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江峰
目的 通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研究,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对医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并检测干预前后以及干预后6个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预后各项指标有了明显好转,但在停止干预后6个月又有反复.结论 干预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良好效果,但需要长期坚持.
作者:郑怀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优选复方脉炎宁口服波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取L9(34)正交袁,以绿原酸、内桂酸为指标考察乙醇质量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绿原酸及肉桂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为加20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生产.
作者:华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全血中环孢素浓度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Supelclean Envi-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全血中环孢素,RP-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以Shim-Pack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分析柱,Shim-Pack C18柱(10 mm×4.6 mm,5μm)为预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6:2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68℃.结果 环孢素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1 000 ng/mL,回归方程A=370.4 C+4 771.5(r=0.999 9,n=3),平均回收率为96.17%,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小于1.79%和6.12%(n=5).结论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环孢素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赵秋玲;黄显;黄玉妹;丘宏强;吴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当归、桂枝和五味子,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 各主药成分分离好,有效成分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060 72~3.036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51%(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纤愫;许景景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充分利用有限的植物来源和提高紫杉醇的提取率.方法 分别利用乙醇回流法、1%柠檬酸渗漉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东北红豆杉枝叶中的总萜,再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分离紫杉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紫杉醇收率的影响.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紫三醇的效果佳.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纳入到东北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紫杉醇的生产工艺.
作者:李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麻疹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麻疹病情的关系.方法 将89例住院确诊的麻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入院后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患者年龄45 d~46岁;临床分型为轻型6例,典型15例,重型31例,异型10例,成人型27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93.26%的患者肝损害发生于出疹期,6.74%的患者发生于发热期;重度肝损害多见于重型、成人型麻疹;患者肝功能随麻疹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无慢性化倾向.结论 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较常见,多发生于出疹期,且程度一般较轻,预后良好.
作者:马秀丽;宋相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麝香接骨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麝香接骨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01052~0.105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0%,RSD=0.87%(n=6).结论 RP-HPLC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麝香接骨肢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柯薇;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确定徐长卿中丹皮酚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超临界CO2物,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萃取物中丹皮酚的含量,以丹皮酚收率为指标评价该工艺.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徐长卿中丹皮酚的佳工艺为,萃取压力15MPa,温度55℃,萃取时间2 h.结论 该工艺适合提取徐长卿中的丹皮酚.
作者:谢予朋;李平华;闫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棉酚是存在于棉花和其他锦葵科植物中的一种联萘色素,由于结构内部化学键的旋转引起的空间位阻而同时以两种对映异构体存在.其中左旋(-)-棉酚比右旋(+)-棉酚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效果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对左旋棉酚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高效抗肿瘤活性以及制备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作者:代友彪;杨四涛;唐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片20 mg口服,每天1次,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血浆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另以4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组血浆hs-CRP,IL-6,TNF-α和尿U-MALB、β2-MG均明显升高(P<0.01);经奥美沙坦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血浆hs-cRP,IL-6,TNF-α和尿U-MALB,β2-MG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 奥美沙坦降压效果良好,且具有抗炎和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张贻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氯苯那敏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教据库(CBMDisc)中1980年至2008年氯苯那敏所致ADR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ADR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泌尿系统等,其特点为起病急,但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应重视氯苯那敏所致ADR,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程凯;徐珽;唐尧;胡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给予脑保护剂,有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2.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
作者:吴慧敏;邓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式选择、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残石情况.156例中肝部分切除术64例,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2例,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内引流术34例,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空肠Roux-en-Y术16例.结果 13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5年,术后治疗效果优良率及结石残留率肝部分切除术分别为90.74%和7.41%,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分别为72.22%和33.33%,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分别为72.41%和27.59%,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术分别为84.62%和30.77%,总优良率为81.06%,结石残留率为21.21%.结论 应用现代诊疗手段,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肝胆管结石病治疗效果的关键.肝叶段切除术可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方法.
作者:戴江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疗效.方法 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疏血通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惠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冠脉事件发生的风险.
作者:李叶青;王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使用氨曲南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用氨曲南2.0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12 h 1次,疗程7~14 d.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并作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68例患者治疗后痊愈39例,显效17例,进步9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82.35%(56/68);耐药率为14.76%;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无变化;不良反应仅2例.结论 氨曲南作为结构独特的单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肾脏毒副作用轻,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抗菌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口腔感染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厌氧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心瓣膜疾病、免疫损害及人工关节置入患者接受口腔手术后,若发生感染,则危害更大.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口腔感染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牙源性感染、非牙源性感染、口腔术后局灶性感染等的临床防治进展,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和孕妇等特殊患者的用药情况.
作者:李性天;赵瑛;耿立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DDD分析法和销售金额统计分析法,对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年至2007年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结果 2005年和2006年头孢菌素类用药金额大,2007年喹诺酮类用药金额大,3种头孢拉定胶囊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结论 精神病专科医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品种较少,用量较低,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抗感染主要药物.
作者:宋伟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对以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一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以客观评价其疗效.方法 搜索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根据标准筛选出9篇文献,运用RevMan4.2统计软件对文献试验数据进行Mete分析,绘制森林图,同时绘制漏斗图,检查发表偏倚.结果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1,3,7 d时症状缓解情况及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治疗溃疡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比较,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有起效迅速、临床症状缓解快、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渍疡的优选方案.
作者:周子晔;王陈翔;张秀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1999-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中相关文献84篇126例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ADR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首次注射给药ADR集中发生在用药后60 min内;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ADR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蒋红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以改良压舌板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舌肌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以改良压舌板进行舌肌训练,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组言语、吞咽、临床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以改良压舌板进行舌肌训练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娜;祖艳红;白丽;于春艳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