、美沙酮等药物;药源性TdP治疗措施包括停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静脉给予硫酸镁治疗,血钾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作者:蒋桔泉;丁世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52例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5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症状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总有效率达88.46%,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下降;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静坐不能、焦虑兴奋、头痛、失眠,对体重和泌乳素水平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谭素仙;邵翠萍;王建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偏瘫后继发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对47例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所有患者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

    作者:李松;罗玉琛;霍英;蔡静月;周甘乎;李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良姜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目的 探讨高良姜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HPLC-FP)分离的优化条件.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考察高良姜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梯度洗脱条件下的分离情况.结果 优选出的高良姜HPLC-FPs分离条件,可使高良姜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提取物中各组分达到较好分离,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结论 该色谱分离条件可用于高良姜药材HPLC-FPs的分离.

    作者:刘晓东;闫明;张兰兰;霍仕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