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钛镍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18例

张启增;王冰

关键词:钛镍记忆合金, 环抱接骨板,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干骨折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的新型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对18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6~12个月,手术患者均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良好,未发生再骨折.结论 钛镍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较传统方式固定,能更方便、有效地治疗股骨干骨折.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Ⅰ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研究

    目的 通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研究,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对医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并检测干预前后以及干预后6个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预后各项指标有了明显好转,但在停止干预后6个月又有反复.结论 干预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良好效果,但需要长期坚持.

    作者:郑怀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应用PASS软件分析军队医院门诊老年患者处方

    目的 了解门诊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情况.方法 随机筛选1011例军队门诊老年患者的处方,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嘱录入计算机,借助PASS软件进行合理用药的分析.结果 1011例患者处方涉及药物252种,用药医嘱7978条,平均每例患者7.89条,存在不合理用药565例,需要高度关注的医嘱19条,一般关注的医嘱1163条.结论 对老年患者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并加强用药指导,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作者:魏宇宁;王洪刚;刘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黑归脾丸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建立黑归脾丸的定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法测定黑归脾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250 mmm×4.6 mm,4.6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0.5 mL/min,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90℃,气体流速为1.5 L/min.结果 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428~10.7 μg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80%,RSD=5.38%(n=6).结论 HPLC-ELSD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黑归脾丸的质量.

    作者:谭春梅;张文婷;赵维良;黄琴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左旋棉酚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棉酚是存在于棉花和其他锦葵科植物中的一种联萘色素,由于结构内部化学键的旋转引起的空间位阻而同时以两种对映异构体存在.其中左旋(-)-棉酚比右旋(+)-棉酚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效果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对左旋棉酚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高效抗肿瘤活性以及制备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作者:代友彪;杨四涛;唐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片20 mg口服,每天1次,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血浆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另以4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组血浆hs-CRP,IL-6,TNF-α和尿U-MALB、β2-MG均明显升高(P<0.01);经奥美沙坦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血浆hs-cRP,IL-6,TNF-α和尿U-MALB,β2-MG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 奥美沙坦降压效果良好,且具有抗炎和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张贻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当归、桂枝和五味子,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 各主药成分分离好,有效成分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060 72~3.036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51%(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纤愫;许景景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脑室穿刺进针方向调整加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42例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意义和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脑室额角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治疗42例脑室出血患者.以额部发际内2.5 cm、中线旁开2.5 cm为脑室穿刺点,于穿刺点处向外侧偏开一定角度进行穿刺,术后予以0.5万~4万U尿激酶渐进性脑室内注入,2~4 h开放引流,引流时间7~12 d.结果 42例患者中,恢复正常生活3例,生活自理16例,生活需要照顾4例,卧床需要护理11例,失访2例,死亡6例.结论 应用脑室穿刺联合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治疗脑室出血,效果较好,对患者损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炜;王洪;夏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肝脾康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肝脾康颗粒的佳制粒处方组成.方法 以颗粒吸湿百分率、成型率和溶化率为指标,筛选颗粒的佳辅料与配比.结果 处方佳组成为3份浸膏粉与3份辅料(蔗糖:糊精=2:1的混合辅料);所制颗粒的吸湿率小、成型率高、溶化率高.结论 试验结果可为肝脾康颗粒制剂处方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

    作者:阎敏;肖炼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麻疹并发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麻疹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麻疹病情的关系.方法 将89例住院确诊的麻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入院后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患者年龄45 d~46岁;临床分型为轻型6例,典型15例,重型31例,异型10例,成人型27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93.26%的患者肝损害发生于出疹期,6.74%的患者发生于发热期;重度肝损害多见于重型、成人型麻疹;患者肝功能随麻疹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无慢性化倾向.结论 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较常见,多发生于出疹期,且程度一般较轻,预后良好.

    作者:马秀丽;宋相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西府海棠挥发性成分研究

    目的 分析西府海棠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分析.结果 从西府海棠花中鉴定了47种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1.71%.结论 首次分析了西府海棠花的挥发性成分,指出西府海棠花的潜在药用价值和赋香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西府海棠资源提供了依据.

    作者:石磊;李元元;姬志强;康文艺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脑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近年来以纳米粒为载体的脑部给药系统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方法 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具体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乳酸聚羟乙酸纳米粒(mPEG-PLA/PLGA)、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载体的发展现状、机理、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重点在于怎样解决穿越血脑屏障的问题和用药的安全性.结论 现阶段这种给药途径虽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些药物已进入了临床试验,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作者:王洪星;张庆红;田洪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3种医疗付费方式对门诊呼吸科患者用药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公费、自费、地方医保3种医疗付费方式对医院门诊呼吸科患者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12月门诊呼吸科处方,每周随机抽取1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门诊呼吸科医保患者人均药费高;3种付费方式的联合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均呈递增趋势.结论 3种医疗付费方式,在联合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等方面对门诊呼吸科就诊患者存在一定影响.

    作者:曹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005-2007年精神病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DDD分析法和销售金额统计分析法,对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年至2007年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结果 2005年和2006年头孢菌素类用药金额大,2007年喹诺酮类用药金额大,3种头孢拉定胶囊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结论 精神病专科医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品种较少,用量较低,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抗感染主要药物.

    作者:宋伟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并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即抽取2008年5月门诊处方21335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抽查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5 151张(22.14%),其中使用量居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二级用药处方数占抗菌药物总处方数的51.02%.结论 该院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使用品种过于集中、注射剂使用率过高等问题,应降低用药档次以规范、合理用药.

    作者:赵萍;刘晔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口腔感染及其并发症的药物防治策略

    口腔感染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厌氧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心瓣膜疾病、免疫损害及人工关节置入患者接受口腔手术后,若发生感染,则危害更大.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口腔感染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牙源性感染、非牙源性感染、口腔术后局灶性感染等的临床防治进展,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和孕妇等特殊患者的用药情况.

    作者:李性天;赵瑛;耿立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消妇炎胶囊提取工艺合理性实验研究

    目的 确定消妇炎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结合处方中各药材的性质和原处方临床应用特点,用水提浸膏进行抗炎、镇痛及体外抗菌等药理试验.结果 消妇炎水提干浸膏抗炎、镇痛及体外抗菌效果明显.结论 原处方采用水提取工艺基本合理.

    作者:邱洪;张永萍;王利平;徐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府逐瘀泡腾片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血府逐瘀泡腾片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以Diamonsil C18柱(250mm×4.6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386~1.93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0%,RSD=0.74%(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能有效地控制血府逐瘀泡腾片的质量.

    作者:孙静;仲崇林;刘诗月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56例肝胆管结石病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式选择、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残石情况.156例中肝部分切除术64例,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2例,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内引流术34例,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空肠Roux-en-Y术16例.结果 13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5年,术后治疗效果优良率及结石残留率肝部分切除术分别为90.74%和7.41%,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分别为72.22%和33.33%,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分别为72.41%和27.59%,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术分别为84.62%和30.77%,总优良率为81.06%,结石残留率为21.21%.结论 应用现代诊疗手段,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肝胆管结石病治疗效果的关键.肝叶段切除术可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方法.

    作者:戴江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008年下半年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出院病历200份,对惠儿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00%,应用多的是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多的为头孢美唑钠.结论 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遵循安全、有效原则,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用不当、不合理联用等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

    作者:胡静;李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复方脉炎宁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复方脉炎宁口服波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取L9(34)正交袁,以绿原酸、内桂酸为指标考察乙醇质量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绿原酸及肉桂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为加20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生产.

    作者:华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