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刘建红;吴民;朱春梅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 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找相关的资料.结果 在肾脏疾病和肺部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疗中血必净注射液总有效率均大于90%.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是复方中药制刑,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结合实例谈参加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的体会

    分析现阶段药学工作对临床药师的要求,结合临床实例谈临床药师培训学习和临床实践工作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指出临床医药协作、共同发展的氛围已逐渐形成,药师应正确定位,更好地发挥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张文;梁敏;侯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临床实践中药患纠纷的原因与防范

    分析引起药患纠纷的原因,提出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措施防止药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静;朱智碧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胆结石手术患者的4种抗菌药物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4种抗菌药物用药方案预防胆结石手术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泰州市人民医院313例胆结石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4种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头孢尼西钠(罗朗)组(A方案)、头孢匹罗(罗邦)组(B方案)、头孢他定(锋克)组(C方案)、头孢尼西钠(西锐)组(D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24,22.07,3.14,18.72,且C方案、D方案均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A方案为较佳选择.

    作者:朱鹏祥;李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加减温胆汤治疗失眠探析

    温胆汤为化痰之祖方,临床上用加减温胆汤治疗痰热内蕴型失眠,疗效确切.笔者通过深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探讨了其临床应用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亚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内标法测定小儿棕色合剂二号中樟脑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棕色合剂二号中樟脑含量的内标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的内标法,色谱柱为PEG-20M毛细管柱(30 mm×0.32 mm,0.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5℃,以每min 2.5℃的速率升温至95℃),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99.99%).流速2.5 mg/mL.结果 樟脑进样量在0.031~0.310μg范围内与樟脑峰面积和环己酮内标峰峰面积之比线性关系良好,樟脑的平均回收率为97.71%,RSD=1.69%(n=6).结论 内标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乐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2003-2007年我院安神类中成药用药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安神类中成药应用的规律性.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3-2007年安神类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统计.结果 5年来,安神补心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丸在DDDs上占据了前3位.结论 临床上属于滋养安神的品种应用较多,这类品种中价格较低、副作用较小的更容易被医生、患者所接受.

    作者:李外;刘敏超;刘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查找相关的资料.结果 在肾脏疾病和肺部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疗中血必净注射液总有效率均大于90%.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是复方中药制刑,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建红;吴民;朱春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克霉唑原料药中的有机残留溶剂

    目的 建立克霉唑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B-624柱(内涂6%氰丙基苯基和94%二甲基聚硅氧烷,柱长30 m,内径0.32mm,膜厚1μm),柱温初始温度为40℃,保持8 min后,以45℃/min升至20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为200℃,FID检测器温度为250℃; 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 mL/min,分流比为5:1;样品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30 min,样品管温度为115℃,传榆管温度为125℃,进样时间为0.1 min;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丁酮为内标.结果 与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能控制克霉唑原料药(不同合成方法)中的有机残留溶剂,简便可行.

    作者:程辉跃;王勇;周琳;杨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陕西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推动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的有序进行.方法 针对农村药品供应点和医疗机构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和策略.结果 与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确保农民用药安全.

    作者:段杨;陈志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小容量注射剂澄明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分析小容量注射荆生产过程中安瓿筛选、药液pH及过滤系统等环节中影响澄明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利生产中提高产品澄明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有效的药品.

    作者:李文萍;田德娟;杨丹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我院门诊电子处方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提高医院门诊电子处方的准确率.方法 对2007年9月至12月的医院电子处方进行调查,并对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2 736张处方中,问题处方842张,占处方总数的3.70%.结论 应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完善电子处方的审核系统,尽量减少问题处方,以提高电子处方的质量.

    作者:陆朝宁;张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我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促进临床用药水平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门诊处方18 465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共1093张,占抽查处方的5.92%,分别为配伍禁忌、药理拮抗、溶剂选择不当、无指征联合用药等问题.结论 不合格处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重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汪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目的 鉴别冬虫夏草的真伪.方法 分别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反应和薄层层析综合分析鉴别.结果 冬虫夏草正品与伪品存在很大差异.结论 5种鉴别方法可清楚鉴别冬虫夏草的真伪.

    作者:汪群红;胡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盐酸加替沙星的有关物质研究

    目的 建立盐酸加替沙星有关物质的定性及分离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三乙胺磷酸溶液(1→100稀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至4.5)-乙腈(87:13),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40℃.结果 确证了盐酸加替沙星中有关物质结构,盐酸加替沙星的检测限为0.5 ng.结论 方法专属快速,可作为盐酸加替沙星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作者:俞利琴;潘一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肉桂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分析鉴定广西玉林产肉桂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内桂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内桂挥发油、桂皮醛、肉桂酸的体外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检测了肉桂挥发油中78个化学信号,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48%;桂皮醛、肉桂油均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而肉桂酸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研究广西玉林产肉桂挥发油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效应成分,为进一步阐明肉桂活血通经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安福丽;张仲;相聪坤;康兰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格列吡嗪渗透泵片的水分散体包衣法研制及其体外释药行为考察

    目的 制备格列吡嗪透泵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RS 30D为包衣材料制备格列吡嗪渗透泵片,采用相似因子法考察包衣方面因素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与同类进口片进行比较.结果 衣膜中增塑剂种类、衣膜材料、释药介质对释药行为影响显著.结论 采用水分散体包衣制备渗透泵控释片,同样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研究开发新型控释制剂奠定了基础.

    作者:温利民;年四昀;鲜飞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抗生素家族的新成员——抗菌肽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抗菌谱广等特点,因其特殊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该文综述了抗菌肽的发现、结构分类、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应用前景等.

    作者:乔丽曼;张慧;崔虓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应加强对医疗机构销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的监管

    该文分析了医疗机构销售假劣药品的现状,以及法律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加强监管这种违法行为的建议.

    作者:殷萍萍;倪永兵;曹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新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新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差错的类型和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门诊药房不同差错类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前后不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发药差错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使新的调剂模式更好地发展.

    作者:周璇;张兰;白少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我国医药合同研究组织企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加快新药上市速度,跨国制药公司开始向外部寻求具有竞争力的研发资源:外包新药研发业务.该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合同研究组织(CRO)的新药研发外包业务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内CRO企业的发展策略.

    作者:于龙君;汤少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