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雄;张红;王志朝
目的 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南瓜籽油的工艺,为开发南瓜籽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过程中物料粒度、物料含水量、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影响.结果 与结论 确定的较佳提取工艺是将南瓜籽粉碎成粗粉,物料含水量控制在3%~4%,萃取压力22~25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由钢瓶决定,一般控制在14~17 kg/h.
作者:孙红亚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桑菊感冒冲剂中桔梗的薄层鉴别方法 .方法 以桔梗为对照,对11批桑菊感冒冲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11批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桔梗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易操作,可用于桑菊感冒冲剂中桔梗的鉴别.
作者:吴佳;石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2008年使用的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品种、金额及用药数量,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头孢菌素注射剂的购药金额年均增长率为11.39%,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美唑2006-2008年间增长迅猛,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临床使用率高.结论 2008年下发<解放军总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通知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更趋合理.对患者应加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力度.
作者:徐艳萍;冯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482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30例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A组176例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培菲康,预防B组176例加用思连康.结果 继发腹泻发生率预防A组为17.05%,预防B组为17.61%,对照组为36.92%,A、B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预防组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尤其是1~12个月年龄段的小儿,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秀琪;陆晓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凝、脑血流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后15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入院时和治疗后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和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含量的变化,并以多普勒监测脑血流.对照组为既往替罗非班治疗的20例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Fg水平较高(P<0.05),IN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加快(P<0.01或P<0.05),阻力指数降低(P<0.05),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重症卒中预后、血凝状态及脑供血.
作者:杨卉;林香玉;马巧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胃炎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9:81).检测波长229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 芍药苷质量浓度在2.45~12.2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99%(n=9).结论 RP-HPLC法操作简单,检测结果 准确可靠,可用于胃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斌;林彩;赵映兰;邓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制备加替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以泊洛沙姆P407为热敏型材料、加替沙星为主药制备加替沙星热敏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含量,并考察产品的稳定性.结果 所得制剂为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的凝胶剂;加替沙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5~80.00 μg/mL(r=0.998 9,n=7),平均回收率99.80%,RSD=0.82%(n=9);泊洛沙姆P407在处方中的质量分数为19%;产品室温观察1年质量稳定.结论 该制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吴丽萌;朱国婵;陈光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检测壮阳制剂中非法掺入的伪伐地那非的专属性方法 .方法 将壮阳制剂的提取液通过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液相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光谱等信息,对壮阳制剂中非法掺入的伪伐地那非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检测到壮阳制剂中掺有伪伐地那非.结论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检测壮阳制剂中非法掺入伪伐地那非的有效方法 .
作者:肖丽和;邬晓鸥;高咏莉;熊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是将抗菌药物从胃肠外给药转为口服给药的治疗方法 .该文综述了抗菌药物序贯使用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依据,介绍了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应用于儿科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总结了抗菌药物序贯疗法使用的优点.
作者:陈岷;曾力楠;张伶俐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分离测定异环磷酰胺原料中残留的多种有机溶剂的方法 .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外标法测定异环磷酰胺中乙醚、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的残留量.结果 6种有机溶剂能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6~1.0000,平均回收率为94.6%~100.5%,精密度的RSD均不大于10%,检测限为20~2 350 ng/mL.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异环磷酰胺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宋更申;韩学静;刘红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该文从药物的发展历史、药理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磷酸奥司他韦可用于成人和儿童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可作为目前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首选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作者:刘祖雄;张红;王志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结果 在0~8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 h内稳定.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心内科2008年7月至12月份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品种、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及联用药物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例次排序前4位为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DDDs排序前3位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片.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卢奕;温连安;廖志坚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同时鉴别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3种成分的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对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与结论 薄层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儿氨咖黄敏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作者:刘东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红花七厘散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挥发油为测定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浸泡4 h,提取5 h;佳包合工艺为A2C3B3,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8:1(g:mL),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3 h.结论 该优化工艺简便,包含率较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工艺.
作者:马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监测应用氯笨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并着重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ADR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008年4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集曾用过上述药品的病例1 137例,确认ADR 222例,其中男125例,女97例;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143例(占64.41%);头孢菌素类用量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对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可有效查出ADR信息,考察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和ADR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阎敏;朱敏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改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方法 以配制500 μg/mL的皮试液为例,第1步抽取药物剂量4倍的生理盐水将药物溶解;第2步抽取上液0.2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第3步抽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第4步抽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结果 方法 的第2~4步与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相似,有利于临床的操作和统一.只需调整第1步生理盐水的抽取量即可配制质量浓度为300 μg/mL和600 μg/mL及其他质量浓度的皮试液.结论 该方法 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操作简单,便于计算,还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配制流程和配制方法 .
作者:邹兴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藻酸钙盐、多爱肤敷料治疗Ⅲ度、Ⅳ度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1例Ⅲ度、Ⅳ度压疮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1例予藻酸盐及多爱肤敷料治疗.对照组20例予常规换药.结果 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护理工作量、治疗费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愈合时间短,疗效高,没有增加费用.结论 藻酸盐、多爱肤敷料治疗Ⅲ度、Ⅳ度压疮是目前理想方法 之一.
作者:唐永利;张国惠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率和毒性反应.方法 第1天应用国产培美曲过塞二钠500 mg/m2,第1~3天应用顺铂25 mg/m2,均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培美曲塞治疗前1 d、当日和治疗后次日常规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减少皮疹发生.治疗前5 d开始口服多维元素至末次用药结束后21 d停止.首次治疗前1周内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 000 μg,每3个周期注射1次.化疗前均常规给予胃复安、苯海拉明三联预防恶心呕吐.结果 11例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1个月,部分缓解1例,稳定5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9.09%(1/11),临床受益率为54.55%(6/11);治疗2个周期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改善1例,改善3例,稳定2例,降低5例;KPS评价获益比例36.3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时症处理后缓解;胃肠道毒性均为Ⅰ~Ⅱ度.结论 以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方丽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氨荼碱、多巴胺、尼可刹米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8 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的含量.结果 多巴胺不影响氨茶碱及尼可刹米的稳定性,但与氨茶碱配伍后溶液pH呈碱性,导致多巴胺不稳定.结论 氨荼碱的加入会降低配伍液中多巴胺的稳定性,临床使用时应注意溶液pH对多巴胺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徐帆;冯恩富;徐贵丽;陆丽;赵星星;李艳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