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柏
端粒酶有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激活并维持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肿瘤良恶性及预后.
作者:王艳杰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作者:郭振阔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的酸反流位置及与症状的对应关系.方法用瑞典CTD公司引进的24小时双极pH导管(导管间距5cm固定)连续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内存在不同位置的酸反流,重症状组反流位置常高达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上10cm,明显高于轻症状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ES上10cm发生反流时症状的对应性明显高于LES上5cm出现反流时症状的对应性(P<0.01).双极pH导管监测能更准确地反映食管酸反流程度.
作者:马欣;张如敏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希望所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应常抓不懈.
作者:李荣青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医学教育的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教育观的必然要求.实现医学教育的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其次要在设备、应用软件、医学教育资源基础上构建医学教育平台,并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医学学科的课程整合.
作者:马尚林;张钊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教师在讲授基础护理学课时,不仅要准确熟练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注意授课的方法、语言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尚桂玲;凌敏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通过护理技术操作竞赛可评价学生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高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重点,强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具有一定护理职业水准、适用于临床护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作者:卞加花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对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人力状况及卫生保健专业招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在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卫生保健专业办学前景看好,毕业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率将会有所提高.但是必须解决好卫生保健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和毕业生的职业待遇等问题.
作者:张书全;黄刚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睡眠质量问题不仅与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也是多种躯体疾病、意外事故和死亡发生的高危因素.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护生的心身健康,而且因睡眠质量问题可引起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记忆困难、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已引起学校管理者的关注.为了解我校护生睡眠质量现状和有关因素,我们采用匹滋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Pittsbusgh Sleep Quality Index)对我校140名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设法改进护生的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心身健康状态.
作者:杨彩先;谢静;李霞 刊期: 2005年第15期
通过对河南省12所职业院校6 028名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方法现状,比较了中职生、高职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作者:梁建梅;田华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动脉栓塞(artery embolization)是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剂输入到靶组织或器官的一种医疗技术.若靶组织为肿瘤,则由于栓塞使肿瘤血管闭锁,切断对肿瘤组织的供血与营养,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如栓塞剂中含有抗肿瘤药物,则药物在栓塞部位逐渐释放,使药物在肿瘤组织中保持较高的浓度与较长的时间,故可大大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此也称化疗栓塞[1],即具有化疗与栓塞双重作用.动脉栓塞物质常用的有明胶海绵、聚乙烯醇海绵、碘油、微囊、微球等等.本文通过查询动脉栓塞微球在动物体内的实验文献,将其汇总为3个方面.
作者:高湘;杨社华;张伟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结合有关科研课题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撰写脚本、收集素材,制作出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临床学科多媒体课件.
作者:许加宾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医院现代化标志着医院体制和管理的科学性、医疗技术的先进性、护理水平的高质量、环境卫生高层次以及建筑的舒适性及适应性.医院设计中,环境效应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环境条件及其质量对疾病的康复和减轻起到一定作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临床环境是新医学模式指导下开拓的新课题.当今医学已逐步将这一效应视为医疗手段之一,也是临床医学发展到一个高层次的体现.
作者:孟德增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甘肃省部分贫困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急诊急症知识获得途径,了解各途径对此类知识掌握的有效性,探讨针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急诊急症知识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信函问卷、实地测试等方法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结果甘肃省贫困地区基层医务人员急诊急症知识掌握程度偏低,55.6%被调查者通过自学获得.通过专项培训的被调查者掌握的急诊知识比较准确.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对急诊急症处理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急诊急症防治知识获得途径单一、掌握程度不高,需要强化实践性的急诊急症防治知识的学习.
作者:张亦兵;滕永军;王金文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护理专升本是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医科大学分校2002级护理专升本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专升本学员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3方面对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曾丽芳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质量.方法成立护理培训中心,专职管理.训练内容重科学,讲原则掌握、灵法应用;训练项目重实用,分层次培训、找重点训练;训练步骤重艺术,要求程序简洁合理,动作协调、优美、紧凑、流畅;考核应用多种形式.结果训练质量和护士素质得到提高.结论在护理技术训练中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是全面提高训练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彭山玲;阎成美 刊期: 2005年第15期
1问题的提出班主任处在学生工作的前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问题是如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班主任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却是一个没有穷尽的课题.
作者:王惠群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就护生临床实习前对自己、学校、带教教师、患者可能担心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讨论,以便使实习指导更有针对性.
作者:覃红艳;高清源;徐维 刊期: 2005年第15期
提高护生人际交往素养,应从加强沟通理论教育、文明修身、专业渗透,以及营造关爱氛围等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石敬萍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校准的正确方法.方法分别用配套的质控物、校准物和经严格标定后的新鲜全血在4台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仪器校准后,再比较新鲜血用各仪器测定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偏差和可比性.结果用新鲜血代替校准物对各仪器校准后新鲜血测定的偏差为白细胞(WBC)±3.8%,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1.7%,平均红细胞体积(MCV)±2.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7%,血小板(PLT)±4.2%.校准前后的偏差比较,差距明显减小,所得结果非常接近.结论经严格标定后的新鲜全血用在同一实验室,每天对各台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室内质控是可行的,是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有效措施.
作者:樊晓萍;王国萍;张环生;赵修风 刊期: 200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