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测定

江海峰;邓岩辉;孟祥军

关键词:膦甲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紫外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固定相为聚合阴离子树脂(Waters IC PAK,5 cm×4.6 mm),流动相为邻苯二甲酸氢钾-1 mol/L硝酸溶液,检测波长为290 mm,流速为1.4 mL/min,柱温为2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膦甲酸钠注射液的含量.结果 膦甲酸钠质量浓度在0.24~0.36 mg/mL时与吸收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0.95%(n=9).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有关物质和含量的测定.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病毒性肝炎96例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6例)在应用甘利欣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程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6周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指标恢复等方面明显好转(P<0.05).结论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特别是对肝细胞实质损伤的修复,降低黄疸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提高血清白蛋白,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袁柳明;吴炜;包雪芬;周益峰;赵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苯环喹溴铵喷鼻剂的大鼠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苯环喹溴铵喷鼻剂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通过鼻黏膜给药,以Bliss法求出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以LD50的1/100,1/200;1/400作为大(3.00 mg/kg)、中(1.50 mg/kg)、小(0.75mg/kg)剂量,另设溶刺对照组,观察药物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 大鼠鼻黏膜给药的LD50为300.38 mg/kg,95%可信限为263.58~342.31 mg/kg;各剂量组大鼠连续经鼻给药6个月,其一般体征、精神状态、毛发、体重、脏器系数、肾功能、肝功能、血液生化、血液学、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毒性发生.用药期间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某些观察指标有些异常,但停药2周后均恢复.结论 苯环喹溴铵喷鼻剂连续给药6个月,在设定剂量下,大、中剂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出现,小剂量则无明显改变.

    作者:李正;陈小平;李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3-2007年我院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腹股沟疝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 对医院2003-2007年施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品使用以抗菌药物消费金额多,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高,而氨基糖苷类明显逐年下降.结论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选择起点偏高,应加强合理用药意识.

    作者:王渝;彭永富;何菊英;夏培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吲哚美辛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的制备

    目的 建立吲哚美辛(IDM)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的制备方法 .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IDM的含量并考察制剂的稳定性.结果 IDM质量浓度在5~25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63%,RSD=0.61%(n=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1.93%和2.34%(n=5);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 可靠,适合于眼科临床用药.

    作者:蔡永豪;张晓碧;刘小飞;郁引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基层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浙江省缙云县人民医院应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历,对处方诊断、给药途径、单次用量和给药频率等进行采集,与药品说明书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调查病历400份,中药注射剂功能主治符合率为76.6%;临床用药过程中无过量使用现象,但高限剂量使用占44.39%;医嘱单次用药的规范率为79.7%,给药频率规范率为79.8%,稀释剂合理性规范率为50.5%.结论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符的现象,应该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作者:卢美娇;梅泽芬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谷维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1例

    目的 探讨谷维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激惹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将61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mg谷维素50 mg(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氟西汀20 mg(3次/d),乌灵胶囊0.66 g(3次/d),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64.52%和26.67%,90.33%和53.3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谷维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疗效肯定.

    作者:陈益友;项方羽;胡金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胃腺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与奥沙利铂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分别处理低分化和中分化胃腺癌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药物对胃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分别对2种胃腺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中分化的胃腺癌细胞对2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低分化的胃腺癌细胞.结论 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对胃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同,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敏感性也有不同.

    作者:华彬;魏润新;钱南萍;尤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厄他培南合成路线综述

    该文介绍了厄他培南的合成路线.可用不同的路线合成含有不同保护基的厄他培南侧链,再由培南母核MAP和厄他培南侧链反应得到厄他培南.

    作者:宋伟国;夏艳;方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三痹消痛酒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控制医院制剂三痹消痛酒的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白芍和三七,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能明显检出白芍和三七;芍药苷进样量在0.325~0.97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 285 667.905 X+5 122.262 1,r=0.999 99(n=5),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0.47%(n=6).结论 所用定性定量方法 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较好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陈巧谋;刘传统;祁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检索与查阅,全面综述了半夏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方面的药学研究现状.

    作者:葛秀允;吴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甲砜霉素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甲砜霉素.方法 收集门诊甲砜霉素处方共560张,按<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和要求,从处方书写、药物联用情况和临床各科室使用情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甲砜霉素的处方书写存在不规范现象,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 甲砜霉素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临床应用需慎重.

    作者:徐道英;赵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天王补心丸中丹参与桔梗两味药共同煎煮时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制备桔梗单煎液、丹参单煎液、丹参和桔梗混煎液、丹参和桔梗单煎后混合液4个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建立色谱图并比较其差异,测定样品中丹参素钠的含量.结果 丹参和桔梗混煎液的色谱峰数目明显多于丹参和桔梗单煎后混合液,丹参素钠的含量前者为0.20%,后者为0.11%.结论 丹参与桔梗配伍后,共同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等同于单味药材煎煮后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

    作者:李外;耿中玉;刘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50例颅咽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在术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经补液、应用垂体后叶素等个体化治疗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痊愈出院49例,死亡1例.结论 手术操作是减少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对并发症的处理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血钠、尿钠及血、尿渗透压的变化.

    作者:杨贵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与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98例患者,按Child-Pugh评分分级进行分组(A、B、C级组)并检测其血清Alb和Che水平及凝血指标,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凝血酶原时间(PT)在A、B、C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he活性在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组、A级组与B级组、B级组与C级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he及凝血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与Alb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招英;董志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排队系统在门诊药房取药中的应用

    应用排队系统合理安排门诊药房的领药窗口数量,均匀分配取药患者,可实现有序取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王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

    目的 临床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4.44%,对照组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向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胺碘酮,时照组根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分别使用维拉帕米、利多卡因、西地兰,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胺碘酮适用范围宽,疗效确切,副作用轻,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 mg/kg制作糖尿病模型,观察太子参多糖不同剂量(1.2,0.6,0.3 g/kg)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太子参多糖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一般状况,延缓体重下降,降低空腹血糖,降低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但不影响胰岛素水平.结论 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有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夏伦祝;徐先祥;张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托君防治早产68例

    目的 观察利托君治疗早产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利托君治疗早产,并以硫酸铁联合口服特布他林片为对照.结果 利托君控制子宫收缩和延长妊娠天数的效果优于硫酸镁联合特布他林,且显效时间短,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 利托君是治疗早产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可以合理应用.

    作者:王雪君;苗彩云;谢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盆炎宁对苯酚胶浆致大鼠输卵管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盆炎宁对苯酚胶浆致大鼠输卵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双侧输卵管内注射苯酚胶浆造成大鼠输卵管炎症模型,7 d后灌胃给予盆炎宁治疗28 d.结果 模型组大鼠有病理组织学异常病变,子宫卵巢脏体比值显著增加,输卵管通畅率显著减小;盆炎宁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子宫病理改变,子宫卵巢脏体比值显著减小,榆卵管通畅率显著增加.结论 采用苯酚胶浆注入双侧输卵管内造成大鼠输卵管炎症模型是成功而可行的;盆炎宁对苯酚胶浆致大鼠输卵管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张小丽;张静云;范引科;陈瑞明;王德华;谢人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