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苯那敏致不良反应45例文献分析

程凯;徐珽;唐尧;胡海波

关键词:氯苯那敏,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氯苯那敏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教据库(CBMDisc)中1980年至2008年氯苯那敏所致ADR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ADR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泌尿系统等,其特点为起病急,但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应重视氯苯那敏所致ADR,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环孢素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全血中环孢素浓度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Supelclean Envi-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全血中环孢素,RP-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以Shim-Pack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分析柱,Shim-Pack C18柱(10 mm×4.6 mm,5μm)为预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6:2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68℃.结果 环孢素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1 000 ng/mL,回归方程A=370.4 C+4 771.5(r=0.999 9,n=3),平均回收率为96.17%,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小于1.79%和6.12%(n=5).结论 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环孢素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赵秋玲;黄显;黄玉妹;丘宏强;吴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3种医疗付费方式对门诊呼吸科患者用药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公费、自费、地方医保3种医疗付费方式对医院门诊呼吸科患者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12月门诊呼吸科处方,每周随机抽取1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门诊呼吸科医保患者人均药费高;3种付费方式的联合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均呈递增趋势.结论 3种医疗付费方式,在联合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等方面对门诊呼吸科就诊患者存在一定影响.

    作者:曹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正交试验法优化福乐欣口服液制备工艺

    目的 优化福乐欣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浸膏得率和黄芩苷提取率为考核指标,对福乐欣口服液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 福乐欣口服液佳制备工艺为,第1次提取加水量10倍,第2次提取加水量8倍,每次提取1 h,60%的乙醇沉淀杂质.结论 该工艺科学合理,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作者:张媛;盛柳青;崔蓉;杨奕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56例肝胆管结石病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式选择、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残石情况.156例中肝部分切除术64例,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2例,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内引流术34例,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空肠Roux-en-Y术16例.结果 13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5年,术后治疗效果优良率及结石残留率肝部分切除术分别为90.74%和7.41%,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分别为72.22%和33.33%,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分别为72.41%和27.59%,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术分别为84.62%和30.77%,总优良率为81.06%,结石残留率为21.21%.结论 应用现代诊疗手段,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肝胆管结石病治疗效果的关键.肝叶段切除术可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方法.

    作者:戴江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005-2007年精神病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DDD分析法和销售金额统计分析法,对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年至2007年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结果 2005年和2006年头孢菌素类用药金额大,2007年喹诺酮类用药金额大,3种头孢拉定胶囊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结论 精神病专科医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品种较少,用量较低,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抗感染主要药物.

    作者:宋伟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复方脉炎宁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复方脉炎宁口服波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取L9(34)正交袁,以绿原酸、内桂酸为指标考察乙醇质量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绿原酸及肉桂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为加20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生产.

    作者:华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芦丁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研究

    目的 研究芦丁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设计芦丁渗透泵控释制剂提供基础.方法 以饱和法测定溶解度,以超声振摇法测定芦丁在正辛醇和水相中的萃取平衡浓度比,计算油水分配系数(P).结果 芦丁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94.57 mg/L,在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的溶解度为863.17 mg/L,在其他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随着pH的升高逐渐升高;油水分配系数随着pH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结论 芦丁为难溶性药物,其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都与pH有一定的关系;芦丁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可为进一步研究芦丁渗透泵片提供基础.

    作者:钟玲;臧志和;鲁朝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氯霉素阴道栓中2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氟霉素阴道栓中氯霉素、甲硝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7 nm.结果 氯霉素、甲硝唑质量浓度分别在4.008~40.08 μg/mL(r=0.9998)和4.024~40.24 μg/mL(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4%和98.73%,RSD分别为0.27%和0.47%(n=6).结论 HPLC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

    作者:孙建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敏感性分析及方法评价

    目的 调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8月至12月301株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状况,评价采用的MICROSCAN细菌鉴定药物敏感系统中快速接种法的准确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和MICROSCAN快速接种法测定头孢吡肟时301株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琼脂稀释法为标准参考方法,比较其他3种方法与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琼脂稀释法测定30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总敏感率为78.07%;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和MICROSCAN快速接种法与标准参考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99.00%,98.34%和95.35%.纸片扩散法、标准浊度法检查结果与琼脂稀释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MICROSCAN快速接种法检查结果与琼脂稀释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头孢吡肟对大部分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纸片扩散法及标准浊度法结果准确性较高,MICROSCAN快速接种法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建华;张力燕;王华;宋丰贵;王玉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应用PASS软件分析军队医院门诊老年患者处方

    目的 了解门诊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情况.方法 随机筛选1011例军队门诊老年患者的处方,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嘱录入计算机,借助PASS软件进行合理用药的分析.结果 1011例患者处方涉及药物252种,用药医嘱7978条,平均每例患者7.89条,存在不合理用药565例,需要高度关注的医嘱19条,一般关注的医嘱1163条.结论 对老年患者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并加强用药指导,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作者:魏宇宁;王洪刚;刘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氯苯那敏致不良反应45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氯苯那敏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教据库(CBMDisc)中1980年至2008年氯苯那敏所致ADR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ADR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泌尿系统等,其特点为起病急,但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应重视氯苯那敏所致ADR,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程凯;徐珽;唐尧;胡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并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即抽取2008年5月门诊处方21335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抽查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5 151张(22.14%),其中使用量居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二级用药处方数占抗菌药物总处方数的51.02%.结论 该院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使用品种过于集中、注射剂使用率过高等问题,应降低用药档次以规范、合理用药.

    作者:赵萍;刘晔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口腔感染及其并发症的药物防治策略

    口腔感染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厌氧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心瓣膜疾病、免疫损害及人工关节置入患者接受口腔手术后,若发生感染,则危害更大.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口腔感染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牙源性感染、非牙源性感染、口腔术后局灶性感染等的临床防治进展,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和孕妇等特殊患者的用药情况.

    作者:李性天;赵瑛;耿立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疗效.方法 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疏血通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惠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冠脉事件发生的风险.

    作者:李叶青;王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当归、桂枝和五味子,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 各主药成分分离好,有效成分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060 72~3.036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51%(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慢肝养阴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纤愫;许景景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片20 mg口服,每天1次,共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血浆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另以4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组血浆hs-CRP,IL-6,TNF-α和尿U-MALB、β2-MG均明显升高(P<0.01);经奥美沙坦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血浆hs-cRP,IL-6,TNF-α和尿U-MALB,β2-MG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 奥美沙坦降压效果良好,且具有抗炎和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张贻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棕榈地塞米松脂质体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棕榈地塞米松脂质体中棕榈地塞米松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0mm,5 μm),流动相为色谱纯的乙腈-异丙醇(17:3),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9 nm,进样量20μL.结果 棕榈地塞米松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100 μg/mL(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为0.76%(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脂质体中棕榈地塞米松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继;于吉臣;傅经国;陈涛;王晓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复方刺梨合剂的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中药制剂复方刺梨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主要原料刺梨和苍术进行定性鉴别,并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刺梨和苍术各主要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制剂的总黄酮质量浓度在5.06~50.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96%,RSD为2.73%(n=6).结论 所用定性定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刺梨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方崇波;龚燕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聚乳酸纳米粉针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双黄连聚乳酸纳米粉针中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inoChrom ODS-BP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7 nm.结果 黄芩苷检测质量浓度在0.220~8.800 μg/μ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8%,RSD=0.72%(n=6).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满玲;杨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脑室穿刺进针方向调整加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42例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意义和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脑室额角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治疗42例脑室出血患者.以额部发际内2.5 cm、中线旁开2.5 cm为脑室穿刺点,于穿刺点处向外侧偏开一定角度进行穿刺,术后予以0.5万~4万U尿激酶渐进性脑室内注入,2~4 h开放引流,引流时间7~12 d.结果 42例患者中,恢复正常生活3例,生活自理16例,生活需要照顾4例,卧床需要护理11例,失访2例,死亡6例.结论 应用脑室穿刺联合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治疗脑室出血,效果较好,对患者损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炜;王洪;夏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