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业》编辑部
该文介绍了原始记录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了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几种非规范倾向.
作者:杨晓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干扰素在狂犬病疫苗中的佐剂效果.方法 将人用狂犬病疫苗与干扰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将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和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分别免疫昆明小鼠,并于免疫前和免疫后4,7,14,30,60d时眶静脉采血,用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同时经腹腔免疫小鼠,第15天时取脾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与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相比,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时间早、滴度高.结论 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效果.
作者:王忠海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12月11日,在卫生部、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部际协调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介绍了落实<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工作情况,并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强化市场监管、落实安全责任、健全药品安全工作机制、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提出了重要意见.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单味中药治疗、复方中成药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檀巧婷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大黄水提物外观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真空、常压、喷雾、微波和冷冻干燥等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大黄水提物进行干燥,测定并比较各样品的外观质地、pH及相对临界湿度(CRH)的差异.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外观性状差异较大,pH差异不大;CRH由大到小依次为常压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样品,其中喷雾干燥样品小且与常压干燥样品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干燥方式对样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影响明显.喷雾干燥样品的吸湿性增大,对产品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华;王强;金城;肖小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该文分析了影响医院患者满意度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医院患者满意度的措施.
作者:王淑玲;刘皓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抗衰老蛋白klotho(KL)时老龄小鼠血管损伤后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及损伤内皮修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显微外科法建立老龄小鼠(20月龄)颈动脉损伤模型;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各时点获取外周血,以Western-Blot法检测外周血KL蛋白水平;小鼠颈动脉损伤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L处理组、KL抗体处理组外周血EPCs的数量;小鼠颈动脉损伤后第14天,通过Evans blue染色检测损伤动脉再内皮化情况,通过HE染色检测损伤动脉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外周血KL水平和EPCs数量明显升高,在颈动脉损伤后第3天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颈动脉损伤组比较,KL处理组的外周血KL明显升高,而KL抗体处理组则无明显升高;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面积明显升高,而KL抗体处理组则无明显差异;KL处理组内膜增生程度较颈动脉损伤组及KL抗体处理组明显降低.结论 KL可升高老年小鼠而动脉损伤后EPCs的循环数量,促进EPCs的动员,促进损伤动脉再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
作者:姜靖;黄岚;赵晓辉;喻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建立测定异烟肼片剂中异烟肼及其杂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多库酯钠水溶液(40:60),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16 nm.结果 异烟肼质量浓度在10~l 0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19%,RSD=1.99%(n=6);异烟酸质量浓度在4~24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n=6).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金英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益气通鼻颗粒中白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方法 采用不同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文中所采用的6种方法 快速、简便,结果 可靠,重现性好.结论 本试验可为本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李耀荣;徐青青;莫玉芳;陈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对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标准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修订建议.
作者:朱艳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丹鹿通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方法 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验证确认丹鹿通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结果 丹鹿通督片的控制菌采用常规法检出,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霉菌、酵母菌常规法栓出.结论 方法有效可行.
作者:李志红;王小妮;付彬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点刺接种法和输液接种法的接种效果.方法 采用广藿香苗木分别进行比较点刺和输液接种试验.结果 点刺接种法对广藿香小苗和室内试验的接种效果可靠,输液接种法对广藿香大苗和大田试验的接种效果可靠.结论 点刺接种法适合广藿香小苗和室内试验,输液接种法适合于广藿香大苗和大田试验.
作者:杨春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卡介苗多糖核酸的国内临床应用概况.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卡介苗多糖核酸在临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 卡介苗多糖核酸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参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广泛应用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能明显降低感染复发率,在一些免疫性相关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肾病综合征、肿瘤、复发性口腔溃疡及部分皮肤疾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基础治疗的效果.无论从短期疗效,还是远期评价,其均显示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艳;黄秋明;胡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该文根据长尾理论,阐明我国医药商业存在的问题不在于结构上的多、散、小,而是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及创新缺失,并提出了通过医药商业药学服务经营模式与行业集成化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建立及制度创新,构建我国医药商业的长尾结构的主张.
作者:史伟;申俊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肝毒性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天津市人民医院肾移植患者的病历,记录环孢素A血药浓度谷值、肝功能指标、病程记录和用药情况等,讨论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 当环孢素A血药浓度谷值高于500μg/L时,产生肝毒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且尼卡地平、甲氧氯普胺、酮康唑、诺氟沙星、西米替丁、克拉霉素和更昔洛韦等药物在与环孢素A配伍使用时易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结论 环孢素A血药浓度过高是引起患者肝毒性的主要原因,且主要是由于环孢素A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发生环孢素A肝毒性反应时,应密切监测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剂量,停用那些易导致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
作者:高洁;崔桅;孟庆杰;冯殿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第二临床药局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4-2007年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用药品种数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2005年、2006年、2007年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消耗金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9.98%,13.05%,33.29%,DDDs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3.89%,2.03%,36.68%.结论 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消耗金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到2007年,消耗金额和DDDs前几位的排序居前的抗高血压药物单品种,均由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逐渐被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如厄贝沙坦、缬沙坦)所代替.
作者:苟静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建立测定芪珍胶囊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结果 黄芪甲苷质量浓度在0.040 42~0.404.2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0.37%(n=6).结论 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源;沈好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跨国制药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的影响.方法 从跨国制药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特点入手,对其动因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 跨国制药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了我国药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研发能力的增强,弥补了我国研发投入的不足、填补了我国某些药品研发领域的空白,对增加就业、促进人才回流、培养更多优秀的药品科研人才、引导产学研的结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刘思利;余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将针剂摆药机、超然软件系统联合应用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结合患者用药特点,与病区医护人员协调配合,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与运行.这不仅可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深化临床药学工作,还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龚海芬;郭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的佳冻干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调整预冻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升华第一阶段升温速度.结果 佳冻干工艺条件是控制预冻保温温度为-35~-40℃、保温时间为3 h、升华第一阶段升温速度为每30 min升温2~3℃,产品冻干周期短、冻干合格率高.结论 佳冻干工艺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者:李文萍;杨丹凤;田德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