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蔡林;吴雪;龚敏

关键词:氨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病, 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 分析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 ,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方法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谷浓度.结果 30例中,血药浓度小于5 μg/mL 4例,5~10 μg/mL 14例;10~20 μg/mL 6例;20~30 μg/mL 5例:大于35 μg/mL 1例.结论 老年COPD患者选用氨茶碱治疗个体差异大,临床使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联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等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给药方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 ,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方法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谷浓度.结果 30例中,血药浓度小于5 μg/mL 4例,5~10 μg/mL 14例;10~20 μg/mL 6例;20~30 μg/mL 5例:大于35 μg/mL 1例.结论 老年COPD患者选用氨茶碱治疗个体差异大,临床使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联合患者生理、病理、用药等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给药方式.

    作者:蔡林;吴雪;龚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

    目的 临床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4.44%,对照组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向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3-2007年我院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腹股沟疝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 对医院2003-2007年施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品使用以抗菌药物消费金额多,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高,而氨基糖苷类明显逐年下降.结论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选择起点偏高,应加强合理用药意识.

    作者:王渝;彭永富;何菊英;夏培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癫痫1例

    患者,女,88岁,因呼吸困难2 d于2008年6月2日入住心内科.患者入院前1 d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头晕、恶心、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无发热、心悸、胸痛、胸闷,无腹痛、腹泻,当地医院胸部X线摄片提示肺部感染.后至我院急诊,予注射用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1次/d,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杨曦;朱曼;孙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吲哚美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的制备

    目的 建立吲哚美辛(IDM)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的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IDM的含量并考察制剂的稳定性.结果 IDM质量浓度在5~2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63%,RSD=0.61%(n=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1.93%和2.34%(n=5);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 可靠,适合于眼科临床用药.

    作者:蔡永豪;张晓碧;刘小飞;郁引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株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划段得到美洲大蠊醇提物的不同部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对所得部位进行体外肿瘤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多个部位样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小于10 μg/mL.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确实存在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物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正春;王晓雨;杨雷香;赵昱;刘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是主要的获得性TdP之一,临床发病率较低,但致死性高.药物阻断I<,kr>引起QT间期延长是药源性TdP的重要机制;女性、电解质平衡紊乱、心脏及脑损伤等基础疾病、同时应用可延长QT间期的多种药物、代谢竞争引起药物蓄积是TdP的易感因素;引起TdP的常见药物有Ⅰa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西沙必利、三氧化二砷、美沙酮等药物;药源性TdP治疗措施包括停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静脉给予硫酸镁治疗,血钾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作者:蒋桔泉;丁世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甲砜霉素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甲砜霉素.方法 收集门诊甲砜霉素处方共560张,按<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和要求,从处方书写、药物联用情况和临床各科室使用情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甲砜霉素的处方书写存在不规范现象,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 甲砜霉素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需慎重.

    作者:徐道英;赵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苯环喹溴铵喷鼻剂的大鼠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苯环喹溴铵喷鼻剂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通过鼻黏膜给药,以Bliss法求出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以LD50的1/100,1/200;1/400作为大(3.00 mg/kg)、中(1.50 mg/kg)、小(0.75mg/kg)剂量,另设溶刺对照组,观察药物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 大鼠鼻黏膜给药的LD50为300.38 mg/kg,95%可信限为263.58~342.31 mg/kg;各剂量组大鼠连续经鼻给药6个月,其一般体征、精神状态、毛发、体重、脏器系数、肾功能、肝功能、血液生化、血液学、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毒性发生.用药期间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某些观察指标有些异常,但停药2周后均恢复.结论 苯环喹溴铵喷鼻剂连续给药6个月,在设定剂量下,大、中剂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出现,小剂量则无明显改变.

    作者:李正;陈小平;李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缓释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Spherisorb ODS C18柱(1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55∶45),检测波长为263 nm.结果 盐酸青藤碱溶液质量浓度在6.520~65.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n=6),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0.18%(n=6).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无内源性物质干扰,方法 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朱兰寸;马廷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98例患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进行分组(A、B、C级组)并检测其血清Alb和Che水平及凝血指标,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凝血酶原时间(PT)在A、B、C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he活性在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组、A级组与B级组、B级组与C级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he及凝血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招英;董志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对患者用自控镇痛泵后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腹胀等情况.结果 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观察组为24 h,对照组为48 h(P<0.01);观察组腹胀、恶心、呕吐5例,对照组腹胀12例(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很大影响,可使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显著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何翔;舒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庆18家医院2006-2007年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医院用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6-2007年重庆18家医院药品消耗数据(包括药品类别、名称、金额、生产厂家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药品销售总金额较2006年增长了68.66%;14大类药品销售金额排序没有明显变化,抗菌药物稳居首位;销售金额前15位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增长了35.21%;进口药品逐渐被国产药品替代.结论 应加强用药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刁幼华;孙传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两味药共同煎煮时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制备桔梗单煎液、丹参单煎液、丹参和桔梗混煎液、丹参和桔梗单煎后混合液4个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建立色谱图并比较其差异,测定样品中丹参素钠的含量.结果 丹参和桔梗混煎液的色谱峰数目明显多于丹参和桔梗单煎后混合液,丹参素钠的含量前者为0.20%,后者为0.11%.结论 丹参与桔梗配伍后,共同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等同于单味药材煎煮后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

    作者:李外;耿中玉;刘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谷维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1例

    目的 探讨谷维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激惹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将61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mg谷维素50 mg(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氟西汀20 mg(3次/d),乌灵胶囊0.66 g(3次/d),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64.52%和26.67%,90.33%和53.3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谷维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疗效肯定.

    作者:陈益友;项方羽;胡金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胸腺肽针治疗癌症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胸腺肽针治疗癌症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癌症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胸腺肽针静脉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胸腺肽针是治疗癌症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作者:葛家华;张玉莲;何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设想

    目的 提升基层医院药剂科的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对该院药学服务工作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设想.结果 与结论 通过组建临床药学服务机构、专职药师下临床、尝试开展临床药理学工作等措施,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定能提高.

    作者:姜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缓释滴丸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杜仲缓释滴丸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以迪马C18柱(250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am.结果 绿原酸质量浓度在1.3~13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 准确可靠.

    作者:王柏强;刘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解合剂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清解合剂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75∶2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5 ℃.结果 大黄素与大黄酚进样量分别在21.12~105.6 ng和29.28~146.4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3%和98.43%,RSD分别为0.87%和0.71%(n=6).结论 RP-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干扰小、结果 可靠,可用于清解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焦志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我院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实践

    目的 通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促进门诊医疗水平提高,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在做好调剂工作的基础上,向门诊医、护、患提供药学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结果 门诊处方合格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明显提高,药师的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显著加强.结论 门诊药房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需求引导的药学服务,可有效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作者:由志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