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柏胶囊中黄芩苷含量

张颖;蒋俊春

关键词: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黄连柏胶囊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黄连柏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ail OSD-2 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17 2~0.351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0.97%(n=6).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检测结果 准确,可用于黄连柏胶囊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前沿新药——磷酸奥司他韦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该文从药物的发展历史、药理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磷酸奥司他韦可用于成人和儿童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可作为目前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首选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作者:刘祖雄;张红;王志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盐酸米多君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31例

    目的 观察盐酸米多君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31例反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于透析前30 min口服盐酸米多君5 mg,有效者继续按该方案服药,无效者从第2周起改为每次透析前30 min口服盐酸米多君5 mg,透析开始后0.5~2 h酌情口服盐酸米多君2.5~5 mg.结果 经治疗后,透析中低血压明显被纠正(P<0.01).结论 盐酸米多君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安全、有效.

    作者:刘海涛;吴瑞格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异环磷酰胺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建立分离测定异环磷酰胺原料中残留的多种有机溶剂的方法 .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外标法测定异环磷酰胺中乙醚、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的残留量.结果 6种有机溶剂能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6~1.0000,平均回收率为94.6%~100.5%,精密度的RSD均不大于10%,检测限为20~2 350 ng/mL.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异环磷酰胺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宋更申;韩学静;刘红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GC-MS分析药对远志-石菖蒲中的脂溶性成分

    目的 分析药对远志-石菖蒲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 用石油醚提取药对远志-石菖蒲及其单味药材,采用GC-MS技术,在NIST98标准质谱库中检索,确定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药对远志-石菖蒲脂肪油中鉴定出75个脂溶性成分,39个来自石菖蒲,5个为二者的叠加,新产生34个.结论 药对远志-石菖蒲中脂溶性成分与单味药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房敏峰;张文娟;李云峰;刘春芝;张君;郑晓晖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和DCM造模组,DCM造模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CM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DCM组和DCM+GSH组.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血糖、血脂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并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C组比较,DCM组大鼠血糖和LDL-C,TG,TC,SBP,DBP,MBP显著升高(P<0.05),HR,LVEDD,LVEF,LVFS显著降低(P<0.05),LVESD有降低趋势(P>0.05);DCM+GSH组大鼠血糖和TC显著升高(P<0.05),HR,LVEDD,LVEF,LVFS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DCM组比较,DCM+GSH组血糖有降低趋势(P>0.05),TG,SBP,DBP,MBP显著降低(P<0.05),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5),HR,LVEDD,LVESD,HDL-C,LDL-C,TC,CK,LDH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GSH对DCM大鼠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赢予;方春钱;张国辉;苏兆亮;汪健飞;徐莉;王丽;高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结果 在0~8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 h内稳定.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柏胶囊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黄连柏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ail OSD-2 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17 2~0.351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0.97%(n=6).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检测结果 准确,可用于黄连柏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颖;蒋俊春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同时鉴定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3种成分的薄层色谱法

    目的 建立同时鉴别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3种成分的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对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与结论 薄层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儿氨咖黄敏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作者:刘东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普鲁卡因静脉注射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68例

    目的 探讨普鲁卡因静脉注射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0.25%~0.5%普鲁卡因静脉注射治疗168例患者.结果 治愈63例,好转9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 普鲁卡因静脉注射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致残率.

    作者:陈江山;张锐敏;李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红花七厘散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红花七厘散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挥发油为测定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浸泡4 h,提取5 h;佳包合工艺为A2C3B3,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8:1(g:mL),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3 h.结论 该优化工艺简便,包含率较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工艺.

    作者:马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氨茶碱、多巴胺、尼可刹米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氨荼碱、多巴胺、尼可刹米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8 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的含量.结果 多巴胺不影响氨茶碱及尼可刹米的稳定性,但与氨茶碱配伍后溶液pH呈碱性,导致多巴胺不稳定.结论 氨荼碱的加入会降低配伍液中多巴胺的稳定性,临床使用时应注意溶液pH对多巴胺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徐帆;冯恩富;徐贵丽;陆丽;赵星星;李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掌握好其治疗方案,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目前,SAP的治疗是在重症监护(ICU)的模式下,采用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王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2502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6月急诊患者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5 635例急诊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为2 502张(占44.40%),其中抗菌药物单用处方2 327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3.01%;两种以上联用处方175张.占6.99%.共使用11类68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给药方式以静脉和口服为主,静脉给药药品消耗金额占抗菌药物金额的89.97%.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222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监测应用氯笨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并着重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ADR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008年4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集曾用过上述药品的病例1 137例,确认ADR 222例,其中男125例,女97例;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143例(占64.41%);头孢菌素类用量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对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可有效查出ADR信息,考察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和ADR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阎敏;朱敏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2005-2008年我院头孢菌素类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2008年使用的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品种、金额及用药数量,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头孢菌素注射剂的购药金额年均增长率为11.39%,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美唑2006-2008年间增长迅猛,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临床使用率高.结论 2008年下发<解放军总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通知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更趋合理.对患者应加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力度.

    作者:徐艳萍;冯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壮阳制剂中非法掺入的伪伐地那非

    目的 建立检测壮阳制剂中非法掺入的伪伐地那非的专属性方法 .方法 将壮阳制剂的提取液通过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液相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光谱等信息,对壮阳制剂中非法掺入的伪伐地那非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检测到壮阳制剂中掺有伪伐地那非.结论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检测壮阳制剂中非法掺入伪伐地那非的有效方法 .

    作者:肖丽和;邬晓鸥;高咏莉;熊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栓通络片中芦丁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消栓通络片中芦丁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7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 芦丁进样量在0.346 6~1.386 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3.125X+115.662,r=0.999 4(n=5),平均回收率为101.11%,RSD为2.02%(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误差小,重现性好,可以有效控制消栓通络片中芦丁的含量.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念珠状发菜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目的 研究念珠状发菜醇提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样品溶液对二苯基代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判断其抗氧化能力及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结果 自由基清除率随样品质量浓度增高而升高,IC50为0.203 g/L.结论 念珠状发菜醇提液中极性成分的抗氧化能力较强,量效规律明显,应结合体内抗氧化试验来共同说明其抗氧化能力.

    作者:雷雪梅;崔小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加替沙星热敏型凝胶滴眼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加替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以泊洛沙姆P407为热敏型材料、加替沙星为主药制备加替沙星热敏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含量,并考察产品的稳定性.结果 所得制剂为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的凝胶剂;加替沙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5~80.00 μg/mL(r=0.998 9,n=7),平均回收率99.80%,RSD=0.82%(n=9);泊洛沙姆P407在处方中的质量分数为19%;产品室温观察1年质量稳定.结论 该制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吴丽萌;朱国婵;陈光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头孢硫脒致全身弥漫性皮疹1例

    患者女,46岁,因发热3 d入院治疗.患者3 d前发热,体温达38℃以上,伴咽痛.既往患高血压病20年,平时口服尼群地平、卡托普利血压基本维持正常.入院时体温37.7℃,脉搏104次/min,血压140/90 mm Hg,咽部充血,咽后壁有点状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血沉50 mm/h.血常规示白细胞2.82×109 个/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54%.

    作者:刘惠芳;王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