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参安神合剂对小鼠镇静、催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冯桂英;王建英;陈培继

关键词:五参安神合剂, 镇静, 催眠,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五参安神合剂对小鼠镇静、催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给药后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情况、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士的宁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测定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和白细胞数.结果 五参安神合剂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缩短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能对抗士的宁致小鼠惊厥的作用,升高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白细胞数.结论 五参安神合剂具有镇静、催眠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是主要的获得性TdP之一,临床发病率较低,但致死性高.药物阻断I<,kr>引起QT间期延长是药源性TdP的重要机制;女性、电解质平衡紊乱、心脏及脑损伤等基础疾病、同时应用可延长QT间期的多种药物、代谢竞争引起药物蓄积是TdP的易感因素;引起TdP的常见药物有Ⅰa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西沙必利、三氧化二砷、美沙酮等药物;药源性TdP治疗措施包括停用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静脉给予硫酸镁治疗,血钾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作者:蒋桔泉;丁世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治偏痛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医院制剂治偏痛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川芎和香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刺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的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川芎和香附;芍药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50~5.00 m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7%,RSD=1.50%(n=6).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可行、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很好地控制治偏痛胶囊的内在质量.

    作者:陈丽贞;何作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清利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清利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当归、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能检出当归、赤芍;黄芩苷进样量在0.816 0~4.0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n=5),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24%(n=6).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 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清利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秦丽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固定相为聚合阴离子树脂(Waters IC PAK,5 cm×4.6 mm),流动相为邻苯二甲酸氢钾-1 mol/L硝酸溶液,检测波长为290 mm,流速为1.4 mL/min,柱温为2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膦甲酸钠注射液的含量.结果 膦甲酸钠质量浓度在0.24~0.36 mg/mL时与吸收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0.95%(n=9).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测定.

    作者:江海峰;邓岩辉;孟祥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托君防治早产68例

    目的 观察利托君治疗早产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利托君治疗早产,并以硫酸铁联合口服特布他林片为对照.结果 利托君控制子宫收缩和延长妊娠天数的效果优于硫酸镁联合特布他林,且显效时间短,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 利托君是治疗早产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可以合理应用.

    作者:王雪君;苗彩云;谢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胃腺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与奥沙利铂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分别处理低分化和中分化胃腺癌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药物对胃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分别对2种胃腺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中分化的胃腺癌细胞对2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低分化的胃腺癌细胞.结论 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对胃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同,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敏感性也有不同.

    作者:华彬;魏润新;钱南萍;尤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速效、超短效麻醉性镇痛药,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它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体内非特异性酯酶代谢、无蓄积等药理学特性,且有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无迟发的呼吸抑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作者:袁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设想

    目的 提升基层医院药剂科的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对该院药学服务工作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设想.结果 与结论 通过组建临床药学服务机构、专职药师下临床、尝试开展临床药理学工作等措施,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定能提高.

    作者:姜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速康胶囊中齐墩果酸含量

    目的 建立肝速康胶囊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35℃.结果 齐墩果酸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323 2~1.939 2 μg(r=0.999 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4%,RSD为0.70%(n=6).结论 HPLC法简单可行、结果 可靠,可用于控制肝速康胶囊的内在质量.

    作者:林瑞群;姚五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患者的全程一体化诊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30例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结论 整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伤急救模式,早期准确的伤情评估及液体复苏,尽快地明确诊断和确定性手术,合理运用损伤控制学,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晓萍;何盛琴;屈纪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98例患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进行分组(A、B、C级组)并检测其血清Alb和Che水平及凝血指标,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凝血酶原时间(PT)在A、B、C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he活性在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组、A级组与B级组、B级组与C级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he及凝血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招英;董志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52例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5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症状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总有效率达88.46%,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下降;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静坐不能、焦虑兴奋、头痛、失眠,对体重和泌乳素水平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谭素仙;邵翠萍;王建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145例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145例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服用替米沙坦(48例)、氨氯地平(51例)、卡维地洛(46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质量(LVM)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及卡维地洛组LVM及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与氨氯地平组LVM及LV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患者均有逆转LVH作用,但替米沙坦作用优于氨氯地平和卡维地洛.

    作者:项延郡;吴胜利;陈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病毒性肝炎96例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6例)在应用甘利欣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程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6周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指标恢复等方面明显好转(P<0.05).结论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特别是对肝细胞实质损伤的修复,降低黄疸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提高血清白蛋白,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袁柳明;吴炜;包雪芬;周益峰;赵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胺碘酮,时照组根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分别使用维拉帕米、利多卡因、西地兰,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胺碘酮适用范围宽,疗效确切,副作用轻,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吲哚美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的制备

    目的 建立吲哚美辛(IDM)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的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IDM的含量并考察制剂的稳定性.结果 IDM质量浓度在5~2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63%,RSD=0.61%(n=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1.93%和2.34%(n=5);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 可靠,适合于眼科临床用药.

    作者:蔡永豪;张晓碧;刘小飞;郁引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肠癌33例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术后有残留病灶或复发转移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胃肠癌患者33例,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口服卡培他滨2 500 mg/m2,分早晚2次服用,第1~14天,3周为一疗程.结果 33例患者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8例,近期有效率为45.45%,中位生存期(MST)1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1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神经毒性,多为Ⅰ~Ⅱ度.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柳淑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50例颅咽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在术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经补液、应用垂体后叶素等个体化治疗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痊愈出院49例,死亡1例.结论 手术操作是减少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对并发症的处理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血钠、尿钠及血、尿渗透压的变化.

    作者:杨贵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解合剂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清解合剂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75∶2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5 ℃.结果 大黄素与大黄酚进样量分别在21.12~105.6 ng和29.28~146.4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3%和98.43%,RSD分别为0.87%和0.71%(n=6).结论 RP-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干扰小、结果 可靠,可用于清解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焦志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3株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划段得到美洲大蠊醇提物的不同部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对所得部位进行体外肿瘤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多个部位样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小于10 μg/mL.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物中确实存在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物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正春;王晓雨;杨雷香;赵昱;刘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