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

蒋芹;田彦英;蒋莹

关键词:卫生教育
摘要:健康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提供了健康的信息需求,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但也存在着不同认识上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健康教育效果,现与同道共同探讨.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5例的护理

    选择性脾动脉部分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我们对35例行介入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2(平均37)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肿大及出血倾向,HBVM阳性26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3例,B级11例,C级11例.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脾脏肿大,门静脉增宽,门脉高压形成;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间或伴有轻度贫血,栓塞前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增生活跃28例.

    作者:李宏;杨美荣;范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Askin瘤1例的护理

    瘤.临床上极为罕见,至今国内外成人及儿童累积病例约100例,国内多见个案报道为主[1].我科于2007-05收治1例Askin瘤患儿,成功度过恶病质期,定期在我科化疗6次,至2008-06患儿生存良好,已突破Askin瘤平均生存期8个月[2],现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红;李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影响临床带教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担负着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每年接受众多本科、专科、中专实习生来院实习.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如何进行带教,使护生得到有效管理,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萍;邓世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不同年龄腹腔手术后患者的各类护理需求调查

    我们调查了54例老年腹腔手术后患者的各类护理需求指标,并与中、青年进行同类治疗患者比较,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7-01/2008-01在我院普通外科住院,并经腹部手术治疗患者137例,纳入标准:(1)有开腹手术适应证.(2)年龄≥18岁.(3)选择全身或硬膜外麻醉方式.(4)预期生存期≥10个月.排除标准:(1)腹腔肿瘤患者出现脑转移者.(2)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3)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本文入选127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男70例,女57例,年龄32~87(55.70±14.28)岁.胃肠道手术85例(66.93%),肝胆胰腺手术42例(33.07%).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手术者69例(54.33%),选择全身麻醉方式手术者58例(45.67%).入选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老年组(≥65岁,54例)和对照组(<65岁,73例).

    作者:徐丽;白雪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加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防范医疗风险探讨

    围手术期是指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从入院后的手术准备剑术后恢复出院的全过程[1].环节多、风险大,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安全,避免医疗纠纷.1 强化对手术全程的质量管理1.1 准确的术前评估和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生理耐受、心理耐受、经济负担及特殊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评估,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识别并控制各种风险因素、制定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识别措施、完善医学文件记录等.这个过程不能有丝毫的纰漏.

    作者:赵继顺;刘学勇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整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指导

    我科2002-01/2007-12对268例整形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 整形患者的心理分析1.1 有很强的自卑感所有的整形患者由于形体上的缺陷,自感到低人一等,社会活动受到限制,自卑感很强.

    作者:闫丽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沈阳地区农民工眼外伤患者心理护理工作量调查

    我们观察了沈阳地区农民工眼外伤患者的各项心理护理工作量指标,并同时与治疗的非农民工眼外伤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4-10/2007-12前来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眼外伤患者195例,病例纳入标准:(1)有近期眼部外伤史.(2)农民工眼外伤患者.

    作者:吴艳玲;山冬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加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护理服务品牌探讨

    本文就如何加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理服务品牌进行探讨如下.1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措施1.1 健全护理制度按照护理工作标准,护理部制定护理管理、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指导性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各科室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完善和补充,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结合护理部<护理质量奖罚条例>,各科室制定<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对每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确定相应分值.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骨干编印体现护理程序、工作流程特点的<临床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人手1册.

    作者:徐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射频消融手术后并发气胸1例的护理

    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其目的是重建胸腔负压,排除胸膜腔内的气体、血液、液体,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促进肺复张及胸膜腔闭合.1 病历摘要女,33岁.因发作性心慌4个月余,多于弯腰时发作.发作时伴胸闷、恶心、出汗,持续10 min~1 h,刺激咽部症状有缓解.发作时ECG示:室上性心动过速,HR 180次/min.2008-03-03以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住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常规ECG检查示:正常ECG.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08-03-06行射频消融手术,术中证实为DAVNP并AVNRT,手术顺利并取得成功.

    作者:赵向群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健康教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的脑供血突然出现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常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5~30 min后完全恢复,此病可反复发作,这也是脑梗死的特征警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9例术前的护理体会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是急性重症胰腺炎(ASP)严重的分型.发病急、变化快、病情严重、死亡率极高、预后较差,因此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1].现在9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郝桂霞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一次性采血试管的巧用

    近年来,真空采血系统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厂泛,极大地方便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临床工作中,我们使用的补液为塑料包装,瓶盖采用拉环式,护士启盖常用手指直接拉拉环,连续的启盖工作常造成手指干裂、疼痛、出血,以致影响护士进行彻底洗手,工作中也导致感染.为方便工作,减少不利因素,我们发现采用一次性采血试管代替手指拉拉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桂月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的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足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IABP是近年来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于2006-03对1例冠脉搭桥术后应用I-ABP辅助循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世杰;王群;张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治疗患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门诊输液安全高效的运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们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效果满意,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1 做好小儿静脉输液室的病情观察1.1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如患儿在发热时,一般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8次.神志是否清楚,有无嗜睡、昏迷,有无抽搐或惊厥.瞳孔有无散大、缩小、是否等大等圆.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糖尿病32例的出院指导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针对2007-01/2008-03收住的32例糖尿病患者,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出院前给予指导、出院后跟踪随访.结果: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及并发症控制满意.结论:通过系统的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艳;张玉芝;王桂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产褥期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正常分娩的10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初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产褥期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初产妇认知水平,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宋继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提高临床实习护士带教效果的探讨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足护士从理论学习迈向实践的第一步,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临床带教的质量是影响实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护士的带教效果,现就其中的一些工作方法进行了思考,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提高.

    作者:赵桂景;赵玉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老年患者20例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选择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保留时间为39~122 d,静脉注射脱水药、抢救、治疗用药,快捷而准确,无一例外渗、感染发生.结论: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正确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陪护人员潜在的医院感染问题及防范措施

    目的:注意陪护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完善各种制度与职责,量化考查,做好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结果:通过对陪护人员的知识强化培训、管理、监督、考查,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了作用.陪护率由开展前17.46%降至2.8%,感染率由原来的5.8%降至4.2%,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93%提高到96.9%,为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结论:陪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唐引辉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巧用牙垫协助插胃管

    在抢救口服药物中毒的患者时,需从口腔插入胃管进行洗胃,此时患者情绪紧张或敌对,往往不配合操作,或者牙关紧闭,或者用牙咬胃管,延误了抢救,存在着咬断胃管造成意外的风险.为此,我们采用先给患者口腔中置人牙垫再插胃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邱玲芳;孟祥涛;许敏 刊期: 2008年第35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