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敏;宋玉波
目的 研究阿卡波糖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86例,随机、双盲分为阿卡波糖组(300mg/d)和安慰荆组,在用药前及用药16周后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压、血脂以及腰围/臀围(W/S)、体重指数(BMI)等.结果 在治疗16周后,阿卡波糖组患者FPG,2 h PG,GHbAlc收缩压、甘油三酯、W/H及BMI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阿卡渡糖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肥胖程度,全面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作者:叶文春;方向明;刘云;赖晓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随机选取的90例患者均分为苯妥英钠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脑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P<0.05),脑水肿形成明显减少.结论 苯妥英钠对控制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明显作用.
作者:周红敏;宋玉波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对降糖药的品种、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4年至2006年降糖药单个品种的DDDc在逐年降低,但销售金额却在以每年大于7%的幅度递增,其中新型口服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和瑞格列奈的用量增长较快,胰岛素制剂中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增幅较大.结论 降糖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胰岛素和新型口服降糖药的用量将不断增加.
作者:陈敏;黄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发展,但许多药物透皮应用时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要求,因此提高其透皮速率是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通过查阅近10年有关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文献资料,对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在巴布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为巴布剂的透皮吸收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芳;宋霄宏;赵斌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21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61)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对照组(n=60)给予乳糖红霉素20 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8.52%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P<0.01).结论 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疗程短,惠儿依从性好,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刘文才;郭茂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桔梗是否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揭示其在天王补心丸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行大鼠胆总管插管术后,用刻度试管每0.5 h收集1次胆汁,共收集3h,观察胆汁流量.结果 桔梗能使大鼠的胆汁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桔梗的利胆作用所致胆酸盐分泌增加可促进天王补心丸中酸枣仁等脂溶性安神成分的溶出增加,作用增强.
作者:刘萍;石敏娟;鞠东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优选疗筋涂膜剂的水提工艺.方法 以水浸膏得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并对工艺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 佳水提工艺为A3B2C2D2,即药材加水10倍量,浸泡1.5 h,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1.5 h.水提醇沉液浸膏的芍药苷平均含量为12.27mg/g,提取率为59.22%.结论 正交试验优选出的疗筋涂膜剂的水提工艺简便、快速、合理.
作者:丘振文;唐洪梅;李得堂;黄樱华;黄月纯;孙亦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中风先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中风预测仪检测出的140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倍他司汀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A组,60例)、单用倍他司汀(B组,40例)、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C组,40例)治疗.结果 A组患者全血比黏度高切变、全血比黏度低切变、红细胞聚集指数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或0.05).结论 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联用可使改善血液黏度的作用增强,且对中风先兆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冀瑞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后两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α-SMA,vimentin及TGF-β1表达均较糖尿病组下调.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延缓糖尿病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周儒兵;刘明华;何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优选对氯苯氧异丁酸合成产率高的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的4因素3水平L9(34)试验方案,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出佳反应条件.结果 优选出的合成条件对氯苯酚12.9 g(0.1 mol),氯仿16 mL(0.2 mo1),氢氧化钠32 g,丙酮75 mL(0.1 mol),反应时间120 min.结论 该方案原料简单,操作方便,试验条件较易实现,并且产品达到了较高的质量,产品熔点117-120℃,红外图谱与文献一致.
作者:徐伟;许军;邱如意;邓雅琼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组(n=50)在常规治疗组(n=48)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 d.两组用药前后均测定血浆ET含量,并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变.结果 纳洛酮组、常规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治疗前血浆ET含量分别为(134.65±57.98)ng/L.(133.74±54.67)ng/L和(92.73±17.76)ng/L,治疗后前两组分别为(98.13±56.42)ng/L和(112.90±54.08)ng/L;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纳洛酮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纳洛酮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李轶;郝红燕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八珍颗粒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用50%甲醇提取样品,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一三乙胺(13:87:0.0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060 18~0.661 9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有糖型和无糖型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24%和99.55%,RSD为0.53%和0.80%(n=6).结论 HPLC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八珍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谢静;雷灼雨;蒋万浪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按1:5稀释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 对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可用细茵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
作者:丘进;黎强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基础治疗组和NIPPV治疗组.观察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住院期问的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2 h后,两组患者PaO2及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改善,并且NIPPV治疗组明显优于基础治疗组,插管率、死亡率均较基础治疗组明显降低.结论 NIPPV是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
作者:李美朝;陈航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参芪肝康片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当归、五味子、菌陈和黄芪,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含量.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65-65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为0.99%(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能很好地控制参芪肝康片的质量.
作者:许红辉;韩桂茹;赵韶华;李晓燕;高翔;李向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复方海蛇胶囊中远志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alesil ODS-100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70:30:0.0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1.97%(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能满足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徐荣初;刘培雨;张旭东;朱美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介绍近年来各种免疫增强刑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 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对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积极作用.
作者:阮嫔;陈富超;于琳;方宝霞;李开俊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医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门急诊处方12 378张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门急诊书写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占调查处方的19.11%,主要表现在处方前记缺项、部分手写处方使用药品商品名等;不合理用药处方占调查处方的1.59%.分别在用药方法、用量及规格、诊断与用药相符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门急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郭敏;刘玲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黄松洗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一乙腈(60:4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250 0~1.28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0.93%(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黄松洗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郭艳春;李美月 刊期: 200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刑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呋塞米用于急性脑卒中降颅压治疗时的疗效和对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给予小剂量甘露醇(每次J25 mL)、甘油果糖、呋塞米联合脱水治疗,对照组(72例)给予大剂量甘露醇(每次250 mL)单独脱水治疗,疗程均为7-10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9%,对照组为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明显低于对照组(除高K+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呋塞米用于急性脑卒中脱水治疗,既能减少甘露醇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又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祖余;周静;罗亚丹;姚珊 刊期: 2008年第13期